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帶貨是好還是壞?

2019-11-05     運營的小事

最近幾個月,直播帶貨越來越火。

前有「李佳琦」、「薇婭」這樣的頂級網紅,後有「李湘」、「王祖藍」這樣的大牌明星,陸續活躍在淘寶、抖音等各大平台直播間。

通常伴隨著這幾個名字出現的,則是各種巨額數字。

比如如:幾分鐘內賣了XXX單,賣了XXX千萬。

但不知是物極必反,還是「頂級帶貨」主播們集體水逆,近幾天接連遭遇滑鐵盧,紛紛擠上熱搜。



先是李佳琦前幾天直播「不粘鍋」現場粘鍋。



品牌方給出的解釋是「李佳琦不太會做飯,鍋沒有問題」,而當時李佳琦工作室則回應,推薦產品沒問題,粘鍋原因不便回復。根據澎湃新聞採訪報道,粘鍋是因為沒按說明書操作,因為新鍋沒有煮過水,所以會粘鍋。

再來是李湘直播賣貂131萬人觀看,五分鐘報價80萬卻一件也沒賣出去。這波據說可能是「有組織黑淘寶直播的行為」,但事件真偽目前無法核實,所以不能下定論。



緊接著就是薇婭直播時,說要把九陽的品牌代言人鄧倫的手辦換成肖戰和王一博…結果引來很多網友與粉絲的不滿,於是發了長博解釋情況道歉。



但由於情商著實堪憂,也是再次被粉絲懟了回去。



其實直播翻車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除了直播時的產品翻車外,直播後由於產品質量、售後等問題出現退貨、差評的也不在少數。

只不過由於主播都是曾經創下過某個領域頂級帶貨率的人,現在又正處於直播帶貨的火爆階段,才會一度被推上風口浪尖。

但在此之下,我認為更應該思考:

網紅帶貨是否真值得買?

用戶能信任「網紅or明星」嗎?

1 銷售額破千萬,差評率和退貨率是多少?

我認為,能大張旗鼓展現在大家面前並被大家圍觀的,更多的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比如帶貨能力(幾分鐘賺多少),再比如敬業(堅持為粉絲試色)。

今天我不評判光鮮的背後努力,只說那被忽視的一部分——帶貨率背後的產品差評率與退貨率。

曾經有用戶反映,使用了李佳琦淘寶店購買的痘痘貼後臉上發腫發爛。



還有用戶在買了李佳琦直播推薦的棉被產品後,表示被子味道重,根本沒法蓋。



此外,我身邊的小夥伴也是薇婭的前粉絲(被產品成功脫粉)表示,在她直播間買的衣服質量實在堪憂。



小夥伴表示,本來去淘寶看直播就是奔著「想購物」「有人推薦介紹」「節省時間」去的,其實也知道那些主播存在誇大產品功效或質量的情況,但不得不說,主播們那魔鬼般的種草口才,不衝動很難。

不過衝動後的結果卻不怎麼美好,「買買買」變成「退退退」,讓她對直播帶貨的信任度直線下滑,甚至感到失望。

據《中國新聞周刊》採訪的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直播中產生的消費,有很高比例屬於衝動消費,部分賣服裝的主播,其退換貨率可達50%。

當然,除了秉著對頭部主播「信任」購買產品的,還有許多小夥伴是被直播間的「超低價格」吸引的。

要知道,像薇婭、李佳琦這種直播的「一姐一哥」,為了能保證頭部地位的同時,吸引更多的顧客進入直播間下單,他們能拿到的商品價格往往會是全網最低。

但不管是出於信任還是全網最低價,在一次又一次的產品質量問題面前,我們又能再為這種質量「衝動」幾次?

2 不熟悉的產品不要接

李佳琦被我們熟知,是因為他對口紅「魔」一般的銷售能力,他的專業在化妝品上,尤其是口紅這個單品。

很顯然,這次的翻車,是因為他接了自己掌控不了的廚房用品。

那麼,問題就來了:

美妝博主為什麼要接廚房用品?

難道是因為自己的受眾基本都是女性,認為大家一定會為這種廚房用品買單,所以就「飄」了?



不難發現,無論哪個主播一開始都有其擅長或匹配的某個領域,比如李佳琦靠口紅、薇婭靠服裝、李湘靠食品……

但一旦脫離了這些領域,忙碌的主播們真的有時間去一一了解並嘗試這些推薦嗎?如果自己不測試好就匆匆推薦,那翻車怪誰?

