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團圓時 餘杭護士徐夢薇正在武漢重症監護室奮戰

2020-02-09   餘杭晨報

  昨天是元宵節,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家家戶戶團聚之時。然而,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讓生活瞬間按下了「暫停鍵」。但是,關於生命的一切,卻正在全力加速。醫生、護士、警察、政府工作人員……他們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向著最危險的地方「逆行」,在一線堅守。

  他們中有不少人,是利用片刻的休息,與家人微信、電話或視頻連線,互道安好。正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參與疫情救治的餘杭中醫院護士徐夢薇就是如此。

  期待你們勝利凱旋,我們共團圓。

徐夢薇與家人視頻通話,孩子們請媽媽吃湯圓,並希望媽媽勝利歸來

  「不要掛,媽媽,我們再說會兒話,好嗎」

  離家近半月 第一次懂「每逢佳節倍思親」

  「媽媽,我想你了!」「媽媽,我也想你!」昨天中午,徐夢薇的人像一出現在手機螢幕上,她的兩個孩子就爭相和媽媽表白。哥哥7歲,妹妹3歲,都還在天真懵懂的年紀。一聽到媽媽的聲音,兩人爭著往手機螢幕湊。

  連線時,徐夢薇剛剛領了酒店特意準備的湯圓和午餐回到房間。「媽媽,我們在吃湯圓,你有嗎?」女兒七月奶聲奶氣地問,嘴上還沾了芝麻,很是可愛。還沒品嘗到湯圓的味道,兒子習習就忙不迭地問:「是甜的還是鹹的,好不好吃?」聽著兩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徐夢薇的笑容比湯圓還甜。

  特別是「小棉襖」七月,每次通話都說想媽媽。徐夢薇離家第三天,和家裡視頻連線時,七月就哭著對她說:「媽媽,你怎麼還不回來?我想你陪我睡覺。」要結束時,女兒又喊:「不要掛、不要掛,我還沒說完呢。媽媽,我們再說一會兒,好不好?」徐夢薇聽了非常心疼,向來堅強的她也忍不住掉淚。

  「這是我第一次獨自離家這麼久,真正體會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義。」徐夢薇說,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援助武漢的醫護人員都是一人一間房,三餐也是獨自回房吃。在武漢的12天裡,和家人視頻通話是她每一天最放鬆、最熱鬧的時候。

  「我的媽媽是超人」

  6小時不吃不喝疲憊至極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作為武漢中心城區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三家定點救治醫療機構之一,武漢市肺科醫院一直處於戰線的最前端。在這家醫院的ICU病房,床位滿員,幾乎每位患者都戴著呼吸機,和醫護人員交流就靠眼神,病情時刻都有可能發生變化,這讓徐夢薇每天感覺「時間不夠用」。

  都說ICU是「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理工作遠比外人想像的要精細、辛苦,尤其是面對傳染性強卻尚無有效治療藥物的新冠肺炎。重重防護服下,徐夢薇每隔一小會兒就要幫患者輸液、抽痰、翻身,每一小時抽血一次做血氣分析,時刻緊盯生命體徵監測儀器上數值……一刻都不能放鬆。

  七月拿著手機向媽媽撒嬌的時候,兒子習習在旁小聲說了句:「我的媽媽是超人,是超人!」徐夢薇每班上6小時,「穿上防護服就不吃不喝,基本都穿著尿不濕。現在物資緊缺,不能浪費。」而走出ICU的那一刻,她瞬間感覺被疲憊包圍。但是,遠不到休息的時候。作為一線醫護人員,避免感染、做好防控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武漢肺科醫院的ICU,從更衣室到緩衝區、護士站、醫生室、休息室,從病房緩衝間到病房內部,再到隔離區通道,各個環節、通道都有嚴格的流程。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的護士長演示了醫護人員脫防護服的過程,共有27個步驟、12次雙手消毒,耗時半小時。徐夢薇表示,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這是必須的,「出來之後,我們洗澡必須半小時以上,才能保證消毒效果。」

  「媽媽,我的心愿是你早點回家」

  逆向前行只為將來的健康團聚

  「到武漢的第七天,就有病人走了,另一個病人情況又不樂觀。那天我翻來覆去睡不著,心裡難過。」徐夢薇嘆息著說,親歷生死,才更深切地懂得生命的可貴。她在日記中寫道:希望如期而至的不只是春天,還有疫情過後平安的我們。

  視頻連線的後半程,兩個孩子開始玩鬧,螢幕那頭的徐夢薇只是一再叮囑「小心」「別摔著」……丈夫朱昱悅趁著空檔叮囑老婆:「你在前線做好防護,照顧好自己。家裡有我,儘管放心。一定要平安回來。」

  連線最後一刻,習習一把拿過手機,鄭重地說:「媽媽,我的新年願望是你早點回來。」徐夢薇感動不已,認真地答應兒子,一定早日回家。短暫的通話結束了,她準備再睡一會,晚上要上班,必需儲存體力。

  小家的分離,是為了「大家」的團圓;今日的分離,是為了明日的聚首。徐夢薇和其他同一批馳援武漢的杭州醫護人員有一個微信群,昨天,他們都許了一個元宵心愿:疫情早日結束,早日回家。


餘杭晨報 記者 潘怡雯 周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