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才會醒悟,指望女兒養老的附加條件,比兒媳婦養老還苛刻

2019-07-30     龍寶育兒

跟著老媽一起去遛彎,同行的還有李阿姨,李阿姨沒有女兒,言語中就頗為羨慕老媽,你看你有個女兒多有福氣,女兒又貼心又孝順,將來老了保准享福。老媽看了我一眼,跟李阿姨說,將來指望不上兒子,就更指望不上女兒了,她能夠多來看看我們就不錯了,李阿姨嗔怪地瞪了媽媽一眼,這叫什麼話,女兒比兒子更有指望,現在的女兒都特別孝順,媽媽沒再說話,我這心裡也納悶,老媽咋這麼悲觀呢?

回家後,我就問老媽,你老了跟誰過呀?跟著我還是跟著弟弟?老媽說,我和你爸誰也不跟,自己過自己的,老了就去養老院,更清凈,我跟她開玩笑,是不是怕老弟將來娶個厲害的媳婦?不如你們都跟著我吧,我給你們養老,老媽嘴巴一撇,現在說這大話還有點早,指望你給我養老,你一個人說了不算。

人到晚年才會醒悟,指望女兒養老,附加條件似乎也挺苛刻

女兒本身過得比較好,有這個經濟條件

俗話說先顧小家,再顧大家,女兒自己的家庭就是小家,父母和公婆的家庭是大家,女兒能夠照顧娘家,甚至給娘家父母養老,前提就是自己有這個能力,能夠幫得上,不然就是逞強,自己都自顧不暇,在溫飽線上掙扎,不去沾父母的光都不錯了,還能給父母老年保障嗎?所謂的孝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的,貧賤夫妻還有百事哀的說法,更別提這些了,所以想讓女兒養老,前提也是女兒本身過得比較好,有這個經濟條件,不然父母也不好意思去麻煩女兒的。

女兒在家裡有話語權,能夠說了算

記得看過一個電視劇,具體叫什麼名字忘記了,只是有一個鏡頭比較經典,女兒沒有工作,在家裡是全職媽媽,她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是伸手朝老公要,想要貼補娘家,還要在牙縫裡省錢,有一次她父母病了,她拿錢去給父母看病,老公知道後就很不高興,因為事先沒有跟他商量,他養老婆還要養老婆一家子,心裡就不痛快。可見,女兒想要孝順父母,在家裡也要說了算,很多女孩子嫁到婆家,在家裡沒有發言權,總是貼補娘家,婆家也會有意見,經濟收入決定家庭地位,想要有底氣,首先要有能力,拿自己的錢孝順父母,誰也不能說什麼。

女兒給父母養老,要得到婆家的支持和理解

讓女兒給養老,說到底就是指望女兒女婿一起養老,沒有女婿的支持,女兒再孝順,兩口子總是因為這個鬧矛盾,相信哪個父母也不會心安,所以丈母娘對女婿的態度,自古以來就非常客氣,一個是想讓女婿對女兒好點,另一個就是萬一自己老了,女婿的支持和理解,不會讓女兒太為難,所以遇到一個懂事孝順的女婿,是非常難得的,這也相當於間接得到了對方的支持,但這個也是有前提的,女兒作為人家的兒媳婦,各方面也要做到位,你如何對待人家的父母,人家就會如何對待你的父母,孝順都是相互成全的。

女兒給父母養老,前提多是獨生子女

一個女婿斬釘截鐵地說,如果有兒子,就別指望女兒養老,中國的傳統中沒有女婿養老一說,如果雙雙都是獨生子女,就必須給雙方老人養老,這是責任!你不給岳父岳母養老,媳婦憑啥給你父母養老?

