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網上交往了一個自稱是特工的「男朋友」,認識第一周還沒見面就說很愛你,第二周就突發車禍向你借錢,第三周即消失不見,那麼法官告訴你,你很有可能遭遇了婚戀詐騙!
海淀法院刑事審判庭(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法官姜楠,以海淀法院32起婚戀交友詐騙案件為樣本詳細解讀了此類案件的罪犯特徵和手法,提示廣大單身男女:不要為「甜蜜的愛情」,喪失了判斷真偽的理智。
案例一
「還沒見面,男友給我買了套別墅」
被害人李某通過QQ群認識了男子陳某,陳某自稱是歸國華僑,家資頗豐。二人很快墜入愛河,陳某說,想要和李某結婚,並且以李某的名義在海南買了套別墅。李某出具了委託協議和身份證複印件,為表感謝,轉帳6666.66元。李某去海南看過房子,但陳某並沒有讓她進去查看。後陳某陸續以房屋裝修、生意周轉、等理由向李某借款。6個月內,李某通過朋友借款、信用卡及網貸,向陳某支付117萬餘元(自述150萬)。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某發現陳某手機里有和其他女人發的信息,對方稱自己懷孕了找陳某要錢,李某發現自己被騙了。
公安機關經偵查發現,陳某系高中學歷,非華僑;李某名下並無房產,房產證系偽造,對應地址是樣板間,不對外出售。後法院經審理,認定兩人經濟往來中,68萬餘元系詐騙所得,以詐騙罪判處陳某有期徒刑11年。
法官講法
愛情容易讓人沉淪,尤其是女性。海淀法院對2015年至2019年間審理的32起婚戀交友詐騙(含2起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案件進行了統計,發現以男性罪犯為主,全部為個人作案。32起案件中均為個人作案,無共同犯罪。其中女性罪犯2名(欺詐男性),均為通過假稱懷孕、生子;2起案件為罪犯及被害人均為男性,系冒充女性假意戀愛索要紅包等;28起為男性假意與女性建立戀愛關係,以借款為由事實詐騙。此外,網絡交友系主流手段,婚戀網站、QQ群系重災區。32起案件除1起罪犯系通過KTV提供性服務結識被害人,其餘均為通過網絡交友。其中涉婚戀網站案件12起,知名婚戀網站及地方同城交友網站均有涉及;通過QQ群結識8起,微信搖一搖、附近的人、微信群亦占有較大比例。
案例二
「我的男友是特工,會縮骨功」
被害人李某通過婚戀網站認識了自稱是軍人的王某,王某稱自己是總參特工,執行國家特殊安全任務,在京有房有車,資料顯示王某身高180、相貌英俊,年齡28歲。
兩人建立了戀愛關係後,王某給李某發過軍官證的照片,並表示想娶李某;自己手機被監視,有時候會聯繫不上。後王某來到武漢和李某及其母親見面,李某發現王某身高不足170、相貌一般且呈老態。李某解釋稱其在執行國家安全任務,臉上是畫的特效妝,身高是採用目前最為先進的鎖骨技術處理,現在正在追查敵方,因為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和同夥失散,目前身無分文,自己不能用組織的錢,因為會被發現秘密身份,請求李某及家屬借錢給其完成任務,後李某借給其六萬元。
而後李某與王某失去聯繫,因擔心王某,其家人托朋友查找王某信息,他人告知王某軍官證系偽造。報警後經警方偵查,王某系已婚、非軍人、無正式工作。法院以詐騙罪判處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法官講法
據統計,軍人(特工)是婚戀詐騙案件中被告人冒充最多的一種虛假身份,其次為官二代且公司老闆,歸國華僑/人、富二代、公司高管亦較為常見。在借款理由中,出車禍賠償對方最為常見,其次為投資工程/項目資金周轉不及時,亦有被調查需要疏通關係、差旅費等理由。該類案件犯罪手法均為虛構身份假意建立婚戀關係騙取被害人信任,由小額借款開始,後進行長期、持續借款,中間可能伴隨小額還款,亦常出現不同被害人間交叉匯款情況。
案例三
「我的男友是軍火大佬」
小張是某學校的聲樂老師,在婚戀網站上認識了一名自稱是進出口貿易公司董事長、在京有房有車的男子劉某。劉某告訴小張自己是南京軍校畢業,目前擔任軍火貿易公司的一把手。小張看過劉某穿軍裝的照片,跟隨劉某去飯店、靶場等地遊玩時眾人也都稱呼劉某首長,百度上也搜索到劉師長參與活動的照片,遂相信了劉某的領導身份,並與之確定關係。期間,劉某以弟弟和別人打架自己給錢不方便為由,向小張借款1萬元,一直未歸還。後劉某被發現沒有房車,且父母生活困難,小張也沒有懷疑。但劉某抗拒結婚,小張遂讓自己的朋友通過該婚戀網站試探劉某,劉某欲與其朋友交往時小張方發現自己被騙。而其報案後才得知劉某已婚,並非現役軍人,用該種方式結交過多名女友,還曾因犯偽造武裝部隊證件罪被判處過刑罰。法院以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判處劉某有期徒刑徒刑一年八個月。
