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病人看診記錄:58歲尿毒症肌酐1029住院12天後,肌酐降到349

2019-07-29   走進醫師

病例分析:

王先生,男,58歲,是一位尿毒症患者,之前一直患有慢性腎衰,一直控制病情,但是李先生在飲食上特別不注意,經常吃腌製品甚至愛吃辣,後來肌酐一直升高,到了尿毒症期,不得已進行規律的透析。

因為李先生才58歲,就來醫院問診不想一直透析,住院之前查肌酐1029,住院後我給他中西醫結合治療,當然同時進行規律透析,治療了12天,肌酐降到了349。雖然腎的實質性損傷不能夠痊癒,但是減少了患者的透析次數,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李先生檢查報告

醫生解析:

腎病三分治七分養,王先生這個病例是由慢性腎衰,轉換成尿毒症的一個過程,是長期飲食不當,加上並沒有引起重視造成的,大家可能會像有那麼嚴重麼?給大家講一個20世紀80年代做的一個臨床試驗:給內生肌酐清除率在30~60毫升/分的腎衰竭病人。

予每天每千克體重0.6克蛋白質攝入,或給內生肌酐清除率小於30毫升/分的病人每天每千克體重0.4克蛋白質,觀察兩年,與不限制蛋白質攝入的對照組比較,證實限制蛋白質入量能明顯延緩病人腎功能損害進展。

而隨訪4年後,發現限制蛋白質攝入對內生肌酐清除率小於30毫升/分的病人更為有益。4年內進入終末期腎衰竭者,在沒有限制蛋白質攝入組達47.5%,而限制蛋白攝入組僅15.4%,兩者差別具有高度顯著性。

腎衰竭時,高蛋白質飲食能造成腎小球高灌注和高濾過,這可能是高蛋白質飲食促進腎小球硬化、加速腎功能損害的主要機制,腎衰竭病人的營養治療在整個治療過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原因有:

1減輕腎臟負擔。慢性腎衰竭病人由於腎臟功能受損,其殘存的正常腎組織需要超負荷工作,以儘可能清除體內毒素,而毒素主要來源於蛋白質代謝的「垃圾」。

但是,這種超負荷工作會進一步損傷殘存的正常腎組織,這就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限制了飲食中的蛋白質後,殘存的正常腎組織的工作負擔明顯減輕,對其自身的損傷自然減少。

2減少毒素對腎臟的損害。腎衰竭病人的體內已有多種毒素,能夠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腎臟,這些毒素大多數來源於蛋白質代謝廢物。限制攝入飲食中的蛋白質的量,可減少對腎臟的進一步損傷

3減少蛋白尿對腎臟的損傷。許多腎衰竭病人有蛋白尿,尿中的蛋白質能直接損傷腎臟功能,低蛋白質飲食可有效地減少蛋白尿,也就減輕了腎臟的損傷營養治療原則是,多食用優質低蛋白質、高必需胺基酸高熱能、低磷、適當的維生素、適當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以上真實患者病例由北京腎病專家莫非凡提供,請勿盜用,有腎病相關問題可點擊上方我的頭像【私信】諮詢莫主任,給你更好更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