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峨眉非遺之旅,看杜鵑花漫山遍野、青城群山煙霧飄渺

2020-06-22     聚焦巴蜀

原標題:青城峨眉非遺之旅,看杜鵑花漫山遍野、青城群山煙霧飄渺

青城峨眉的美是靜謐的

當峨眉的霞光鑲紅了大佛的金邊

瓦屋山的高山杜鵑獨自開放

青城蒼翠的群山已甦醒

樂山大佛的早市小吃也要開始忙碌

基本特點

依託青城山、峨眉山沿線豐富自然和人文資源

深度體驗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進行詩書之旅

旅遊路線

成都市都江堰—眉山市東坡區—眉山市洪雅縣—樂山市中區—樂山市峨眉山—樂山市夾江縣

自駕參考路線

成都—都江堰

蓉昌高速

都江堰—眉山市東坡區

蓉昌高速—成都第二繞城高速—京昆高速

眉山市東坡區—樂山市中區

成樂高速

樂山市中區—峨眉山市

成渝環線高速—隆漢高速

峨眉山市—夾江縣

245國道

夾江縣—洪雅縣

成渝環線高速

非遺聚集區域

都江堰景區、青城山景區

三蘇祠、樂山大佛景區

峨眉山景區、千佛岩景區、瓦屋山

都江堰景區

都江堰建於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邊緣,地處岷江出山口。

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旅遊區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青城山景區

青城山風景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國首批公布的風景名勝區之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距成都市區68公里,距都江堰市區16公里。

青城山靠岷山雪嶺,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環繞,狀若城廓;林深樹密,四季常綠;丹梯千級,曲徑通幽;全山以幽潔取勝,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

三蘇祠

三蘇祠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城西,是中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原為約五畝的庭院,明代洪武元年為紀念「三蘇」而改宅為祠,明末毀於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擬重建。

現成為占地100畝的古典園林,庭院紅牆環抱,綠水縈繞,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特色。樓台亭榭,古樸典雅,匾額對聯,詞意雋永。

樂山大佛景區

樂山大佛景區位於樂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

景區由凌雲山、麻浩岩墓、烏尤山、巨形臥佛等組成,遊覽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集聚了樂山山水人文景觀的精華,屬峨眉山國家級風景區範圍,是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

峨眉山景區

峨眉山位於神秘的北緯30°附近,雄踞在四川省西南部。自古就有「普賢者,佛之長子, 峨眉者, 山之領袖」之稱。

峨眉山自然遺產極其豐富,素有天然「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之美譽。

峨眉山文化遺產極其深厚,是中國佛教聖地,被譽為「佛國天堂」,是普賢菩薩的道場,以其「雄、秀、神、奇、靈」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瓦屋山

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盆地西沿的眉山市洪雅縣境內,距成都180公里,占地面積105萬畝。

核心景區瓦屋山系中國歷史文化名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被譽為「中國鴿子花的故鄉」「世界杜鵑花的王國」。

瓦屋山目前已榮獲「全國重點生態旅遊景區」「全國森林公園十大標兵單位「 」全國文明森林公園「 」省級自然保護區「 」四川森林康養示範基地「 」中國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單位「 」中國森林養生基地「 」中國森林氧吧「等稱號。

重點非遺項目

都江堰放水節、望娘灘傳說、青城洞經古樂、青城武術、峨眉武術、竹紙製作技藝、洪雅雅紙製作技藝,向家班獅舞、峨眉席草龍、峨眉山大廟廟會、峨眉山佛教音樂、夾江麻柳堂燈戲、夾江年畫、城隍廟會等。

都江堰放水節

清明放水節是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地都江堰市的民間習俗。

在農曆二十四節氣的清明這一天,為慶祝一年一度都江堰水利工程歲修竣工和進入春耕生產大忙季節,民間都要舉行盛大的慶典儀式。

都江堰市位於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西北邊沿,地處岷江上游和中游接合部的岷江出山口,公元前256年李冰治理岷江,修築都江堰水利工程,徹底根治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

人們為了紀念李冰,每年都舉行一系列相關活動,包括官方祭祀和群眾祭祀活動。官祭活動首先由主祭官宣讀祭文,並獻帛,獻爵,獻花,然後瞻仰二王廟。群眾祭祀活動主要是拜謁二王廟,祈願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放水節最為重要的活動內容是在都江堰渠首魚嘴分水工程處舉行砍斷連接榪槎的竹索、外江水流入經歲修後的內江的開水儀式。

峨眉山佛教音樂節

峨眉山佛教音樂是傳統宗教音樂的組成部分,也是峨眉山民間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的歷史時代和人們的社會生活,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

峨眉山佛教音樂曲目豐富,現使用的有100多首,常用的有60多首。佛曲給人以清靜、莊嚴、肅穆之感。佛樂的唱腔講究「八梵」,「一不男音、二不女音、三不強音、四不軟音、五不清音、六不濁音、七不雌音、八不雄音。」這種「中庸平和」之音,強調自然和整體和諧,演唱難度相當高。

佛事活動中演唱的佛曲,除唱腔外,還使用伴奏。伴奏樂器有鐺、鉸、木魚、鼓、大磬、引磬、二屋、鈴、笛子等。伴奏樂器的編制隨唱腔板式而定,有時全部使用,有時只使用一兩種。

板式中有鐺鉸板、魚板、鈴鼓板等。鐺鉸板以鐺鉸樂器為主要伴奏樂器,其餘樂器則隨鐺鉸按固定的節奏進行伴奏。它又因唱腔在翻板上的不同,而分成七星、三星、連九等板,木魚的伴奏主要用於念誦。

夾江年畫

夾江年畫是四川省夾江縣特有的一種民間美術樣式,據縣誌記載,夾江年畫與綿竹年畫和梁平年畫齊名,為四川三大年畫之一。

約在明代中葉,夾江縣已出現年畫作坊,當地著名的董大興榮作坊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畫面上的形象生動誇張,與整體的祥和喜慶氣氛相協調。

夾江年畫以木版套色印製,色版少則四套,多則八套,其製作工藝與綿竹年畫和梁平年畫不同,先用黑煙子印出墨線和黑髮眉眼及衣飾,接著印出黃色,再套印綠、章丹、藍、紫等色,最後以紅色印製衣紋

來源:四川非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QNT23IBnkjnB-0zfO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