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不等於漫灌!政策仍「很克制」

2019-09-09     炒股跟Z走

就在此次「加大逆周期調節,加大資金投放力度」的同時,風控一直是監管層不敢放鬆的緊箍咒

這次降準是在壓住房地產後的一次「寬貨幣」,意圖使流動性流向製造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達到結構性寬信用的政策目標。

其實「降准」是一個市場認同度高、但實際並不十分好用的政策工具,因為它受到「央行資產負債表資產端規模的剛性約束」

總體來看,此次「穩增長」決策層很「很克制」!

此次降準是央行今年以來第三次降准,也是第二次全面降准,更是四年來第一次全面+定向的「雙降」!

央行強調,此次降准與9月中旬稅期形成對沖,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而且定向降准分兩次實施,也有利於穩妥有序釋放資金。因此,此次降准並非大水漫灌,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此次「穩增長」,政策面整體仍較為克制,2015年大寬鬆很難再現。

2018年一次降准,五次定向降准;2019年1月全面降准,5月定向降准,又改革式降息,這一次雖然是「全面+定向」降准,但是政策面較為克制,貨幣政策取向並沒有發生變化,而且考慮到金融出清還在繼續,2015年大寬鬆很難也不可能再現。

與此同時,在決策層「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同時,對「銀行資金流向」的監管也已經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

一周內三次會議猛攻「逆周期調節」——

8月31日,這是一個星期六,金融穩定委員會會議的報道看,主要是五個方面。一是加大宏觀經濟政策的逆周期調控力度,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二是支持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充分挖掘投資需求潛力;三是鼓舞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工具補充資本,真正落細落實盡職免責條款,支持小微企業;四是以科創板改革為突破口,為更多長期資金入市創造條件;五是加快相關法律修訂,大幅提高違法成本,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9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認為上半年我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要圍繞辦好自己的事,用好逆周期調節政策工具。具體而言,一是穩就業,推進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用好1000億失業保險基金做好技能培訓;二是穩物價,落實豬肉保供措施;三是落實簡政減稅降費措施,優化營商環境;四是穩投資,加快地方專項債的落地;五是降低利率水平到位,用好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用媒體的語言來說,國務院常務會釋放的是三大重大利好,其一是全面降准;其二是定向降准;其三是啟動「大基建」。

9月5日金融委召開的全國金融形勢通報和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工作會議,重點一是要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投放力度,克服順周期思維;重點二是金融機構要提高風險防範意識;重點三是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風險的底線;重點四是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重點五是支持銀行更多利用創新資本工具補充資本金;重點六是加快補齊監管制度短板;重點七是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而就「加大資金投放力度」的同時,風控一直是監管層不敢放鬆的緊箍咒——

就在9月4日國常會「強調及時的降准」的當天,互金整治辦和網貸整治辦聯合下發《關於加強P2P網貸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的通知》,支持在營P2P網貸機構接入央行徵信系統,加大對惡意逃廢債的懲戒力度;

當天,媒體報道,銀保監近日起草了《銀行保險機構案件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和加強銀行保險機構案件管理工作,旨在從源頭防堵案件風險;

而在9月6日上海召開的第二屆中小投資者服務論壇上,司法部副部長劉炤透露,「《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草案)》正在修改之中」,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則提及正在推進證券法起草,將提升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

可見有關方面對「流動性定向投放」,仍然加以「嚴密管束」!

「降准」是一個市場認同度高、但實際並不十分好用的政策工具,因為它受到「央行資產負債表資產端規模的剛性約束」

從去年至今,信用債到期收益率已經下降了超過100BP,但銀行貸款利率(一般貸款)只小幅下行了大約7BP,貨幣寬鬆傳導至實體融資成本上的效果不佳。為此,央行在前期做了利率並軌,將貸款定價基準改為LPR,並改革LPR的報價形式,形成在MLF+利差的報價模式。

但第一次LPR報價受制於銀行的負債成本偏高與維持息差的意願,調降幅度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來引導LPR利率下行,使製造業企業、小微企業等主體的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

這次降準是在壓住房地產後的一次寬貨幣,意圖使流動性流向製造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政策扶持的主體,達到結構性寬信用的政策目標。

4月份以來,監管機構強化了對房地產領域的調控,無論是直接針對房企融資的23號文、房地產信託業務的窗口指導,抑或是LPR改革後針對居民住房貸款的特殊規定,都對房地產行業的信用與融資環境施加了較大的壓力,後續預計將繼續加大對金融機構向房地產行業融資的監管力度。

而與此前降准不同,這次降准有其特殊性。2018年以來,央行雖多次進行了降准操作,但其本質上都是結構性或對沖性質的寬鬆,如之前置換MLF或對沖大規模的繳稅,或對小微企業信貸占比較高的銀行給予準備金上的優惠。

但此次,央行是在繳稅規模偏小的9月直接全面降准0.5%,寬鬆與逆周期調節的力度更強。

這次降准,從形式上形勢上「沒有沿襲過去以降准釋放的流動性置換MLF」的做法,但這是個操作問題,最近到期大約3000多億的MLF,從此次情況看,央行收回MLF之後並未續作。說明,「降准釋放的資金至少會有一部分與MLF產生對沖效果」,這樣的對沖效應似乎也在體現「不搞大水漫灌」的原則

同時,現在降准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是為了平衡LPR下調帶來的銀行惜貸情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pLHFG0BJleJMoPM-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