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關織密「天網」防疫,入境人員核酸檢測全覆蓋

2020-03-25     珠海香洲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是華南地區最大的進出境空港口岸,嚴防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輸入尤為重要。目前,廣州海關已與地方聯防聯控部門聯動織成口岸「天網」,在航班降落前提前鎖定高染疫風險旅客,並建立「專用廊橋、專區檢疫」模式,重點關注的國家(地區)航班停靠專用廊橋,在廊橋專區實施檢疫。

3月21日零時起,經廣州入境人員實現核酸檢測全覆蓋,一律實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隔離期間一律不得外出。

在白雲機場,核酸樣本送檢發車頻率已加快到每小時一次。海關實驗室、地方疾控中心和第三方機構等24小時開展核酸檢測,每天可檢測4萬個以上的樣本。出結果後,一小時內可回溯密切接觸者。

重點航班停靠專用廊橋

目前,廣州海關已密切跟蹤重點關注國家(地區)發展態勢,全方位收集疫情信息,開發建設8個大數據模型,建立高風險旅客精準捕捉監控機制,為一線海關人員分類施策、精準檢疫打好基礎。

在此基礎上,廣州海關所屬白雲機場海關建立「專用廊橋、專區檢疫」模式,重點關注的國家(地區)航班停靠專用廊橋,並開闢專區實施檢疫。

以3月23日從紐約飛往廣州的CZ300航班為例,該航班降落在白雲機場T2航站樓後,海關立即會同機場、航司等部門單位,在重點航班專用廊橋對入境旅客實施衛生檢疫。

艙門開啟,2名身著防護裝備的海關關員在詢問機組人員旅客空中測溫及健康情況後,進入機艙,首先對精準檢疫布控旅客進行體溫監測。

「精準檢疫布控旅客」是指海關根據航空公司、邊檢等部門共享的信息,提前鎖定的高染疫風險旅客:飛機進港前6小時,海關已發現機上有旅客可能有流行病學史。測完體溫後,關員將上述旅客帶至衛生檢疫專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樣本採集。

機上其他旅客由航空公司工作人員指引,根據是否轉機從不同通道通關。其中,轉機旅客來到「檢疫等待區」,接受海關體溫監測、《健康申明卡》收驗、流行病學調查及樣本採集;其他旅客則在海關完成體溫監測及收驗《健康申明卡》後,走國際抵達流程,由地方聯防聯控機制送往廣州市,完成流行病學調查、採樣。

「通關環節,對所有出入境人員嚴格實施『三查、三排、一轉運』檢疫措施。」廣州白雲機場海關旅檢二處副處長顏紅表示,在白雲機場航站樓,海關實行「分區分級分類」管控,嚴防疫情經口岸傳播。

一小時內可回溯密切接觸者

3月21日零時起,廣州入境人員健康服務對象分為三類,包括從外國經廣州口岸入境的旅客、從港澳台地區經廣州口岸入境且入境前14天內有外國旅居史的旅客、從內地其他城市口岸入境來穗且入境前14天內有外國旅居史的旅客。按照國家和廣東省現行規定,上述人員實現核酸檢測全覆蓋,並一律實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隔離期間一律不得外出。

3月23日起,從白雲機場入境的旅客護照上用於分類的紅、黃、橙、綠標誌簡化為紅標和黃標。黃標為機場內直接中轉旅客,在海關做完流行病學調查和核酸檢測採樣後,由機場工作人員直接帶至指定的中轉區域候機。紅標為需要離開機場的其他入境旅客,集中引領至旅客集散區,快速分流轉運。

為了緩解旅客焦慮情緒,海關進一步提升現場檢疫效率,白雲機場T1、T2兩個航站樓的流調和採樣工位已增至71個。除海關專業檢疫人員外,廣東省360名醫護人員也前來馳援。此外,廣州海關還攜手機場、航空公司,設置專用「檢疫等待區」,擴建「臨時檢疫採樣區」。

樣本採集後將運往實驗室檢測,目前送檢發車頻率已加快到每小時一次,實驗室24小時開展核酸檢測。

「每天可檢測4萬個以上的樣本。出結果後,一小時內就能快速回溯核酸陽性人員的密切接觸者,並向地方防控指揮部共享信息、評估風險。」廣州海關衛生處副處長肖偉表示,目前主要通過組織海關4個實驗室、協調地方疾控中心等單位及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等方式,應用新冠病毒螢光RT-PCR檢測法,初篩疑似陽性的樣本,並使用多種試劑交叉檢測,以此覆核確認。

來源:南方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kE9EHEBnkjnB-0zry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