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7位寶媽的開學物品清單,連選文具也能看出媽媽們的良苦用心

2019-08-22   大小愛玩



馬上就要開學了,忙了一個暑假的寶爸寶媽們再撐過開學這幾天,就要迎來一段短暫的清閒時光了!

不過偷樂歸偷樂,愛操心的老母親還是念念叨叨地為孩子準備著、更新著新學期的物品。這一份開學物品清單,來自同樣處境的7位資深寶媽,功能性強、性價比高,有點可愛、但是拒絕花里胡哨,拒絕分散孩子學習的注意力。

1.鉛筆

如果孩子剛開始學習寫字,寶爸寶媽們在挑選鉛筆的時候,最好能挑選一些有矯姿功能的筆,這樣有利於孩子更快地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

比如德國的思筆樂洞洞筆,是大家公認的「最好用的筆」。三角形狀的筆桿容易抓握,筆身上橢圓的大洞洞可以讓孩子握住在筆的同時,能立刻自發找到正確的支撐點,形成正確的握筆姿勢。

有了「洞洞」,接觸就是一個面,自然分散了力,能夠緩解多數孩子握筆力度大、手指變形的問題。

如果怕麻煩想入套裝的話,也可以選擇日本最流行的KUMON文具套裝,裡面有矯姿鉛筆、延長筆套、專用筆帽、握筆姿勢輔助器和轉筆刀等,非常全面。

即使是第一次使用鉛筆的孩子也能立刻會拿筆,輕鬆寫字。而且寫字的感覺非常順暢,不像有些鉛筆劃在紙上毛剌剌的。非常輕,拿在手裡就能體會出差別來,比一般的鉛筆要舒適很多。平時上班的時候,小愛也喜歡用它寫寫畫畫。

錯誤的握筆姿勢一旦形成,就很難糾正,直接選擇一些具有矯姿功能的筆就能省去日後的很多麻煩。

2.尺子套裝


很多國內外文具品牌的尺子質量都很好,大家頻繁給孩子買新尺子的原因,大多是孩子給弄丟了。

不過在購買的時候,最好不要選擇金屬不透明的(至少量角器不建議選金屬的),因為孩子在做題量角度的時候,當發現整個圖示都被尺子蓋住時,是很崩潰的。

在小愛給孩子買過的尺子中,日本KOKUYO國譽尺子質量算是很好的,刻度清晰,很厚實也很耐用。盒子和所有尺子都是塑料的,非常輕便,放在書包里不占什麼重量,也算幫孩子減負了。

塑料包裝的一個痛點是極其容易丟,這個是盒裝的,不用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收進盒子裡。

3.活頁筆記本

不只是給孩子選筆記本,小愛和其他6位寶媽在自己用的時候也更喜歡活頁筆記本,不像背膠本和線裝本,使用久了很容易散、寫錯了不好撕、本子厚了寫的時候按不住,活頁的存在簡直拯救了強迫症的人!

買的最多的是康奈爾活頁本,各種水彩封面,顏值特別高。

而且封面是防水磨砂的。

質量是真心好,紙張比普通的本子要厚一點。

缺點的話,有的人用起來可能會覺得活頁部分會硌手,但是可以拆下來隨心寫,再按照自己的邏輯和順序靈活裝回去。

當複習的時候,發現某一部分筆記不夠詳細,還可以往裡面再加幾張筆記或習題來補充一下。

4.糾錯本/錯題本

想要提高孩子學習效率和成績,學會歸納、總結錯題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如何正確利用錯題本還是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正確的認識。不是別人記錯題自己也來記,然後記完就算完事兒。記下來要時常翻看,爭取消除同題再錯、類題再錯的可能。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效果可能不太明顯,但是形成習慣後,等到高年級就能看到成效了。今天推薦的錯題本也是我們最近剛發現的。