父母只有一個女兒,將來的養老問題反而更好解決,女兒是絕對不會丟下父母不管的,也一定會在結婚後照顧父母的,但讓人棘手的卻是有兒有女的家庭,父母一開始是指望兒子養老的,所以把家裡的財產都給了兒子,到頭來卻發現女兒更孝順,轉而去指望女兒,這就會產生矛盾,父母一開始沒有做到一碗水端平,對女兒就顯得特別不公平,即使女兒毫無怨言,老公和婆家也會有意見,有兒子幹嘛要指望女兒?雖說父母之恩大於天,兒女都應該孝順父母,但是結合實際問題,養老也應該是兒女平攤,而不是單單指望女兒,養老和盡孝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清官難斷的家務事,這就是其中之一,理也理不清呀。

指望女兒養老,並不見得比兒子養老更輕鬆

每個孩子都有贍養老人的責任和義務,孝順父母不應該講條件,這是應當應分的,但是大多數的家庭中,父母卻是先付出的一方,指望兒子養老,給兒子買房子娶媳婦,還要看孩子,為的就是過一個安心的晚年。那麼指望女兒養老,父母也是這樣的心思,女兒家有什麼困難,父母趕緊幫忙,搶著給女兒看孩子,女婿看在眼裡,也會對岳父岳母心存感激,以後的孝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其實說白了,兒女各自成了家,孝順父母都不是個人的行為,而是夫妻之間的默許,只有小兩口順心順意,才能讓父母安心地度過晚年,您說是嗎?

指望兒媳婦養老,似乎比女兒養老要簡單一點

很多父母談到將來的養老問題,一提到兒子養老,就先想到兒媳婦,將來兒媳婦通情達理,養老還有指望,如果兒媳婦跟公婆矛盾重重,公婆心裡也打怵,對養老問題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其實,指望兒媳婦養老,這是一個偽命題,公婆既沒有生養兒媳婦,又沒有為兒媳婦付出,兒媳是沒有義務給公婆養老的,傳統意義上所說的兒媳婦養老,其實就是養兒防老,但是兒子成了家,養老就均攤到了夫妻的身上,這裡的養老,似乎更看重兒媳的態度,她做得到位,養老就容易多了,自然也就成了兒媳婦養老、

想要兒媳婦養老,其實也不是難事,前提就是公婆的態度,天下女兒都有孝心,而這些女兒都要走進別人家,叫別人的父母一聲爸媽,這就是兒媳婦,這一聲稱呼,就決定了公婆是先付出的一方,在兒媳婦嫁進來後,能夠把她當做女兒來看待,在她困難的時候,能夠多多地幫襯,尤其是有了孩子,老兩口多幫忙帶帶孩子,兒媳婦對公婆感激,在孝順方面,自然就會好好地協助老公,而不是處處有怨氣,做著心不甘情不願的事。

另外,兒媳婦孝順的前提,就是兒子各方面做到位,對岳父岳母盡到孝心,將心比心,兒媳自然也就對公婆上心,兒子在家裡起到表率作用,處處做好協調,家庭關係就融洽,其實指望有個孝順的兒媳,不如一開始就有個孝順的兒子,父母跟兒子媳婦在一起,更容易互相成就,營造一個比較安穩的晚年,這裡似乎還有一個大前提,父母應該注重家庭教育,把兒子培養得獨立和能幹,兒子家裡家外一把手,即使兒媳婦不孝順,父母的老年也不會受虧待。

從這些層面來講,指望兒子養老,似乎沒那麼難,指望女兒養老,也似乎沒那麼簡單,都各有利弊,所以更多的父母是渴望獨立,老了不指望任何一方,覺得靠誰都不如靠自己,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在這裡也有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父母生育子女到底是為了什麼,父母可以為子女毫無保留地付出一切,為什麼到頭來,自己的老年卻要在惶恐不安中度過呢?但年輕人也有年輕人的痛苦和無奈,生活壓力和養育子女的壓力下,還要加上贍養老人的壓力,幾座大山也是壓得他們喘不過來氣,什麼時候這個問題不再是難題,可能才是人類真正的進步吧。

您覺得指望女兒養老更容易嗎?歡迎分享您的看法和經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oVRWwB8g2yegND3Nq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