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擰發條鳥
不認命的我們,其實都是哪吒。
40年前,一部《哪吒鬧海》攪動了沉寂多年的中國影壇,無數人第一次銀幕落淚,竟是看到小哪吒為了陳塘關百姓自刎。從那時起,哪吒,便已成為幾代人難以忘懷的兒時記憶。
儘管,那是一個好片——或者說影片——很匱乏的年代,但《哪吒鬧海》的成功絕非偶然,它的動人之處在於哪吒對命運不公的宣戰、對自身桎梏的衝破以及對於個人努力的肯定,1979年,也正是一個熱血噴薄年代的起點。
乃至今日,《哪吒鬧海》依然是中國動畫史上供後人景仰的存在——這也意味著,很久以來都沒有動畫電影能夠超越它的存在。
新華網曾有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評價:
多少年後,哪吒長袖飄飄、白衣若雪,在暗如黑夜的暴風雨中橫劍自刎的一幕仍歷歷在目,這種深沉的悲壯意境,此後的中國動畫片再也沒有也無法再現了。
此後的中國動畫拒絕了從《大鬧天宮》到《哪吒鬧海》以來「動畫片全齡化」的定位與方向,從此走向低齡,進而商業化。
但40年後,一個看起來有著相當叛逆意味的哪吒橫空出世,並且,這個長相不討喜的小娃娃在難以想像的短時間內收割了全國票房,更重要的是,在向來以眼光毒辣著稱的豆瓣斬獲高達8.8分的不俗口碑。
「我命由我不由天」
就這樣,在一片「自此,國漫崛起」「你我胸中曾燃哪吒之火」的歡呼聲中,時隔40載,哪吒,再次走入國人視野。
這也令人不禁好奇:為什麼40年過去了,我們仍對哪吒津津樂道?
如果有人直白地對你說:
「人心的成見是座大山,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
「若命運不公,就和它斗到底!」
「我命由我不由天。」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尷尬而不失禮貌的一笑,然後拋在腦後。畢竟,多年以來,人們對於這種打雞血式的鼓勵已經全然免疫。歲月磨平了我們稜角的同時,也讓內心最柔軟的部分磨出厚厚老繭。
但這些話被毫不刻意的放置穿插在電影對白中,我承認,心底堅硬的外殼在悄然剝離。最動情處,抽泣聲如銀針落地在影院清晰傳盪著。
顯然,以這樣一張熟悉的面孔呈現,道理更容易接受——每個人心中,都活著一個哪吒。
「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關於哪吒,無需贅言,終其一生貫穿著對於不公命運的反抗。
而哪吒的命,就是不認命。
不認命,也正是人類最原初的本能:
在那片遙遠而又悶熱的大地上,平地一聲驚雷,草木一瞬燃起熊熊大火,所有生靈退縮之時,那個不認命的古猿人,撇下一根樹枝,堅定地走向噬人的火焰,憑著取得的火把,點燃了人類歷史文明畫卷的序章。
至此以來,人類的每一次跨越都源於對命運的反抗,直至今日,我們依然會為之而不自覺動容。
對於我們每一位,又何嘗不是如此,抑或曾經如此:渴望改變命運,渴望親友的愛,渴望被他人認可……即便是訴諸神話故事,也足以深深擊中每個人的現實痛點——虛幻的歡愉只能令人暫時迷醉,唯有真實自有撥動敏感神經的萬鈞之力。
哪吒從自我欺騙希冀換取他人認同,到逆天改命突破桎梏,再到寧願放棄生命拯救蒼生,即便做不到這般偉大,卻也是我們長久以來渴望經歷的心靈成長,或者說是每個人心中多少有過的——英雄夢。
這也是為什麼,哪吒一降世,忽的喚起潮湧般共鳴。
讓我想到,一年前的此時,同樣有一部電影勢如破竹——《我不是藥神》。
片中,為了生活走投無路的程勇當上了走私藥販,陰差陽錯地被白血病友奉為藥神,本已金盆洗手、衣食無憂的他卻又經歷老友病重自殺,這一次,他決定隻身犯險,挽救更多生命……
正如片名《我不是藥神》一樣,道出了平凡人的無奈、命運的無常,與「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有著異曲同工之意。
「藥神」與「哪吒」本是兩部類型完全不同的電影:一部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現實主義題材,一部是架空歷史的神話故事,卻又像極了彼此——內核旨在探討人性與命運。
「哪吒」像是一顆蘸了糖衣的苦藥丸,「藥神」則是赤裸裸地把現實擺在你面前:無論選擇哪一種,最終都要直面命運。
現實在向我們冷酷訴說著,你就是一個普通人,你不是哪吒,也成為不了藥神,你的一切努力都將化為泡影。
的確,銀幕之外的現實,往往比電影劇情更為生動且富於殘酷性。
曾經的我們都真真切切地有過夢想,無所謂偉大渺小,但終歸是我們寄予世界的美好願景。
隨著年歲增長,人生時而迎來陣痛。我們看到了所想與現實之間迸發出劇烈衝擊,這種衝擊帶來一種「我一定要證明給所有人看」的叛逆。但再鋒利的叛逆也將隨著時間歷久而消弭,剩下的似乎只有狀若鹹魚的我們。
我們終於意識到:原來,改變命運只是個笑話。
有些人仍在嘗試,有些人就此沉淪,但更多的人把希望深埋心底,然後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盡力去不卑不亢的活著。
縱然身處無邊黑暗之中,隱隱約約透露著一絲光明,一種類似於「豁出去」的勇氣——只要肯豁出去,一切皆有可能——這也是兩部電影所共同傳遞的訊號。
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生活中就沒有什麼比這更難的了。眾生皆苦,而生活總是要繼續——改變命運一類的說辭,太過遙遠,能夠讓平淡的日常出現一點轉機,就足夠了。
畢竟,對於你我而言,能夠做出最勇敢最具浪漫主義精神的事,就是在認清人生無常之後,依然會為之竭盡全力。
就是在為平凡而不平庸努力的路上,我們看到了哪吒,看到了藥神,看到了一種儘管遙遠但值得追趕的可能性。
誠然,山的那邊或許還是山,但只有登過的人才有資格說。
無需多言,為什麼40年之後,我們依然會為了哪吒而熱淚滾燙?
只因為在他身上,每個人都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看到了自己心底具象化的希望。
的確,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毫不妨礙我們依然會為自己、為他人、為一切有生的希望打動:
我們會為哪吒的超越自我而落淚、會為程勇良知覺醒賣藥救人而鼓掌,會為面對險情仍義無反顧奔赴現場的消防員而感染、會為始終追求真相與正義的仁人志士而吶喊、會為疲於生計日夜風雨無阻的外賣小哥而心酸……
我們都在堅韌的活著,在真實的支撐著每一段人生。我們深知,想要應對一生命運的諸多不公,沒有三頭六臂的你我,註定永遠要做一群不認命的普通人。
縱然普通,那又怎樣?
作者:擰發條鳥,擰動世界的發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fILSGwB8g2yegNDzP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