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操社?骨頭社?盤點那些漫迷口中的動畫製作公司

2019-07-15     牛腩粉漫畫

作為一名ACG愛好者會經常看到,在一些動畫新番專區里,會有一些人在評論區發言評價某一部日本新番的怎麼怎麼滴,人物的聲優都是哪些呀,代理公司都是哪家呀,而動畫製作公司都是哪家呀之類的,而說到動畫製作公司,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些專屬於它們的「代名詞」啦!

骨頭社

「骨頭社」是日本的一家非常知名的動畫工作室,成立於1998年,公司名就叫「BONES」(株式會社ボンズ);因為這個「BONES」用英語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指「骨頭;骨」,而「株式會社ボンズ」用日語翻譯的意思則是「股份有限公司」。因此在國內,「BONES」都被廣大ACG愛好者們友好地稱之為骨頭社。

骨頭社,也被稱為「爆肝社」,與其他動畫製作公司不同,這間公司實打實以高質量、高效率為準則的理念,秉持著「用骨頭般的硬骨氣」的核心思想,製作出一部部膾炙人口的動畫作品,耳熟能詳的諸如,這部《鋼之鍊金術師》。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就是這部經典優秀的動畫作品,使得骨頭社這間公司被全世界所熟知!

骨頭社在看到《鋼煉》的成功之後,便摸索出大概的「門路」。相繼的,陸陸續續地創作出如,《我的英雄學院》、《野良神》和《靈能百分百》等眾多以熱血、少年、戰鬥為題材的動漫作品。

節操社

「節操社」,成立於1986年。該動畫公司的總社長宮田知行原本是龍之子公司的一員,但在看到動畫行業的迅速發展後,便自立門戶,創立了「J.C.STAFF」(「J」和「C」是「Japan」和「Creative」的簡稱),而後同樣也是因為製作了一部人氣動畫作品而被一些人所認識。

這部動畫便是《少女革命》。該動畫在1997年獲得了「ANIMATION神戶」的最佳動畫大獎而一舉成名,而後又以《灼眼的夏娜》和《某科學超電磁炮》等輕小說、漫畫改編成動畫而被更多人所熟知。那這家公司為什麼被叫做「節操社」呢?骨頭社是「業界標杆」的話,那麼節操社便是業界勞模!

首先,這家公司雖然一貫保持著高產量的理念製作動畫(每年幾乎都至少要推出6、7部作品),而近年來更是猶如母豬般有十部左右,但在質量方面卻有時被漫迷們詬病。或許是因為涉獵的動畫題材居多,導致在動畫在製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怪異的作畫失誤,但這些小毛病與動畫內容相比較下又都不值一提,所以也就被親切地喚作節操社。

扳機社

「扳機社」,成立於2011年,與節操社類似,都是其原本公司員工脫離並自立門戶。該公司名為「TRIGGER」,翻譯過來就是手槍的意思,其寓意是「作品猶如成子彈,TRIGGER便是將其發射出去所扣動的扳機」。急於想要創作出屬於自己獨立的動畫作品而感到朝氣蓬勃,隨即在2年後,《斬服少女》的問世,徹底讓全世界的漫迷們刷新了對日本動畫的眼界,這家公司也一舉成名。

很多人在看過KLK的第一反應便是賣肉,大量有意無意的暴露情節充斥,加上與其他主流動畫不同的畫風,給人一種勸退的感覺,但如果看到最後,就會發現這部作品實際上是一部另類的熱血番!

在這之後,每一部高質量的原創作品的誕生也讓扳機社被稱作動畫公司的「業界良心」,諸如《小魔女學園》、《DARLING in the FRANXX》等優質動畫作品也都頗受好評。

京阿尼

京都動畫,京都アニメーション,英文名稱叫Kyoto Animation,「京阿尼」是它的暱稱。它成立於1981年,是一家老牌的動畫製作公司。

京阿尼的出名得益於它秉持著獨立創作動畫的理念。獨具一格的寫實畫風、合理的人物動作的細緻的描繪,加入對原作的尊重,使得無論是漫改還是輕改的每一部改編而成動畫作品,都是高質量、高水準的「神作」。

因而在動漫領域流傳著一句話:「京都出品,必出精品」,諸如《全金屬狂潮》系列、《輕音少女》、《冰菓》和宇宙神作《紫羅蘭的花園》等,也都是百看不厭,越看越神的優質動畫。

