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棋例裁決基本功:子力價值的誤區——不得子反為捉

2019-07-28   象棋殘局解析

通常情況下,一方走子後得子是「捉」,不能得子是「閒」。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沒有絕對的。有些情況走子後雖然構不成得子,卻還要按「捉」來處理。其原因是因為在《棋例通則》與《棋例細則》中對「捉」有些具體規定。

因此,高水平的象棋裁判員一定要熟悉規則,了解規則的每個章節,弄清和理解一些基本概念的內涵及其適用的特定條件。這樣才能對棋例規則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下列五種情況,雖然不能得子,卻要按「捉」處理。

(一)做根子捉子

棋例通則26.5款規定,做「根」子捉子,交換後價值相當,為「捉」。

圖1:炮一平二,車9平8;炮二平一,車8平9。

局例一圖1,是1994年9月在丹東市舉辦的「一洲杯」象棋大獎賽趙慶閣與葛維蒲弈戰形成的待判局面。

紅方炮一平二與炮二平一避捉,都是「閒」。黑方車9平8與車8平9,是在用做「根」子黑車捉紅炮。通過完整互吃交換後,沒有得子。但用做「根」子黑車捉炮,以馬換炮價值相當,都是「捉」。

本例紅方二閒是允許著法,黑方長捉是禁止著法。依照現行的《11規則》裁決,應由黑方變著,不變判負。

圖2:車六進二,馬2進3;車六退二,馬3退2。

局例二圖2,是1979年4月於蘇州舉辦的第四屆全國運動會中國象棋預賽蔣志梁與蔡忠誠弈戰形成的待判局面。

紅方車六進二,下一著能夠車六平八,車4進1,車八進五,紅方多得一馬,是「捉」。

黑方馬2進3,既直接攻擊紅帥,又攻擊紅車,從重判「將」。

紅方車六退二,通過完整互吃交換後沒有得子。但用做「根」子解將還捉黑馬,交換後價值相當,是「捉」。

黑方馬3退2是「閒」。

本例紅方是長捉,為禁止著法;黑方是一將一閒,為允許著法。按現行的《11規則》裁決,應由紅方變著,不變判負。

圖3:車二退一,炮9退1;車二進一,炮9進1。

局例三圖3,是1983年8月在蘭州舉辦的「敦煌杯」象棋大師等級稱號賽蔣志梁與臧如意弈戰形成的待判局面。

紅方車二退一,阻攔黑炮右移,是「攔」。

黑方炮9退1是「閒」。

紅方車二進一,通過完整互吃交換後,沒有得子。但用做「根」子捉黑炮,交換後價值相當,是「捉」。

黑方炮9進1又是「閒」。

本例紅方是一攔一捉,黑方是二閒,雙方均為允許著法。按現行的《11規則》裁決,雙方不變作和。


(二)被牽子捉子

棋例通則26.5款規定,被「牽」子捉子,交換後價值相當,為「捉」。

圖4:車六退一,炮8進1;車六進一,炮8退1。

局例四圖4,是1989年全國象棋錦標賽(個人)女子組第4輪張梅與韓冰於10月在重慶弈戰形成的待判局面。

紅方車六退一與車六進一,都是「閒」。

黑方炮8進1與炮8退1,用被牽的黑炮,捉對方的無根車,互吃交換一車後,沒有得子。但被「牽」子捉子,交換後價值相當,均按「捉」論處。

本例紅方是二閒,為允許著法;黑方是長捉,為禁止著法。按現行的《11規則》裁決,應由黑方變著,不變判負。

圖5:車八進二,象5退3;車八退二,象3進5。

局例五圖5,是1962年11月9日陳金盛執先與季本涵在合肥全國賽對局時形成的待判局面。

紅方車八進二將軍是「將」。

黑方象5退3應將是「閒」。

紅方車八退二捉少根子黑炮是「捉」。

黑方象3進5,用被「牽」子捉車,通過完整互吃交換一車後,沒有得子。但被「牽」子捉子,交換後價值相當,按「捉」論處。

本例紅方是一將一捉,為禁止著法;黑方是一閒一捉,為允許著法。

依照現行的《11規則》裁決,紅方變著,不變判負。


(三)吃子的棋子在保留

吃子的棋子吃子後若能保留,可參照做根子及受牽子有關捉子的規定執行(因為做根子及受牽子吃子後仍然在保留)。

圖6:炮二進一,馬9進7;炮二退一,馬7退9。

局例六圖6,選自2011年北京市象棋裁判員培訓班考試試題。

紅方炮二進一,下一著能夠炮二平五,象3進5,車二進九吃車,判「捉」。

黑方馬9進7,下一著能夠炮4平8,車八平三,黑方得炮,紅方得馬,吃子的棋子在保留,子力價值相當,參照做根子及受牽子有關捉子的規定,判「捉」。

紅方炮二退一是「閒」。

黑方馬7退9捉少根子紅炮,判「捉」。

本例紅有是一捉一閒,為允許著法;黑方是長捉,為禁止著法。依照現行的《11規則》裁決,黑方變著,不變判負。

