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行走於世,難免會遇到這種場合。
它體現的是一種人情往來,考驗的是我們的交際能力。在酒桌上,也是我們結交朋友和拓展業務的好機會。
如何在酒桌上辨識哪些人值得交往,哪些人不值得交往呢?《易經》提醒我們:酒桌上,如果有人有這4種表現,這種人都要謹慎深交,因為很多時候,這樣的人往往沒有真本事。
挑肥揀瘦
在酒桌上挑肥揀瘦,是一種非常討人嫌的行為。別人點菜你嫌辣,別人選酒你嫌low。在別人說話時搶著發表意見,吃飯時專挑貴的、好的搶。這樣的人,會讓人覺得非常沒有修養。
曾國藩曾經救濟過一個來投奔他的老鄉。這位老鄉想讓曾國藩幫他找個工作,曾國藩就先請他吃了一頓飯。在飯桌上,曾國藩觀察到這位老鄉在吃飯時,將碗里的肉菜都吃了,而將秕谷全都剩下,甚至挑到碗外面。後來,曾國藩沒有幫這位老鄉。在他看來,一個連吃飯都挑肥揀瘦的人,大機率是個貪圖享樂的人。這樣的人不堪大用,放在身邊,反而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飲酒無度
酒再好也不要貪杯,一則傷身體,二則飲酒過量是無度的表現。
一個人能做到多大的成就,很多時候取決於他的自控能力。如果遇酒就失控,狂飲無度,將自己灌醉,最後不省人事,反而會給周圍的人帶來麻煩。
飲酒無度的人,不僅身體容易產生各種問題,而且往往自控能力差。有時候別人明明已經勸停了,他還一個勁兒的狂飲自嗨。這樣的人,大多也只是有個空架子,沒有多少真本事,不值得深交。
不想買單
人在一個人在酒桌上不買單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因為他是上賓,也可能因為之前已經請過客。但是,如果自己不是酒桌上的vip,那一味地不想買單,就有些不太聰明了。
左宗棠曾經說過,"好便宜者,不可與之交財"。貪便宜的人,最好不要有跟他有生意上的往來。這樣的人,把自己的私利看得極重,而且目光短淺,做事小氣,實非良友。
酒後多言
最後一條就是酒後多言。禍從口出,尤其是在喝醉之後,更容易犯多嘴多舌的錯誤。"把酒多言是小人",喝醉了就亂說話的人,平時的品行也未必端正。多言,也常常是災禍到來的前兆。
真君子不僅觀棋不語,而且飲酒也無語。平時說話要注意分寸,喝醉酒後更應該如此。飲酒要有度,不能將自己徹底灌醉。在控制自己言行的同時,也不給別人造成麻煩。不僅自己酒後不要多言,也不要和酒後多言的人深交。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給我們招來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