大衛社

「大衛社」,成立於2007年,公司名叫「david production」,「David」翻譯過來就叫作「大衛」,大衛社的稱呼也因此得來,其寓意是「目前規模雖然比其他知名動畫企業小,但仍可以創作出一部擁有優秀的故事劇本和角色的好動畫」。

大衛社原本只是一家小眾的動畫製作公司,雖然在09年推出過一部叫做《天堂餐館》的獨立創作的動畫,但收效卻甚微,然而12年時接觸到一部漫畫作品卻讓這家公司一時間廣為人傳。這部由漫畫改編而成的同名動畫便是《JOJO的奇妙冒險》。

東大媽

東映動畫,公司名為「東映アニメーション株式會社」,英文名稱叫做「TOEI ANIMATION CO., LTD.」,成立於1948年,是隸屬日本東映集團的老牌動畫製作公司,同時也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動畫製作公司,曾先後四次改名,最終定名為「東映ANIMATION有限公司」。

作為日本動畫製作公司的元老級人物,東映動畫,可以說幾乎承包了每一個8090的童年回憶。在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動畫在全世界突然興起,在那個年代裡,東映製作的動畫如同雨後春筍般,爭相綻放,《北斗神拳》、《聖鬥士星矢》和《龍珠》等知名動畫「轟炸出一片道路」,而後《數碼寶貝》、《灌籃高手》、《美少女戰士》、《遊戲王》和《海賊王》等更是猶如「後浪」般大放光彩。

而如今,這家鼻祖級別的公司似乎也開始步入「老齡化階段」,依仗著《超級戰隊》、《光之美少女》和《假面騎士》系列和相關動畫電影的製作,「子孫滿堂」的盛況也就被親切地稱呼「東大媽」了(滑稽)!

好了,以上就是一小部分動畫製作公司的「代名詞」啦!當然,像這樣以「社」結尾的ACG公司也是屈指可數的,筆者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果你還知道哪些動畫或者遊戲公司的暱稱,不妨在下面評論區留言,供其他讀者了解!最後也衷心地希望所有動畫公司都能製作出更加優秀的動畫作品,呈現給熱愛動漫的小夥伴們!

SHAFT

SHAFT(日語:シャフト,英文:SHAFT Inc.),日本動畫製作公司。1987年的「夢から、さめない(夢不醒)」是該社首部自主製作作品,1995年「十二生肖爆烈戰士」則是首部自社企劃、主製作的電視系列。以2000「飛躍巔峰」DVD再次發售時作為影像特典收錄的短片作品的製作為開始,2001年至2005年間以共同名義與GAINAX合作製作動畫。2004年,公司創始人若尾博司卸任,久保田光俊就任執行董事。在董事交替同時,整頓撮影部門,製作方式也轉向數碼化。之後更做出了大量如「絕望先生」等使用數位技術、且包含很多「小捏他」的獨特作品。

代表作有《魔法少女小圓》、《瑪利亞狂熱》《物語系列》《偽戀》等等

以2000年「飛躍巔峰」的DVD再次發售時作為影像特典收錄的短片作品的製作為開始,2001年至2005年間以共同名義與GAINAX合作製作動畫。2004年,公司創始人若尾博司卸任,久保田光俊就任執行董事。在董事交替的同時,整頓了撮影部門,製作方式也轉向數碼化。兩季(1季=3個月)的作品都由新上任的久保田光親自督陣。同時,自「月詠」開始,新房昭之、尾石達也、大沼心等人開始參與製作,之後更做出了「嬉皮笑園」、「絕望先生」等大量使用數位技術、且包含很多「小捏他(小ネタ,小故事、小惡搞之意)」的獨特作品。

宅社

GAINAX是1984年12月24日成立的日本動畫製作公司,總部位於東京都小金井市梶野町一丁目2番29號,主要服務於動畫、電影、遊戲軟體等,代表作品為《新世紀福音戰士》。

