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會不會成為三星呢?

2020-06-21     李旭科技

原標題:華為會不會成為三星呢?

我覺得,華為自己不可能想成為進入了眾多業務領域的三星,但是,時至今日,在自我建立完整產業鏈上卻似乎到了不得不成為三星的地步,必須打破傳統的專一化經營思維和觀念,轉而走以實現半導體業務全覆蓋為主的相對多元化發展路線。

1 美國是否要把華為打壓成三星?

美國打壓華為所用武器主要是半導體技術。繼禁供晶片產品和應用全家桶之後,又禁止代工、禁用晶片設計軟體和架構,還會禁什麼?美國政府什麼事都做得出,多狠的手都能下,必定是想把能堵死的路都堵死,全面行使技術管制權。

三星正是電子領域實力最強。三星電子從事半導體、智慧型手機、顯示器、電視等業務,依靠自己就能做出手機,涵蓋處理器、螢幕、攝像頭、快閃記憶體、電池,還設立了晶圓廠。華為有哪些、缺哪些是已知的,HMS和鴻蒙系統倒是三星所沒有的。

2 國內半導體行業是否會長期制約華為?

在美國政府第二輪打壓還沒有正式啟動之際國內半導體行業就不僅僅是毫無還手之力。網傳中芯國際表示不能給華為提供代工了,據傳紫光展銳也將不能給華為提供晶片了。我堅信包括這2家在內的國內半導體企業一定會努力實施去美國化,然而,卻肯定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還需要一個很長時間才能達到台積電、高通的技術水平,光刻機同樣需要這兩個很長時間。

華為在這兩個很長時間裡會怎樣?不言自明。那麼,華為只會或者只應該被動地等待嗎?僅是派出技術人員去輔助,恐怕作用很有限。

3 華為如果要長治久安是否需要自給自足?

華為現在應當後悔沒早早學習三星。美國政府如此,國內半導體行業這般,華為如果已經像三星那樣全產業鏈化了,美國拿什麼打壓?頂多不讓進入本國市場,而國內半導體行業也就並不構成對華為的制約了。美國必定不達目的不罷休,華為單純把希望寄托在國內半導體行業崛起上,肯定是不放心、不託底的,因為那是自己所不能掌控的,關鍵是國內半導體技術水平差美國太多了,國內使用美國技術的企業太多了。

華為現在很難過的原因主要是外部的。即很多零部件都需要別人提供,而那些零部件中含有美國技術,美國政府禁令一下,那些企業立馬停供、長期聽令,不像華為,即便在晶片架構上也能夠較快地實現替代。

華為現在很難過的原因又主要是內部的。自己沒有建起完整的產業鏈、生產線,或者說自己沒有彌補上國內以半導體技術為主的缺和低,給果是造成了自我抵抗外部施加風險的能力不強。有人說與華為業務配套的其它國內企業這麼多年都在幹嘛,華為卻管不了這一段,過去大不了不用罷了,現在想用卻又用不上。

華為自己應當主動補足晶片設計和晶片製作兩大塊。這兩大塊正是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兩大短板,而且恰恰是位於前端的兩個技術含量最高環節,面對華為被極限打壓,國內半導體企業本就幫不上大忙,現在小忙也幫不了,就因為使用了美國技術,幫了的話將自身難保,而如果補足了這兩大塊,華為比三星強得多的通訊技術積累與專利積累和通訊制式與標準制定等等全球數一數二的優勢將得以保持,手機科技優勢也將如此。

認為華為不能拓展業務的看法儼然不合時宜了。的確不能什麼都做,應當做的卻也有限。華為何嘗不想專心做通訊、做手機?!代工用台積電甚至可以用中芯國際、螢幕用三星甚至用京東方,等等,根本不該全產業鏈地做,更不該進入原本並不熟悉的科技領域。然而,美國政府必長期不讓,國內企業將長期不行,自己把那些制約自己的技術全都做起來的意義就凸顯出來了,關係到生死存亡、興衰成敗,最起碼是長治久安,只因為美國政府覺得華為是個另類,科技太冒尖了,在現有的寥寥幾個業務領域中超過了不少美國原本在世界上頂尖的企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l0i2HIBiuFnsJQVbM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