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瀉肝湯出自清代汪昂所撰《醫方集解》,有清肝膽實火、瀉下焦濕熱之功,主治肝膽實火上炎和肝經濕熱下注的證候。龍膽瀉肝湯來源於元代李呆的《蘭室秘藏》,方由龍膽草、柴胡、澤瀉、車前子、生地、木通、當歸共7味藥組成。臨床上凡屬肝膽實火和肝經濕熱,可用本方加減應用。筆者用此方加減治療內科疾病,療效顯著。現將臨床應用本方的經驗總結如下:
1、適應證
1.1 傳染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消化道傳染病。
祖國醫學認為主要由濕熱、疫病、飲食不節等所致,但以濕熱者多見。故凡有濕熱證的黃疽型傳染性肝炎或無黃疽型傳染性肝炎,均可用本方加減治之⋯ 。對表現有寒熱往來,右脅脹痛、按則痛劇,口乾舌燥,脈弦數,肝腫大,中毒症狀不甚嚴重者,可用龍膽瀉肝湯隨證加減。
1.2 高血壓病類疾病屬祖國醫學中的「頭嘯」、「眩暈」、「肝陽」、「肝風」等,主要由於惱怒憂思等精神刺激,以及內傷虛損等因素,使人體陰陽消長失調,形成以上諸證。
不論何因所致,凡症見頭痛、頭暈、目赤、目脹、面部烘熱,口渴思冷飲,舌紅苔黃,脈弦數者,可予龍膽瀉肝湯加減治之。採用中醫辨證分型治療高血壓65例,對其中肝熱上擾的12例用龍膽瀉肝湯加減平肝瀉火,酌情加夏枯草、草決明、稀簽草、勾藤等降血壓,頭痛、眩暈甚者加石決明、珍珠母、菊花等平肝;大便秘結加大黃瀉火通便;陰傷者加玄參、石斛等養陰。
1.3 泌尿系炎症 運用時既要注意辨證用藥隨症加減,又不必症狀具全,只要具備濕熱症一、二症即可。
泌尿系炎症(如急性腎孟腎炎、尿道炎等)以及尿血,表現有肝經濕熱者,亦可用本方加減治之。泌尿系感染多屬祖國醫學中的「淋證」、「庭閉」等疾病範疇,並認為病變除與腎、膀朧等臟腑有密切關係外,與肝亦有關連。若肝經濕熱下注,肝之疏泄失職,膀膚水道不利,則致淋獨、癮閉等病證。故臨床上見有尿痛、尿急、尿頻、腰痛,苔黃膩,脈弦數之泌尿系感染病人,即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治之。
2、療效
共治療泌尿系炎症35例,全部治癒。治療高血壓病類疾病65例,治癒55例,占84.62% ;有效7例,占10.76%;無效3例,占4.62% 。治療傳染性肝炎23例,有效17例,占74.9% ;無效6例。
3、討論
3.1 龍膽瀉肝湯中的藥物分別具有抗菌、消炎、解熱、利膽、護肝、降壓、降血脂、利尿等作用。藥理實驗表明,方中除車前子外,均有抗菌消炎作用,故該方主治疾病大多數為急性感染性疾病。
方中的龍膽草、柴胡、甘草、生地、當歸等藥物還分別具有不同程度的利膽或護肝作用,故本方能治療某些肝膽系統疾病。方中除木通、生地外,均有降壓作用;車前子、澤瀉、木通等還有利尿作用,故本方可以用於治療高血壓。
3.2 本方是治療泌尿系炎症的良方,運用時既要注意辨證用藥隨症加減,又不必症狀具全,只要具備濕熱症一、二症即可。
泌尿系炎症(如急性腎孟腎炎、尿道炎等)以及尿血,表現有肝經濕熱者,亦可用本方加減治之。高血壓病類疾病,屬祖國醫學中的「頭痛」、「眩暈」、「肝陽」「肝風」等,主要由於惱怒憂思等精神刺激以及內傷虛損等因素,使人體陰陽消長失調,形成以上諸證。不論何因所致,凡症見頭痛、頭暈、目赤、目脹、面部烘熱、口渴思冷飲、舌紅苔黃、脈弦數者,可予龍膽瀉肝湯加減。採用中醫辨證分型治療高血壓病65例,對其中肝熱上擾的11例,用龍膽瀉肝湯加減平肝瀉火,酌情加夏枯草、草決明、稀簽草、勾藤等降血壓,頭痛、眩暈甚者加石決明、珍珠母、菊花等平肝;大便秘結加大黃瀉火通便;陰傷者加玄參、石斛等養陰取得明顯療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INNn3EBfGB4SiUwsxo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