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加平台資源 發揮後發優勢!濠江這樣打造現代化臨港新區!

2019-10-27     濠江發布

區域協調發展是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汕頭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要建立完善區域統籌機制,明確提出支持濠江區疊加平台資源、發揮後發優勢,打造現代化臨港新區。

近年來,濠江區憑藉優越的地理區位優勢以及行使「准地級市」事權的體制機制優勢,厚積薄發,在發展的征途上湧現出良好的成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高,產業協同發展不斷提速,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合作交流不斷深化,民生福祉不斷提升……

近幾年來,濠江多項主要經濟指標持續走在區域前列。

全會賦予濠江的定位和目標,既是一種支持,更是一種要求和鞭策。站在新的起點上,濠江區該如何圍繞全會提出的部署要求「擼起袖子加油干」?如何為加快汕頭經濟特區發展、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貢獻「濠江力量」?

汕頭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支持濠江區疊加平台資源、發揮後發優勢,打造現代化臨港新區。林澤檳 攝

深化行政體制綜合改革

展現「活力濠江」

作為廣東省深化縣級行政體制改革的試點和省編辦行政體制綜合改革的聯繫點,濠江區於2011年在粵東西北地區率先全面啟動行政體制綜合改革。「准地級市」的經濟社會管理和行政執法權限,明確並固化市級「放權」範圍,為濠江改革試驗工作「保駕護航」。

8年多來,濠江區圍繞破難題、增活力、創優勢、促發展,堅持「改」字當頭、破立並舉,以事權改革和大部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行政體制綜合改革。數據統計,三年來,濠江區GDP年均增長11.1%,本級固定資產投資達541億元,年均增長30.4%,多項主要經濟指標持續走在區域前列。

近年來,濠江區緊抓機遇,主動融入國家 「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一核一帶一區」建設,提出全面加快建設「前港、中區、後城」為格局的現代化臨港新區。

集聚的產業成為濠江崛起一大重要支撐,為濠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徐隆炳 攝

而行政體制綜合改革,為濠江發展贏得主動權,創新成效日益顯現,濠江逐漸從從欠發達地區一躍成為加快改革創新發展的主陣地,形成了政府高效、市場活躍、群眾滿意的高質量發展新態勢。

首嘗行政體制綜合改革「頭啖湯」的濠江,吸引了中海信、比亞迪、上海電氣等重大項目搶灘落戶。集聚的產業成為濠江崛起一大重要支撐,為濠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濠江區還深化與廣澳港、保稅區互動合作,全力配合保稅區擴圍並轉型升級為綜合保稅區,推動港區政聯動、港產城融合。


構築臨港產業支撐平台

感受「奮進濠江」

經濟發展離不開產業的發展。近三年來,濠江搶抓沿海經濟重要發展機遇,充分用好濠江坐擁汕頭保稅區和廣澳港區兩大戰略要素的優勢,以發展智慧能源產業、冷鏈物流、現代裝備製造業和壯大傳統優勢產業為重點,推動臨港產業上下游產品鏈集聚發展,謀劃建設現代化臨港新區。

尤其是,濠江區緊緊圍繞省「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新格局,依託區域臨港優勢,聚焦海上風電產業,吸引國內外優質風電企業落戶濠江,打造全產業鏈的風電產業園,推動臨港經濟集聚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濠江特色的「產業升級路」。據濠江區招商服務局局長林莊賢透露,濠江力爭在三年內,規劃建設好投資超100億元、產值近500億元的海上風電創新產業園。

濠江力爭在三年內,規劃建設好投資超100億元、產值近500億元的海上風電創新產業園。

在堅持大抓產業、大抓項目的同時,濠江區把打造區域一流營商環境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有力支撐,不斷完善園區設施配套、切實提升園區服務水平,持續推動產業園區提質增效,為臨港產業提供有利的平台支撐。如全面規劃建設七大工業園區,將區行政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創新創業創造服務中心、政產學研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服務機構前置產業園區等,都充分展現出濠江當好企業「服務員」的決心。

「廣東省五星級服務園區」掛牌南山灣產業園區。

去年,「廣東省五星級服務園區」掛牌南山灣產業園區,全面提升園區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剛剛啟動建設的中海信(汕頭)創新產業園二期項目,以引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部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為主要目標,為承接粵港澳大灣區轉移企業提供條件。

中海信(汕頭)創新產業園二期項目啟動建設。

縮短與大灣區的時空距離

鑄就「通達濠江」

區域要發展,交通是關鍵。濠江區的交通規劃地圖上,清晰地勾勒出未來濠江區的交通格局:一港兩站三軌四射六通道。濠江區住建局局長黃卓遠表示,近年來,濠江區圍繞建設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全面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逐步構建起內聯外通的交通網絡。