GAINAX以它顛覆傳統的動畫類型和實驗動畫而聞名,另外因為組成分子興趣的關係在公司的作品中往往有大量的戲仿或致敬。同時,GAINAX亦因為一些著名動畫的預算問題而聲名狼藉,有時甚至會以限制動畫格數來緊縮預算。雖然直至《新世紀福音戰士》之前,GAINAX只拍攝原創故事的作品,但近年也開始對漫畫作品改編為動畫,例如《他與她的事情》與《魔力女管家》等。GAINAX亦經常在其作品中引用經典動畫的典故,並因此被人稱為「御宅公司」。

代表作有《EVA》《天元突破》《弔帶襪天使》

吉卜力工作室

吉卜力工作室(Ghibli),是一家日本動畫工作室。成立於1985年中旬,原附屬於德間書店,位於日本東京都近郊的小金井市,目前約有300名員工,由導演宮崎駿以及他的同事高畑勛、鈴木敏夫等一起統籌,作曲家久石讓也為吉卜力工作室的許多作品製作過電影音樂。工作室標識為其代表作品《龍貓》。其代表作有《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幽靈公主》《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等等

「吉卜力」(Ghibli)是由宮崎駿命名,意思是在撒哈拉沙漠上季節熱風,在紀錄片《夢與狂想的世界》中,宮崎駿提到「吉卜力」是他從一架飛機的名字隨便取來的。吉卜力工作室從2003年開始發行的雜誌名字也叫《熱風》。工作室的標誌是使用他們的作品《龍貓》中的登場角色—「龍貓」(トトロ)來設計的。吉卜力的附屬工作室「卡吉諾工作室(スタジオカジノ)」是以公司所在的「小金井市梶野町」的發音來命名的。

1985年6月15日,製作《風之谷》的團隊「トップクラフト(Top Craft)」在德間書店出資幫助下,正式轉型為吉卜力株式會社(類似股份有限公司),社長由德間的社長德間康快出任,工作室實際上的負責人為Top Craft的代表取締役(約等於董事長的職位)原徹。一開始的運作方式為,要製作作品的時候便集合製作團隊,作品完成後隨即解散。動畫師的酬勞是依照票房等收入采比例分配製,之後則為了培養動畫製作人才而改為固定的薪水,以作為製作高品質和穩定的作品之據點。

1991年時由於對經營方針的意見不同,原徹辭去常務董事一職,由鈴木敏夫接任。

1992年8月6日公司搬遷到位於東小金井的新址。

1997年6月由於公司經營狀況開始惡化,被德間書店納入。同年的作品《幽靈公主》完成後,宮崎駿退出吉卜力。

1999年成為德間書店的其中一個事業部門,同年宮崎駿以所長的身份重回吉卜力。

2000年時,長年支援吉卜力工作室的財務,同時也是德間書店的社長——德間康快去世。

2004年再次使用相同的名稱成立了株式會社。

2005年4月脫離德間書店,成為獨立的公司。由鈴木敏夫出任代表取締役社長,宮崎駿與史提芬·艾伯特出任公司的董事。

MAPPA

MAPPA是成立於2011年,以動畫的企劃・製作為主要營業事項的日本企業。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公司,但其製作水準在日本也是一流的,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良心的動畫公司,代表作有《東京殘響》《巴哈姆特之怒》《狂賭之淵》《佐賀偶像是傳奇》還有最近剛完結的《多羅羅》等等。

Ufotable

ufotable是日本一家動畫製作公司。除了動畫製作外,也有動畫企劃及版權管理業務。ufotable是由出身於Telecom Animation Film,當時為第二代東京電影(後改稱TMS娛樂有限公司,TMS Entertainment, Ltd.)的製作人近藤光,透過住友商事旗下的Step映像與內田勤於2000年創立。 主要業務包括動畫的企劃和製作、系列構成、場景製作、電視劇實物影像的企劃和製作、CG製作及黏土動畫製作。 其也是型月世界御用動畫公司代表作有《Fate/Zero》《Fate/stay night [Unlimited Blade Works]》《刀劍亂舞》《Fate/stay night [Heaven's Feel] 》劇場版(簡稱fate hf),最近本人剛去電影院看完fate HF劇場版,製作水平堪稱業內頂級,爽爆的戰鬥分鏡,還有每一幀都是壁紙級別的場景畫面,表示還想再去二刷。

END

喜歡本篇文章可幫忙點贊!並轉發!更多精品文章記請得關注!謝謝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t8N_2sBmyVoG_1ZR6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