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可是有根據的

2019-10-07   文藏

每年一到寒露,天氣都比較冷了,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到了這一天,太陽就到達黃經195°。

古人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時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了,早晨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一過,我國南嶺以北的廣大地區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即將進入冬季。

古時候,二十四節氣十分重要,因為這是古人用來預知天氣的重要手段,古人把節氣的一些作用,用一些直接的,朗朗上口的諺語來進行概括,這樣就方便流傳,其實很有道理。就像「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這句話,是經過人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形成的順口溜。

白露,氣候溫差變化很大的一天,也是由暖變涼的一個節點。所以有一句俗語「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上嘴」。但是白露過後蚊子真的不咬人了嗎?其實是表明天氣已經轉涼了。過了白露,氣溫逐漸降低,這時候已經不適合蚊子繁殖後代了,因此蚊子不會再繁殖,數量慢慢減少,所以基本也沒什麼蚊子出來咬人。

還有一種含義是:白露過後,秋涼了,不要隨便喝生水,洗澡也要用熱水,不然容易感冒,就是勸誡人們要注意身體保養。

古人說事喜歡用比喻手法,這種誇張的修辭達到喻理明事的作用,效果也不錯。

而「寒露水,救世人」,就是指寒露這一天的夜間霜降,凌晨成露,經過寒露水的滋潤過後,許多農作物和果實才能成熟。這是有科學依據的,霜露的降落,會將植物體內的有機物沉澱,糖分得到轉化,過了寒露,不但可以收穫果實,並且味道也是極好的,植物皆成一派成熟的景象,樹葉已經變紅,菊花飄黃,寒露之後我們能看到一番秋收的景象。

民以食為天,對於古人來說,沒有什麼比收穫更為重要的事情了,大家都盼望著寒露的到來,都希望有很好的收成來養家餬口,並儲備糧食過冬,後來也就有了寒露水,救世人的說法。

在我國古時候,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在寒露這天,我們常常能看到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大舉南遷。

深秋天冷了不少,雀鳥都不見了,並且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而且貝殼的條紋和顏色與雀鳥很像,人們就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比較簡單,意思是說,在寒露這天菊花已普遍開放。

古人把露作為天氣轉涼的表征。秋末冬來,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凝結為霜的季節。

寒露時節,氣溫逐漸轉冷,我們要把保暖工作做到位,以免感染風寒。同時,可以欣賞美麗的深秋景色,比如金黃的銀興,火紅的楓葉,蔚藍的天空,這些都是可以讓你心情舒暢的風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