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現孩子有這3種「懂事」表現時,說明情商低,家長別不當回事

2021-02-08     爆炸母嬰課堂

原標題:當發現孩子有這3種「懂事」表現時,說明情商低,家長別不當回事

當發現孩子有這3種「懂事」表現時,說明情商低,家長別不當回事

大人的世界中,都講究高智商高情商辦事,這樣的人往往更討人喜歡,在當今社會上更容易立足。然而小孩子也是如此,他們的情商高低往往體現在說話辦事上。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也並非沒有道理,尤其是在培養情商上,在孩子小時候就能看出個大概。

在教育心理學中,康羅德•洛倫茲提出性格形成關鍵期,通常是在孩子3~6歲時,所以綜合來看,當你發現孩子有這些「懂事」表現時,說明情商低,家長別不當回事了。

孩子出現哪些「懂事」表現,意味著情商低?‍

1、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家長把情商和智商混為一談,事實上兩者是有差別的。智商主要是表達認知、思維、邏輯、計算、觀察等能力,而情商更多指的是情感方面。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在提到情商的概念時,他認為情商是人在控制情緒、情感、意志上的行為。

對於一個情商不是很高的孩子,往往他的情緒連自己都控制不住。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這點問題,首先要考慮自身,若家長經常發脾氣,在孩子面前吵架或動輒打罵,那麼孩子在管控情緒上也容易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自然培養不出高情商的孩子,希望家長心裡有這桿秤。

2、不會通過語言表達:

在教育孩子上,沒有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情商高,可每次埋怨孩子時,你有沒有檢討自己的行為。

比如很早就讓孩子看電視,本應該陪孩子的時間卻讓電視來做,無形中就失去了高情商的孩子。特別是讓1歲以內的寶寶看電視,極易影響他們的語言發育,當你發現其他孩子都會叫爸爸、媽媽、奶奶了,孩子到2歲還不會說話,難免會後悔。

所以,在孩子語言發展上,希望爸爸媽媽多陪孩子互動,即使孩子不能表達也可以和他交流,便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更先一步。至於看電視,國內外最低標準,也是在孩子1歲半後,每天看1個小時左右,避免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3、很難融入到新集體:

表姐家的孩子很內向,既不喜歡看書讀書也不喜歡和同齡的小朋友玩兒,天天悶在家裡,還時常發獃。後來了解到原因,表姐表姐夫平時都太忙了,孩子一直由奶奶帶著,奶奶害怕孩子出危險一直讓孩子在家,久而久之 ,孩子失去探索世界的興趣,接觸不到人群, 性格也變得膽小了。

我告訴表姐,孩子太缺乏集體意識了,嚴重的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甚至以後還會影響情商的發展。要多帶寶寶出去融入陌生的環境,培養孩子說話的能力,別再不管不顧了,遲早出問題。

心理學家巴昂表示,一個情商高的人,往往有強大的自信以及自我覺醒能力。如果自信心不足,一般情商也不會太高。

今日話題:你會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不妨留言分享你的教育理論~

收藏

舉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eMAg3cB9wjdwRpvy_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