記者近日在南昌、九江、撫州等地採訪發現,在沿海產業加速轉移、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這「兩大潮流」中,江西經濟無論是在企業生產、產業結構還是在生產力布局方面都在逐漸孕育新變化。這種變化直觀地表現在三個故事上。
資料圖 作者:歐陽蘇敏
//
一雙鞋由「智造」強製造
//
都說製衣製鞋利潤薄、附加值低,國內流傳的梗「10億雙襪子換一架飛機」曾經道盡了其中的無奈。可是從沿海返鄉投資的江西人杜景平偏偏要較這個真。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杜景平每個月在鞋子裡創匯多達400萬美元,全年有望突破5000萬美元。
為什麼他能做到?在杜景平的工廠江西華景鞋業有限公司,記者看到機器人忙碌不停,一雙雙打包整齊的高檔鞋正在裝箱出口。投資數億元的智能化製鞋生產線今年投入使用後,原來要4名工人手工完成的裁剪畫線,全部改由機器完成,不僅把生產效率提升66%,而且精準穩定、誤差幾乎為零。向「智造」要「製造」,攤薄了成本、提高了質量,再加上品牌經營,讓他的訂單源源不斷!
其實,何止一雙鞋。在土地、用工等要素制約下,沿海地區一批紡織服裝企業開啟轉移之旅。占有地利的江西沒有喜「新」厭「舊」、拒之門外,而是利用贛州于都縣、南昌青山湖區、九江共青城市等9個省級紡織服裝產業基地積極承接,並鼓勵企業在轉移中轉型。在這些地方,現在看到的不僅有加工廠,更有「設計工作室」「大數據屏」「樣衣展示T台」等創意時尚元素。
//
兩塊屏連接「同城」與「跨城」
//
在地處南昌經開區的南昌同興達精密光電有限公司,公司副總經理李愛南拿著一個寬僅有6.5毫米的方形攝像頭饒有興致地介紹說:「別看它塊頭小,市場可不小。現在公司的月產量是150萬個,仍然供不應求,我們正在加緊擴張產能,爭取達到月產700萬個。」
而在幾百公里外的撫州,另一塊屏的發展之快同樣讓人驚訝。從南昌聯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車間,變身在當地可年產1.2億片手機玻璃蓋板的電子信息企業,前後只用了半年時間。
一個是「同城產業配套」,一個是「跨城產業溢出」,兩塊屏的背後是江西電子信息產業的整體快速發展。近年來,江西大批量承接沿海電子信息產業轉移,智慧型手機生產能力從2009年的150萬部迅速提升到目前的1億部,90%以上的手機零部件本地區配套。江西省工信廳廳長楊貴平表示,上半年,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871億元,產業規模位居中部地區第一。
兩塊屏更折射了江西產業結構的升級。過去談到江西工業,人們想到的可能是有色、建材等,近年來以電子信息、航空、中醫藥、VR、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成為江西的「新名片」。新興產業在工業大盤中的分量不斷加碼。1月至10月,江西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36.0%,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21.2%,同比提高3.9個百分點。
//
進入「讀圖時代」的四張圖
//
一次在江西省工信廳採訪,記者偶然得知,江西圍繞電子信息、航空、生物醫藥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編制了產業鏈圖、技術路線圖、應用領域圖、區域分布圖。「四圖」裝訂在一起厚達80頁,江西省工信廳科技處處長龔虹笑著說:「這可是我們組織專家學者經過大半年才做出來的!」
為何要製圖?楊貴平說:「編制產業地圖,一方面是為了全省科學布局產業,避免各地同質化競爭,另一方面明確了產業發展路徑和關鍵環節,有助於培育產業生態。」
依據產業地圖,江西「一產一策」打造產業集群,或延鏈補鏈強鏈,或強化區域協同:電子信息產業,依託京九高鐵,以南昌、吉安、贛州、九江四地為重點承接沿海企業轉移;物聯網、虛擬現實產業,搶抓5G商機,著重擴大應用領域、做大製造環節;中醫藥產業,南昌著重打造中藥工業、中藥服務業,撫州著重中藥農業……
從「埋頭做事」到進入「讀圖時代」,反映的是江西布局產業的理念之變。從「產業四圖」看去,一幅江西經濟的新版圖正在加速繪製。
來源:新華社 記者:余賢紅
編輯:徐麟 見習編輯:韓單
編審: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