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小吃:扁食拌面賴厝埕,老街區的味道情懷

2020-07-06     小企9999的吃喝玩樂

原標題:傳統小吃:扁食拌面賴厝埕,老街區的味道情懷

傳統小吃:扁食拌面賴厝埕,老街區的味道情懷

BY小企9999

廈門,這座新興城市一直在拓展,日新月異。行政中心逐步東移,但最富市井味和人情味的老城區依然不變,還在島城西南面的那些老街巷裡。這些街巷裡蘊涵著豐富的傳統韻味,像一塊磁石,吸引著搬到新城區的原住民,也吸引著新廈門人和風塵僕僕的遊客。

對原住民來說,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總有看不見的引力,把他們和那片居住生活過的社區緊緊牽連著。

大元路,過去鷺江影劇院所在的小街,長不過百米,密集著阿吉仔,賴厝埕,聰輝小店等社區老店。我深信,這些老店就是神秘的引力源之一。

以賴厝埕為例,總能碰到頭髮花白上了年紀的客人。聽他們和店主的交談,你會發現許多是刻意大老遠跑過來的。

食物,想必有神奇的魔力。記憶中的過往味道,能被食物承載和傳遞。特別是童年的滋味,總是頑固的占據著腦子裡某個隱秘的地方,時不時跳出來,勾引你,饞著你。

扁食、拌面,福建最平凡最常見的平民食物而已。可就是這樣平凡的食物,在老字號里,擁有不平凡的魅力。

到賴厝埕吃東西,很難不被牆上那幅畫吸引。圖中的場景,是已故老店主「扁食嫂」,正在教退伍後當船員跑過許多國家,但為了讓老媽放心準備接手扁食店的現老闆包扁食的場景。

一方食味,就這樣帶著的母親的印記,得以相傳。

年輕的時候,誰都有理想。理想(或夢想)終歸是只是想,難免屈服於現實的種種束縛。如今的國寶哥,已經不像圖片中有一絲青澀,包扁食的手法也嫻熟得無比自如。

「大骨頭(筒骨)熬湯,湯色濃白,這樣扁食湯喝起來口味才不會寡淡。」

「冬菜像味精一樣能提味,不過它的鮮味不是一下子爆發的,慢慢地,吃到它也不會太咸。配稀飯也不錯。」

「拌面的醬由六種材料調成,有花生醬、番茄醬,蒜蓉醬,花生油......."

"為什麼不都用瓷碗?你看瓷碗裝著看起來多舒服。」我打斷老闆的介紹,突兀地問道。

」以前都是這種小碗裝拌面,扁食就用公雞碗。現在忙不過來,一有空就得趕緊做人家預定的扁食,實在太多啦!請人洗也麻煩。「國寶哥回復得有點不好意思的樣子。

又來一家子人要吃扁食拌面。又來了位預定生扁食的老人。後來者和開始吃的一家人熱絡地打著招呼,逗著小孩。聽他們的對話,以前一定是街坊鄰居。

雖說如今飲食口味選擇廣,人們口味變化速度也快。但是總有些味道,就像媽媽爸爸做的菜,總也吃不膩,可以是自己永遠的菜。

「老闆,再來一碗蝦仁的,還用這個碗裝。」吃完扁食拌面,我還得嘗嘗這裡更有名的蝦仁扁食。

多吃幾口,記住這兒的味兒。也許等我老咯,也會像他們一樣,尋摸回來,印證記憶中的滋味是否變化了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GjHIXMBiuFnsJQV2S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