其實這就和自媒體發廣告一樣,最基本的底線是只發自身領域範圍內的廣告。

像前段時間演員胡可首次在騰訊直播賣貨,可是前前後後籌備了將近3個月才開播!而且所有選品都是她自己用過、吃過、親身感受過的!

和其他主播不同的是,胡可不是一味的催促購買,更像是在跟朋友分享和推薦好物,主要都是媽媽保養類、寶寶用的以及家居類的產品,與她如今的形象完全契合,粉絲的「信任度」也會大大提升。



用她團隊總監喬干杉的話說就是:「直播可以讓KOL與用戶用另一種方式進行互動,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建立信任與依賴感」

3 直播中,主播該怎麼建立信任與依賴感?

我們可以先參考下薇婭和李佳琦的主要直播套路。

薇婭會把粉絲稱為「薇婭的女人」,以此和粉絲建立起一種親密關係,直播一開始就會抽獎。

獎品一般不低於百元,且都是時下熱門的產品,並不定時貫穿全場直播,吸引粉絲長時間駐留。

李佳琦則是會用「自用款」來為產品做擔保,當一個產品有多款時,如口紅色號,他就會挑出「李佳琦推薦」色號,其他不需要買,讓觀眾感覺客觀且可信。

然後不斷重複強調直播間的價格優勢,「免費贈送」、「X折」等重點詞會被數次提到。

他們的風格各有特色,但可以發現,他們都會利用「粉絲稱呼」「自用款」「主要推薦」等來獲得粉絲的信任與好感,並會用一些價格上的優勢與活動來吸引粉絲停留。



根據我的經驗和觀察,總結了一些直播運營技巧:

1、 直播前做足準備工作

包括所有推薦選品的試用、連結、價格、功能,都要一一試用彩排核對清楚,避免直播過程的卡頓與出錯(翻車),產生負面影響。

2、 直播時形成成熟套路

無論是主播的口頭禪,比如一聽到李佳琦「oh my god」你就知道要「買它」,還是利用活動「高額優惠劵」「幾折」「抽獎」等,或是介紹產品的功能與利益點。

都要把握好時間節點,形成緊湊的節奏。

3、 直播後復盤優勢產品

不能浪費寶貴的直播時間,去推不合適自己直播間粉絲的產品。

就如李佳琦之前推了一款男士的護膚品,結果銷量慘澹,他自己都說以後再也不推男士產品了,因為粉絲不買單,就意味著這款或這類型的產品不適用於你的直播間。

但不管技巧如何運用,銷量如何火爆,最終看的還是產品。

因此,不管是網紅還是明星,既然站在了某個高度,就應該更對粉絲負責些。既然沒時間去了解,就做自己專業範圍的事,否則失去了信任度,傷的不僅是千萬粉絲,還有主播自己。

4、發燒過後,請停止迷信

其實,在李佳琦薇婭等人翻車之前,一條創業者投訴微博大V和MCN機構聯合「刷量」的消息就讓網紅帶貨、刷單、造假等問題再次暴露在外。

這之後,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召開 「攜手織密保護網,捍衛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明確表示將成立專項行動,對違法「網紅」食品進行嚴厲打擊。

緊接著,人民日報發布微評:別把粉絲當韭菜。



嚴厲打擊、官方警示的背後,無疑是對粉絲、商家甚至主播的一種警醒。

當然,也有一些不怕官方警醒繼續「頂風作案」的,比如登上熱搜的#網紅雪梨刷單#,相信等待她的就只剩官方的檢驗與粉絲的再見了吧。

就目前來看,網紅帶貨似乎已成為商家打造爆款的標配動作,但隨著迷霧被揭開,直播帶貨將面臨的,或會是一波發燒過後的「降溫」。

這時,品牌方想要合作,首要考慮的就不應該是誰有流量就找誰,畢竟像這種頂級流量一旦翻車,對自身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再來,粉絲們比起陷入主播「買它!」的狂歡,更應該了解產品是否真的合適自己,提高分辨力,停止迷信,避免衝動。

最後,也想對帶貨主播們說一句:勿忘初心。

作者:惜凡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本站根據CC0協議授權轉發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聯繫:[運營的小事]編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FsEPW4BMH2_cNUgTh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