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倆兒子的家庭「不要嫁」?五個理由中一個,女兒的日子不好過

2019-05-29     龍寶育兒

很多有女兒的寶媽,在談到將來女兒的婚姻問題時,一致認為有兩個兒子的家庭不能嫁,因為婆媳問題以及妯娌問題會非常多,而且婆婆總是會偏心一個兒媳婦,然後倆人矛頭一致對付另一個兒媳婦,有沒有這麼誇張,過來人非常肯定地點頭,並且類舉出很多實際例子,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有一個朋友嫁了兩個兒子的家庭,誰知道嫁進來一年,跟婆婆關係相處得並不好,她總是感覺婆婆外著他,並且跟大嫂的關係特別好,舉個例子,如果她跟老公去婆婆家吃飯,婆婆最多炒三個菜,有時候就隨便買一點,肉都看不見,可是只要是大嫂去了,她就張羅著燉雞燉排骨,有一次她和老公沒有打招呼就過去了,在路上還買了好吃的,誰知道大嫂一家和公婆正吃的熱鬧,飯桌上五六個硬菜,她當時就覺得很不舒服,老公也默默不做聲,後來他老公告訴她,婆婆本來就不喜歡他,因為他從小在奶奶家長大,後來上學才接回來,可能是愛屋及烏,婆婆也很喜歡大嫂,對他一家子非常不錯,這讓朋友非常介意,但也沒有辦法。為什麼兩個兒子的婆婆,總是會一碗水端不平呢?原因真的很現實。

兒子不同的受寵程度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時間久了,孩子的性格脾氣就分出了勝負,有的孩子隨爸爸,有的孩子隨媽媽,而媽媽總是喜歡隨自己多一些的孩子,這樣更有共同語言,所以偏心也就自然而然了,還有時候,媽媽喜歡學習好的兒子,反正哪個孩子身上有她喜歡的特質,她肯定就會偏心一點,疼兒媳婦就是疼兒子,兒媳婦也會隨著偏疼了。

「重男輕女」碰上「端不平」

朋友生孩子的時候老大家還沒有結婚。本來婆婆答應來幫忙看孩子,知道生了個女孩後就開始不情願了。朋友還在坐月子,她婆婆早上就炒一大鍋菜,這一天就吃這一鍋菜,什麼時候吃完,什麼時候再炒新的。朋友直接就崩潰了,就下定決心,再也不用婆婆來看孩子,這麼多年都是孩子姥姥帶著長大。

等大兒子結婚了,媳婦生了兒子,婆婆笑開了花。小孫子的一切開銷全都包辦。朋友帶著孩子去婆婆家,家裡什麼時候都沒有。要是趕上大兒子一家也回去了,婆婆肯定會大包小包的把吃的玩的往家買。像電視劇上一樣的誇張劇情,在朋友家真實上演著。所以,重那輕女的婆婆,兒媳婦會「母憑子貴」,覺得她是個大功臣,自然也就多疼愛一番了。

兒媳婦的家庭條件

閨蜜的父母自己開了個小賣鋪,而弟媳婦的家庭條件很好,當時是不顧家裡的反對嫁給的弟弟,婆婆對弟媳總是高看一眼。這些年,也的確因為弟媳婦,小叔子的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婆婆覺得以後跟著小兒子一家會沾光,所以格外優待這一家子。所以,家庭條件也是非常現實的偏心理由,不得不說,有時候老人比年輕人還要現實,他們感覺到了老年危機,需要得到保障。

兒媳婦的付出程度

兒媳婦的個性是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分不開的,有的兒媳婦是享受型的,有的兒媳婦是奉獻型的,兒媳婦對婆家的付出程度也存在不同,有的兒媳婦不計較,凡事從大局出發,有的兒媳婦則小心眼,只想著自己的小家,所以婆婆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明白人也會偷偷地疼愛付出多的兒媳婦,這是將心比心,真心換來的。

三個女人一台戲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就如同好朋友,兩個人親密無間,但如果多了一個人,就會產生微妙的變化,很多婆婆做不好平衡,就容易被其中一個兒媳婦牽著鼻子走,成了對付另一個兒媳婦的幫凶,所以,這種家庭更難處理婆媳關係,妯娌關係不好,一般都是婆媳關係引發出來的,需要小心應對,協調好家庭關係。

很多父母對親生的孩子都會偏心,更何況是非親生的兒媳婦,原因多種多樣,但也萬變不離其宗,逃不開這幾個現實的理由,但婆婆的偏心不僅會傷害到其中的一個兒子以及他的家庭,還會讓兄弟倆心生嫌隙,這是所有父母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家庭中後院起火,影響的是大局,婆媳的戰爭牽扯到家庭的穩定。

但也有很多格局高的婆婆,聰明地協調好了跟兩個兒媳的關係,不偏不倚,不過這是少數,有女兒的家庭肯定不願意讓女兒受苦,所以遇到兩個兒子的家庭,就要慎重考慮一下了,不過,私以為多數婆婆是很不錯的,尤其是80後90後,以後當了婆婆,肯定都能做好平衡的,您說呢?

圖片與文字無關,侵聯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uCLAWwBmyVoG_1Zr0V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