圖7:炮九平八,炮2平1;炮八平九,炮1平2。

局例七圖7,紅方炮九平八捉馬是「捉」。

對此,有人提出異議,紅方炮九平八能夠於下一著炮八進七,炮2進3,炮七退二,車7退1,雙方各損一馬,子力價值相當是「閒」。

作者認為紅炮吃子後在保留,子力價值相當,是「捉」。

黑方炮2平1,不同棋力的人會有不同的推算結果。

其一,黑方從下著起炮1進3,相五退七,車7進1,帥四進一,炮1退1,帥四進一,黑方不能得子。

其二,棋力強的裁判員改變一下次序,從下著起車7進1,帥四進一,炮1進2,炮七退一,車7平4得仕,是「捉」。

紅方炮八平九攔炮,是「攔」。

黑方炮1平2同前著炮2平1一樣,仍是「捉」。

本例紅方是一捉一攔,屬允許著法;黑方是長捉,屬禁止著法。按現行的《11規則》裁決,黑方變著,不變判負。

圖8:車二進二,馬6進7;車二退二,馬7退6。

局例八圖8,紅方車二進二棄馬捉馬為新的「捉」,下一著車二平四吃子後車在保留,雖然交換後價值相當,也要按「捉」論處。

黑方馬6進7捉車是「捉」。

紅方車二退二捉馬,是「捉」。

黑方馬7退6是「閒」。

本例紅方是長捉,黑方是一捉一閒。按現行的《11規則》裁決,紅方變著,不變判負。


(四)獻兼捉

圖9:炮八平六,炮2平4;炮六平八,炮4平2。

局例九圖9,紅方炮八平六,獻炮於車口,造成了紅車對黑炮有新的捉,儘管交換後價值相當,仍按「捉」論處。

黑方炮2平4,被捉子逃離後造成的,所「獻」的子處於被捉狀態,按「捉」判處。

紅方炮六平八是「閒」。

黑方炮4平2捉車是「捉」。

本例紅方是一捉一閒,黑方是長捉。按現行的《11規則》裁決,黑方變著,不變判負。

圖10:炮六進二,炮3進4;炮六退二,炮3退4。

局例十圖10,紅方炮六進二,造成相關子紅車捉炮是「捉」。

黑方炮3進4是「閒」。

紅方炮六退二,獻子去根,造成相關子紅車出現了新的「捉」,交換後雖不能得子,也為「捉」。

黑方炮3退4,按《07規則》試行本裁決,為「閒」。但根據公布的「需進一步統一判罰尺度的棋例」,對於獻兼捉,被捉子逃離後造成所「獻」的子處於被捉狀態,按「捉」判處的精神,是「捉」。

按《07規則》試行本裁決,本例紅方是長捉,黑方是二閒,紅方變著,不變判負。

按現行的《11規則》裁決,本例紅方是長捉,黑方是一閒一捉,紅方變著,不變判負。

圖11:炮七進一,士6退5;炮七退一,士5進6。

局例十一圖11,紅方炮七進一,獻炮的同時,又造成紅車捉炮,這是其它子對其它子的捉。獻兼捉,從重判「捉」。

黑方士6退5捉車是「捉」。

紅方炮七退一是「閒」。

黑方士5進6捉車是「捉」。

本例紅方是一捉一閒,黑方是長捉。按現行的《11規則》裁決,應由黑方變著,不變判負。


(五)兩塊棋

硬把兩處不相關聯的棋混在一起計算交換過程中的子力價值,犯的是初級錯誤。

圖12:車二退六,炮9退2;車二進六,炮9進2。

局例十二圖12,紅方車二退六捉無根子黑炮,是「捉」。

黑方炮9退2,下一著能夠炮9平5白吃中相,是「捉」。

紅方車二進六,引起爭論。甲認為車二進六造成相關子底相下一著能夠吃炮,是「捉」。對此,乙提出異議,倘若紅方用底相吃炮,則黑方車4進3,帥五退一,車4平3吃炮,並不能得子,是「閒」。

作者贊同甲的裁決。值得強調的是,乙把兩處不相關聯的棋混在一起計算交換過程中的子力價值,犯的是初級錯誤。

黑方炮9進2,下一著能夠車4進3將死紅方,是「殺」。

按現行的《11規則》裁決,紅車是長捉無根子,黑方是一聯合捉子一殺。應由紅方變著,不變作負。

圖13:馬三退一,車7平9;馬一進三,車9平7。

局例十三圖13,紅方馬三退一是「閒」。

黑方車7平9捉馬是「捉」。

紅方馬一進三捉車是「捉」。

黑方車9平7捉馬產生於剛走的這著棋,上一著尚不存在,應當按「捉」裁決。

也有人對此提出異議,雖然下一著能夠進車吃馬,但立即就要丟車,以一車換一馬,豈不是得不償失。

這種子力價值的計算,實在是牽強附會。計算某方走子後是否得子,絕不能把無關的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棋加在一起計算。

本例紅方一閒一捉是允許著法,黑方長捉是禁止著法。按現行的《11規則》裁決,應由黑方變著,不變判負。

本文系「象棋殘局解析」原創,歡迎評論轉發,關注我帶你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