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2020-04-14     商洛新聞網

商洛新聞網訊:「終於熬到頭了,我現在搬進了縣城,當上了工人,手裡也有錢了,再回村裡,咱的腰杆就能挺直了,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黨的恩情,我一定會好好乾,把日子越過越紅火」。近日,商南縣金絲峽鎮西灣村村民彭家有高興的對記者說。

彭家有是商南縣金絲峽鎮西灣村村民,現居住在縣城火車站移民小區,2016年他與父母被識別為貧困戶,在黨的政策感召下,在幫扶幹部的勸說下,他暗自發誓,一定要把日子越過越。2019年的春天,彭家有終於等來了期盼已久的新房鑰匙,幫扶幹部還給他找到了陝西福盛礬業科技有限公司水溝礬礦開車的工作,管吃住,月工資5500元。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是心裡有奔頭,如今他家也已經順利脫貧。

彭家有的脫貧故事是商南縣「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落實的一個生動的縮影。「十二五」以來,商南縣累計實施移民搬遷18504戶65471人。當前,該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已由以搬得出、能脫貧為主的「前搬遷時期」全面轉入以穩得住、可發展、逐步能致富為主的「後搬遷時期」。

針對不同類型安置點資源稟賦和搬遷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按照「一點一策,解剖麻雀」的思路,實行台帳式管理,逐點制定後續扶持工作實施方案,建立目標任務清單、工作責任清單和時間進度清單,精準落實後續扶持措施。堅持產業支撐,就業帶動,將發展產業、促進就業作為後續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勵激勵外出務工,積極開展技術技能培訓,大力扶持產業基地、社區工廠和帶貧主體,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促進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增收致富。

該縣不斷建立健全組織體系,著力促進穩定就業。採取單設、聯合、融合、掛靠等方式,健全移民搬遷安置點黨組織。採取單設、聯合、融合、掛靠等方式,合理設置安置點自治單元。加快補齊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水、電、路、氣、訊及環衛、排污管網等配套基礎設施短板。按照「一戶一策」的思路,針對普通勞動力、技能勞動力和弱勞動力等不同類型,逐戶準確掌握搬遷戶生產生活狀況,分類制定幫扶措施,建立貧困勞動力信息台帳和就業崗位信息庫,便於人崗精準對接,提供就業幫扶。

深化「三帶一創」「三帶聯動」精準扶貧模式,推廣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社區工廠+」「產業基地+」「帶貧主體+」「三產融合+」等後續扶持模式,強化長效產業支撐。積極鼓勵搬遷群眾通過主體帶動、訂單生產、勞動務工、土地入股、電商銷售等方式參與到產業發展各個環節。引導搬遷群眾大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推進工業園區、旅遊景區等各類扶貧園區建設,在3000人以上的安置點至少要建設1個扶貧產業園。積極探索集體經濟多種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豐富帶貧主體。

同時,創新戶籍管理制度,做好社區綜合治理,保障群眾合法權益。按照群眾自願、積極穩妥的原則,鼓勵引導搬遷群眾將戶籍遷入安置地。以村(社區)為單位,建立「一約四會一榜」機制,在安置點黨組織主持下,按照相關程序,制定或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嚴格落實村(居)務公開、民主協商議事等制度,依法完善自治機制。加強搬遷群眾基本生活技能和生活方式適應性培訓,增強安置點搬遷群眾公共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不斷提升文明程度,幫助群眾快速融入新環境、新生活,從而充分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作者:代緒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qrfd3EBrZ4kL1ViRq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