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山西文博會,呂梁展廳有看點

2019-12-06     山西新聞網呂梁頻道

昨天上午,第四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盛大舉辦。山西文博會是我省文化領域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重點展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三屆,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本次展期時間為12月5日——10日。


呂梁展團除了300平米主展區外還有交城和中陽兩個分展區。

展廳包括非遺產品展示15家、文創產品展示13家、文化旅遊融合展示、媒體深度融合展示和文化科技融合展示通過燈箱展示呂梁文旅的四張名片,展示我市近年來媒體深度融合,在大數據和軍民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文博會呂梁展廳解說

呂梁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領略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1、方山木雕 大武觀音樓

這件作品是呂梁方山的木雕作品,創作素材源自於當地的古建築寺廟。

它的原型是國家級文保單位大武觀音樓,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楊延平歷時四年半,按照1:0.055的比例製作完成的藝術品,嚴格以大武觀音樓結構、部件數量,純手工雕刻製作而成。高1.25米,寬0.74米,重60公斤,製作技藝精湛獨特。

木雕選材為血檀木,呈褐紅色,外觀古樸典雅,結構嚴謹,部件工藝考究,一層頂部八卦如意斗拱藻井,層次分明,極為美觀。

(2009年有了創作的想法,2010年他創作了樺木版本的觀音樓,歷時1年半,接下來要挑戰紅木版的關公樓)

2、柳林黃河玉石

這些玉雕作品,取自於我們黃土高原獨特的黃河玉石,代表呂梁玉石類產品首次亮相山西文博會,它是黃土經過上億年的堆積和地質變化才形成的,富含硒元素,又稱「硒玉」。

目前柳林已經形成從開採到加工及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單件鐲子的售價達到7萬。

3、葫蘆工藝品

樓書記在聽解說

葫蘆諧音福祿,它所代表的葫蘆文化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徵。這次展廳的葫蘆工藝品來自文水和汾陽,產品遠銷美國、新加坡等國家,深受外國友人的喜歡。

目前文水吳村的葫蘆種植規模達上千畝,基本涵蓋了國內所有的葫蘆品種,十年前,當地就已經成立葫蘆基地培訓學校,帶動更多的人學習和傳承這項民間工藝。

4、交口核桃工藝品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當地的山核桃經過16道工序製作完成,這是第二次參加山西省文博會。以前是手工切片,後來手藝人自己製作了一台切片機。

5、嵐縣麵塑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全縣共有麵塑傳承人100多名,麵塑專業合作社30家,麵塑參與愛好者達1萬餘人,麵塑從業人員5000餘人,成為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用不足百斤白面製作的祝壽套餐組合在浙江杭州售出八千元的好價錢,單個家庭製作工坊年收益達到50萬元。


現在嵐縣麵塑師已成為呂梁勞務品牌,近年來,嵐縣麵塑影響力不斷擴大,作為文化手工藝術進入北京、西安、太原等地中小學課堂。省級麵塑傳承人袁建華作品入選由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基金保護會中國藝術名家「一帶一路」世界郵票紀念珍藏冊。


6、孝義杏野砂器

這項起源於宋代的民間技藝,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利用杏野村的坩子土,俗稱觀音土燒制而成,當地公司已經研發出幾十種成熟產品,目前處於供不應求的態勢。2017年被孝義市政府列為也轉型升級的重點工程,並且和多所高校清華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以及科研單位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明年新廠將投入生產,預計年產值達上千萬。


7、中陽剪紙

作為唯一入選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陽剪紙,一亮相便受到各大媒體的關注。這幅畫卷全長70米,記錄了新中國成立至今,很多代表性事件的精彩時刻,畫卷涵蓋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徵元素——龍、長城、黃河。作品共有上百人參與創作,既有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有其他行業領域的參與者,其中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8歲,這幅歷史畫卷也是獻給新中國成立70華誕的重要賀禮。

8、交城的堆綾藝術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3D列印技藝,有著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們國寶級的民間技藝,本次呂梁展廳的作品是交城一對母女倆共同製作完成。


9、離石烙畫

離石烙畫第5代傳人張海應,現場展現烙畫技藝。


10、孝義皮影

11、石樓麥稈畫


石樓的麥稈畫取材當地的麥稈製作而成,天下第一灣的作品難度極高,創作者平時靠開車為生,利用閒暇時間創作麥稈畫,傳承這項民間技藝。

12、臨縣泥塑

13、興縣根雕

除此之外,還有交城銀器,兄弟倆經營管理公司,以前是個作坊,現在都有屬於自己的銀器陳列館,哥哥楊德福負責銷售,弟弟楊德貴主抓工藝,兄弟二人是第六代傳人,在國內手藝圈小有名氣,也是我們新時代的晉商代表。


舞劇《呂梁英雄傳》今年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呂梁文學季邀請國內外40多位著名作家,舉辦了30多場文化沙龍,現場直播吸引了百萬人點擊收看。

作為山西的非遺大市,呂梁有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國家級非遺15項,省級非遺53項,市級非遺50項。

如今呂梁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脫貧攻堅的助推劑,而且在國民經濟占比中持續走高,文化產品豐富多元,遠銷國外眾多國家,為輸出中國傳統文化發揮了獨特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k__3W4BMH2_cNUgBY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