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女性》第一季大結局,這劇熱到什麼程度,某視頻網站定於晚上八點更新最後一集,結果呢,時間一到因湧入人數過多導致網站直接崩了,一個小時後才恢復。
雖然有人說,這劇不就是美劇中的大女主大爽劇嗎?怎麼還這麼受歡迎?事實上,每一種事物的流行都暗暗應合了某種傳播學和社會學的規律,《致命女性》的熱播也不例外。
《致命女性》中一開始六十年代主婦貝絲安的故事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但劇情過了一半之後,貝絲安的劇情卻成了大眾最為期待和欣賞的一個故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關注度超過了劉玉玲扮演的貴婦名媛西蒙娜。
其中的原因是因為六十年代貝絲安的故事,最接近於目前我國的國情。
因為對於那些有才華有抱負的女性來說,25歲到40歲都是事業發展的黃金時間,而這十幾年裡她們卻要承擔結婚 、生子、養育一重又一重的任務。
並不誇張的說,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越是有才華的女子,在婚後,尤其有了孩子以後,她的才華要麼泯滅在柴米油鹽、家務瑣事中,要麼就是化為丈夫的升遷和榮耀,而她自己,則會成為那個溫馨美滿家庭中的背景板,慢慢地被輕視,被忽略。
比如馬雲就說過,淘寶大數據顯示,網購的六成都是女性,她們給家裡買東西,給孩子買東西,給老人買東西,而男人只給自己買東西。
真正能懂得婚姻不易,家務瑣碎,懂得互相尊重的人是少之又少。
更多的夫妻既無力離婚 ,也無法將關係更近一步,只能少聽,少看,選擇為了孩子,將就著過下去。
所以,看到和自己同樣遭遇的全職主婦貝絲安變身為復仇女神,復仇的每一步都計算得如此精妙,讓人大呼過癮。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全職主婦的心思縝密和執行力。
幾百平米的豪宅外加花園的打理,還有每日的三餐,採買物品,清洗衣物,她的時間管理和事務統籌能力絕對不會輸於甚至超過辦公室女文員。
不要小看這些家庭主婦,她們拎得起幾十斤重的物品,也能統籌好每一季需要提前儲備的生活用品,還要算得清那些名目繁多的優惠券怎麼使用更方便,在她們的本子上可能每一件家具、地毯需要清理的日期都不一樣,每一件生活日用品的的庫存紅線都可能井井有條。
最重要的是,她們完全清楚丈夫的喜好,能從丈夫歸來的細微表情判斷出他今日心情如何。所以,她們會在丈夫回來前十幾分鐘做好飯,擺好盤,等丈夫進門,飯菜溫度剛好。
如果問丈夫們,妻子的喜好是什麼?她們哪句話代表她們真的生氣了?可能高傲的日理萬機的丈夫們或許都不清楚,但是妻子們可是對丈夫們非常的了解。
所以,貝絲安和被家暴的女鄰居才會將復仇計劃做得如此無懈可擊。
為丈夫們量身定做的計劃
首先,妻子們非常清楚怎樣才能最大程度的挑起丈夫的怒火,而丈夫們在暴怒之下一定會去做什麼?寫好的信,拿走的衣物,空蕩蕩的衣帽間,不見了的行李箱,所有的一切都逼真的不得了,真的像一位離家出走,背叛丈夫的主婦。
家暴男果然翻開衣櫃查看,妻子的衣物全都不見了,果然如同妻子們預料的一樣,拿出床頭櫃里上了鏜的槍,怒氣沖沖的向羅布家走去。
而貝絲直至最後一刻都給羅布留有選擇,如果羅布哪怕有一絲的懺悔,能向貝絲說出真相,那麼當家暴男拿槍指向羅布的時候,貝絲遞給他的槍都會是有子彈的。
可是羅布始終一直在騙貝絲,不肯承認當年的真相,如果羅布能夠坦承,自己當年騙了貝絲,心裡也一直很愧疚,所以才一定要換了房子,那麼羅伯拿到的會是一把子彈充足,上了鏜的槍,即使他打死了家暴男,那麼他也是正當防衛,因為家暴男持槍入室行兇。
這種結果,羅布無罪,家暴男被打死。
而羅布打算一直欺騙貝絲安,那麼貝絲安就不會再有一絲猶豫和愧疚了,羅布拿到一把沒有子彈的槍,被家暴男打死,而家暴男則會受到法律的懲罰。
不管哪一種結局,都通過羅布之手,解決了家暴男,備受家暴的女鄰居安全了。貝絲也為女兒報了仇。
這絲絲入扣的一切,竟然全都是貝絲安一手編導的。每一個人的反應和事件最後的走向,她全都預計到了,冷靜、嚴謹得可怕。這位完美主婦,就連復仇也要追求完美。
被一直家暴的妻子,行動前還有些不安,問這樣做上帝是否會原諒,而貝絲安堅定的說,我相信上帝的妻子一定會理解的。
多年以後,貝絲安繼承了羅布的所有財產,撫養著艾普爾的孩子,支持艾普爾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歌唱事業。艾普爾加入百老匯,將去紐約工作,貝絲安也將帶著孩子和艾普爾一起去紐約。
因此將這所大房子賣給了下任房主,80年代的劉玉玲扮演的西蒙娜。
此時的貝絲安穿著幹練自信,她對著因為聽說這房子出過人命而猶豫的西蒙娜說:你永遠不要後悔自己的選擇。
如果說這只是一個復仇女神報復渣男的故事,未免過於簡單了。
貝絲安的故事讓我最著迷的地方在於:雖然最開始,她看上去是處於絕對劣勢的一方,但她在任何時候都知道,自己所擁有的力量。
哪怕當時女性的處境並不好,哪怕當時對於很多女性來說,最好的歸宿仍然是婚姻,她仍然非常清楚,自己並不是一無所有,自己並不弱。
自己仍然有選擇,用自己最擅長、最精於的那一部分,來對抗生活,對抗命運。
哪怕她只是精於家務,但只要在家這個主戰場,她妥妥的贏。
意識到自己的力量,才是真的醒來。
如果這部劇有什麼忠告的話,那不過是在告訴所有未婚的人,在漫長的婚姻歲月里,無論你還是對方,都有著很大機率的出軌可能性,對於曠日持久的婚姻而言,出軌可能是無法避免的,這是婚姻的本質和人的本性所決定的,在越是開放的社會,越是機率更大。
而婚姻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你不得不承認,那是某種程度上的剝削。不信可以參考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當那一天真正來臨的時候,你是否有能力讓自己全身而退?
與其抱著極大希望而失望,不如始終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