法官講法
一開始,小張對劉某也算比較警惕的,但後來還是不幸進入了圈套,多虧了朋友幫忙調查。法官發現,該類案件案發主要依賴於被害人周邊父母、親友發現,或被害人發現罪犯出軌後調查,4起案件系一名被害人察覺有異後主動聯繫其他被害人,發現犯罪事實後報警。而此類案件中罪犯普遍學歷較低、外貌條件一般、無正式工作,其中4名罪犯有犯罪前科,9名罪犯隱瞞已婚狀態。犯罪過程中,罪犯和被害人情感推進速度較快,一般在一周內/未見面狀態下既確定關係,一月內表達結婚意向、進行親密接觸並開始進行借款。
案例四
「一人飾四角:我的精分男友」
18歲的李某初中畢業後沒有找到工作,為了騙取自己的生活及消費開支,他開始了一場複雜的角色扮演遊戲。在婚戀網站上以美籍華人的身份註冊後,他聯絡到了被害人小高,稱自己在國外生活,通過微信聊天與小高逐步建立男女朋友關係。為取信小高,他另行註冊了身份為自己母親的微信號,與小高聊天。取得小高信任後,他稱自己的弟弟回國鍛鍊、希望小高照顧,向小高匯去3000元後,開始以弟弟的身份入住小高家中。而後,他告訴小高弟弟想旅遊鍛鍊,但如果自己直接給錢的話,以弟弟的性格一定會拒絕,讓小高先行向他弟弟支付2萬元。為和男友親人搞好關係,支付兩萬元後,小高還為所謂的弟弟購買了旅遊機票、裝備等共計八千餘元。
後小高出差期間,李某以弟弟的身份告訴小高弟弟的母親、姨母也要來旅遊並想住在家裡,姨母也加了小高的微信;因小高出差委託朋友代為接待,朋友發現家裡沒有女性用品,覺察事情有異,後小高報警,才得知整個事件真相。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十個月,罰金人民幣1萬元。
法官講法
李某確實有些「精分」,一人分飾數角來編制謊言。但是,該類案件實際一人作案數起情況突出。32起案件共涉及56起犯罪事實(56人被騙,另含5起非婚戀詐騙犯罪事實),其中作案1起19人,作案2起4人,作案3起5人,作案4起2人,作案5起1人。另有4人涉除婚戀詐騙外其他詐騙、招搖撞騙犯罪事實。
56起犯罪事實平均案值15.4萬元
其中最小案值為1500元
最大案值460萬餘元
中位數區間為4萬元-15萬元
其中4起案件中被害人錢款來源系信用卡透支、銀行貸款、網貸等
56起犯罪事實中由罪犯或家屬退賠共14起
其中案值10萬以上均未退賠
除金錢損失外,女性被害人受侵害較為嚴重
其中6名被害人曾因此流產
3名被害人表達出自殺傾向
該類案件犯罪「黑數」相對較大
部分案件中出現潛在被害人不願意報警、不配合調查情況
法官提示
姜楠法官在直播最後對單身男女作出了法官提示,認為此類騙局可以從以下幾點注意預防:
1、留心對方身份信息,多種信息源交叉驗證。
除身份證、護照、駕駛證等身份證件外,對方的工作地址、同事、朋友、家人等社交關係需與之對應,在同類案件中犯罪人往往單獨作案,不會僱傭同夥,如對方以各種理由推遲接觸周邊信息、接觸後避而不談相關事由、接觸反饋信息與其社交形象不符,則需格外留意。
2、審慎對待父母、朋友的負面意見。
所涉案件中多起案件發案並非被害人發現,而是父母或朋友發覺有異後報警。證實偏差會導致個體有選擇的收集和分析信息,以證實自己已有觀點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處於戀愛狀態往往會使女性降低警惕性。而基於傳統「勸和不勸離」的社交文化,當他人明確提出可疑的負面評價後,女性朋友應當給予相應的重視,認真分析考評。
3、錢款給付需謹慎。
騙局均以金錢為落腳點,所涉案件中犯罪人所編造的錢款用途五花八門,往往包含不方便、暫時沒錢、幫轉帳等。如遇到大額數目出借或小額連續的借款請求需提高警惕,對於第一次借款後未按預定還款的,不要礙於面子,注重注意及時溝通並止損。
4、注重搜集、固定證據,及時報警尋求幫助。
該類案件中被害人往往由於個人隱私或心灰意冷等原因,對尋求司法幫助積極性不高。部分被害人發現犯罪事實後選擇抽身而出不再追究,同時存在被害人拒絕向司法機關提供證據,造成一定的犯罪黑數。但也有部分被害人積極聯合其他被害人、搜集證據,及時報警尋求救助,這既是保護自己的方法,也是保護他人免受其害的方法。
供稿:海淀法院 作者:姜楠
來源:京法網事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