正面有2個錯題位,反面有1個,每本可以記114個錯題。

分為語文、數學、英語和通用,每頁都有專門的地方讓孩子自己寫上原因分析、所屬知識點、正解分析等,一步步拆分錯題,對孩子來說印象更深刻更容易避錯,再次翻看的時候一目了然。

5.圓規

圓規這種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學習用品,在選擇購買時最好選一些比較安全的設計。比如日本SONIC圓規這種,不用的時候可以將尖頭蓋住。

而且針尖是可以收起來的,可以說非常安全了。

筆芯是自動鉛筆式的,不像以前的圓規,筆芯特別粗。

有點小貴,但是能夠儘量避免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還是很值的。小愛不由感嘆,咱們那個年代的東西可真跟現在比不了!

6.

便利貼

便利貼的作用可大可小,雖不是必備品,但是需要的時候也很重要。

晨光的便利貼都挺不錯的,價格便宜。有常規的方形、長條形,也有可愛風格的,各種尺寸都有。

可以制定作息時間表,可以提醒自己明天需要帶什麼,也可以記下今天的作業有哪些。

要說缺點的話,就是粘性不夠,經常邊角會翹起來。如果對粘性有要求的話小愛推薦3M的便利貼,外觀跟普通的便利貼差不多。

粘性非常強,又叫「3M狠貼」,揭下來不留殘膠,可以重複使用。

但是價格比晨光要貴個六七倍~

7.彩色記號筆

學習的時候最好要備幾支彩色記號筆,可以劃重點,糾錯題,之後翻看的時候特別清晰,而且省時間。

小愛要推薦的是思筆樂的螢光筆,外觀小巧可愛,像牙膏一樣。

比一般的記號筆更不容易乾枯,形狀也很適合孩子抓握。畫出來的顏色比較淡、不刺眼,不會覆蓋住文字,提示性又很好。

價格也不貴,不用準備太多,四五支就足夠了。

8.文具盒

小愛有個同學在當老師,有一次聊天時說起上課時的各種小問題,提到孩子的文具盒最好不要買金屬的,由於各種原因,每天都會有鉛筆盒掉在地上的情況,「哐」的一聲非常影響上課紀律。

所以小愛推薦的是國譽矽膠筆袋,有金屬盒方方正正的外表,質量卻很輕。

以前給小盆友買鉛筆盒,都是各種小汽車小玩具形狀的,孩子們愛不釋手。但是也有一個問題,這種鉛筆盒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不留神就玩起文具來。

國譽的這款看上去簡約不花哨,比起無印良品的商務風,要更適合孩子使用。柔軟易摺疊,不占地方。

而且材質是矽膠的,不小心划上鉛筆痕跡,拿濕布或者橡皮就能擦乾淨。

容量也還可以,放七八支筆、橡皮、尺子什麼的不成問題。還有個紐扣提手,拿起來很方便。

9.固體膠

固體膠也是時不時就需要用到的,對孩子來說,固體膠比膠水要更方便更安全一點。

必須要推薦的是,獲得2019日本文具屋大賞的國譽GLOO膠棒。

跟普通的膠棒不同,首先在形狀上是方的,放在桌上不會滾動,而且更容易塗抹到死角。

不僅如此,膠體有顏色,塗在紙上可以辨認塗抹的位置,避免重複塗抹或者漏塗,等過一段時間,顏色會自動消失,非常人性化。

折換成人民幣,不到10塊錢!滿滿的設計感和創意,難怪能榮獲大獎,小愛自己也入了好幾個!

10.訂書機

雖然現在很多訂書機都是無釘的,但是小愛使用起來的感受就是:稍微用點力就會散,沒有釘子訂得牢固,而且一般5張以上訂起來就很費勁。對於熊孩子來說,實用度是不夠的。

小愛要推薦的普樂士迷你訂書機,手感很舒適,而且一隻手就能輕鬆裝訂,孩子用起來也不費力。

個頭小,但是實用性很強,一次可以訂二三十張紙,按學科整理卷子什麼的就很方便。

11.閱讀架

閱讀架這個東西可以說非常需要,小愛以前都不知道有這麼個東西,直到看到同事曬朋友圈,瞬間被種草了!