濠江區的交通規劃地圖上勾勒出未來「一港兩站三軌四射六通道」的綜合交通格局。余丹 攝

對內,濠江區全力優化完善區內交通路網,規劃建設對接灣區新通道。分批推進總投資超90億元、總長超100公里的「十八路四橋」項目,磊廣路、達南路、東湖路、疏港大道等道路相繼建成通車,虎頭山隧道及南延工程、玉崗路、河中路中段等在建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全力推進農村公路改造建設,加快打通區內交通微循環,如今西濠線、廣濠線等15條「四好農村路」正如火如荼建設中。

濠江區已逐步構建起內聯外通的交通網絡。馮健彬 攝

對外,濠江區發揮港口優勢全力建設廣澳港,加快建設連接珠三角新通道,以儘量縮短時空距離融入大灣區建設。黃卓遠告訴記者,目前廣澳港二期工程交付驗收;汕湛高速濠江段已完成總工程量超9成;牛田洋快速通道濠江段建設已完成水中南岸棧橋搭設和三嶼圍搭設棧橋通道,預計2022年9月底前通車;海灣隧道東線盾構掘進超2000米。此外,他還透露,目前濠江區正積極配合汕汕高鐵前期工作,積極推動汕頭南站落地。

海灣隧道建設有序進展,東線盾構掘進超2000米。

深化「放管服」改革

彰顯「高效濠江」

如何疊加平台資源、發揮後發優勢來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這一方面,濠江區先行先試,在優化政務服務、推進簡政放權等方面做文章。依託改革,濠江將區行政服務中心前置產業園區,以集中進駐、集成服務、集疊成效來推動實現「只進一扇門,辦好所有事」和「最多只跑一次,力爭一次不跑」的目標。

據介紹,區行政服務中心推進25個區直及市屬部門1086項政務服務事項一站式辦理,打造全市首個區縣「不打烊」24小時自助服務區,聚焦不動產交易登記、開辦企業、市政公用服務等重點領域,推動審批服務便民化。

濠江區行政服務中心推進25個區直及市屬部門1086項政務服務事項一站式辦理。

如將二手房交易納稅登記從多部門多環節整合為一窗辦理,進一步提速至全流程4個工作日辦結,實現粵東最快;在全市率先完成交易平台的職能整合、建設標準化交易場所,開發區公共資源網上交易系統平台,應用綜合評標評審專家庫終端系統,以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打造陽光、公平、高效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今年以來,行政服務中心累計辦理業務51965件,按時辦結率100%。

今年以來,行政服務中心累計辦理業務51965件,按時辦結率100%。余丹 攝

「簡化流程,不是物理上簡單的環節疊加,而是能夠讓辦事人真正體驗到流程簡化之後的高效和便利。」濠江區政協副主席、區政務數據局局長馬烈坤以「開辦企業」為例,行政服務中心將「壓縮企業開辦時間」作為突破口,專門設置企業服務專區,開通多證合一綜合窗口和刻章服務窗口,進一步強化部門聯動,推動審批流程「革命性再造」。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遇到不少細節需要完善,為此,近日該局還與稅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安局等單位,圍繞「企業開辦時間如何再壓縮」再次開會討論,力圖在細節上完善流程,真正令企業享便利。


打造創新創業創造平台

激發「潛能濠江」

「築巢引鳳棲,花香蝶自來」。近悅遠來的金牌環境,是拴心留人的制勝法寶。近年來,濠江區把營造一流的宜業環境作為築巢引鳳的重要抓手,積極為更多高層次人才特別是濠江英才回家鄉發展搭建廣闊平台,並大力實施創新驅動與人才發展戰略,激發區域創新潛能、創造活力和創優意識,積極搭建人才成長和幹事創業平台,努力把濠江孕育成為近悅遠來的創新創業創優熱土。

濠江積極搭建人才成長和幹事創業平台,努力孕育創新創業創優熱土。馮健彬 攝

據濠江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楊開樂介紹,近年來,濠江區先後出台《濠江區創新驅動和人才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濠江區加快人才發展實施意見》,區財政每年至少投入人才專項資金2000萬,用於重點人才項目和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培養和補助,出台「人才新政」30+18條(即市「人才新政」30條+區「人才新政」18條),細化制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等17個操作細則和配套制度,層層疊加政策優勢,推動各項人才政策落地開花。

在備受關注的人才公寓方面,謀劃在東湖教育園區打造濠江區教師發展中心及人才綜合服務基地,建立人才公寓和人才驛站,目前設計方案已初步敲定,項目占地30畝,計劃投入超2億元,屆時將與目前正在裝修的產業園區黨群服務中心互為補充,成為濠江專家人才成長的搖籃和棲息的港灣。

濠江區積極為更多高層次人才特別是濠江英才回家鄉發展搭建廣闊平台。張周榮 攝

此外,濠江區連續2年舉辦濠江區創新創業大賽,為返鄉人才開闢創業綠色通道;鼓勵本地優秀青年人才在濠江創業,舉辦「網際網路+」創新創業沙龍、電商實操專題講座,向青年創業者宣講創新創業政策,分享創新創業經驗,促進創業者開闊視野、啟發思路、增強創業信心,營造濃郁的創業氛圍。

來源:「南方+」客戶端 記者余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QREDG4BMH2_cNUgtC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