網上價格不到20元,但是功能十分強大。大課本、小課本、A4紙、IPAD等都能夾住。

傾斜度也可以調整,久坐後可以站著看書,寫作業的時候不用拿手肘壓著書,也不用總是低著頭。在一定程度上,對視力和坐姿還是有些幫助的。

練鋼琴、學畫畫的寶貝入手也非常合適哦!

12.文件夾

孩子的學習生涯里,不免被大大小小的考試充斥著,每學期各科的試卷數不勝數,經常會聽到:媽媽,你看見我前兩天的數學卷子了嗎?怎麼又不見了!

為了治好娃丟三落四、粗心的壞毛病,小愛買了很多大容量的文件夾。下面這款牛津布風琴包式的非常值得推薦,用來給孩子收納整理試卷最合適不過了。

布包邊的設計比較堅固耐用,堆放起來也不顯得亂。

有13格內袋,能裝很多試卷,還有彩色分類卡,自從硬逼著娃養成整理的好習慣,老母親耳邊也多了一份清凈。

13.包書皮

對於咱們80後、90後來說,開學最有儀式感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包書皮啦!所以一直沒有給娃買那種可以直接套上的塑料書皮。

但是現在報紙和掛曆已經很少見了,再加上寶爸寶媽平時那叫一個忙啊!所以現在帶娃逛書店時,看到很多自粘的書皮,非常方便又不失儀式感。

買過好幾次得力和晨光的透明包書膜,總體感覺沒多大差別。都是透明磨砂材質的,防水性能很好,而且孩子一眼就能分辨出語文書、數學書和英語書來。

能在繁忙的工作中和生活中抽出時間來的親,也可以在網上搜一搜復古牛皮紙、雲龍紙,還有ins風的禮品包裝紙,自己裁切自己包,然後在封面鄭重地寫上孩子的姓名和書本名。

多了用不完也可以用來做手工、包裝禮物!

14.水杯

秋季學期開始當然要用保溫杯啦,身邊用過的朋友最推薦的基本都是虎牌,除了貴點,沒啥毛病。特別是既可以保溫,也可以保冷的兩用壺。

外出給娃沖奶、孩子上學使用都可以用

500ml的容量非常適合秋冬缺水的季節。前一天晚上放的一壺溫水,第二天還是溫的;至於保冷效果,小愛做過的嘗試是在暖和的屋裡給壺裝滿冰過的水,過6小時喝到嘴裡還是冰涼涼的。

春季學期推薦的當然是美國O2COOL運動水壺,之前小愛參加赫石小超人的時候種草的。一到春夏季,這個水壺就變的格外搶手!瓶身柔軟,不怕擠不怕摔,擠壓後可以瞬間恢復如初。

容量很大,不僅可以用來喝水還能用來「打水仗」,非常有趣。

15.書包

最後一個是必不可少的書包,性價比最高的必須是Beckmann——挪威的國民書包,也是挪威皇室公主王子的御用書包,國內很多童星也在用。

自從小愛團購Beckmann以來,很多寶媽們已經成為它的忠實粉絲了。護脊效果非常好,裡面塞滿書,用手提的時候堅持不了幾分鐘,但是背到背上卻感受不到什麼重量。

看小愛家娃,出門玩時,書包都裝得鼓起來了,走了好幾個小時都不喊累!小愛真心覺得書包是伴隨孩子成長時間最長的必需品,對身體發育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一點兒都不能馬虎,尤其是在孩子們學業很重書包都很沉的當下。

以上所有的產品在京東、淘寶都有在售,不過小愛悄悄告訴大家,日本、德國的矯姿鉛筆以及Beckmann書包大小愛玩微店都有在售哦,價格比官網還要划算很多,不過幼兒園階段的書包已經搶完啦~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