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婷 趙毅 深圳報道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發布通知稱,自11月23日起,深圳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由原來的普通住房70%、非普通住房80%統一調整為40%。
另外,《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經調整的深圳享受優惠政策普通住房認定標準同步自11月23日起執行。據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11月22日發布的通告,深圳享受優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標準刪除了「實際成交總價750萬元以下(含750萬元)」的價格限制條件。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此輪深圳樓市政策的調整幅度在一線城市中最大。」深圳市沒有從限購退出的角度入手,而是調整普通住房優惠標準和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遵從了降低住房交易成本、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本源。「政策小步快跑,沒有一次性到位,為下一步政策調整預留了空間。」
據樂有家研究中心統計,11月23日,深圳一手住宅網簽103套,二手住宅過戶135套,當月累計分別為2161套、2447套。
降低購房門檻
市場對一線城市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的呼聲,在深圳市此輪樓市政策調整中得到響應。
從11月23日起,深圳二套住房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降至四成,相比此前的規定比例大幅下調,降低了居民購買二套住房的購房資金門檻,有利於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其中,對於非普通住房的購房者而言,二套房首付款減少一半。
同時,深圳市將享受優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標準調整為: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1.0以上(含1.0),且單套住房套內建築面積120平方米以下(含120平方米)或者單套住房建築面積144平方米以下(含144平方米)。
按照此前的標準,享受優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應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含)以上;單套住房套內建築面積120(含本數)平方米以下或者單套住房建築面積144(含本數)平方米以下;實際成交總價低於750(含本數)萬元。
也就是說,認定標準調整過後,單套住房建築面積小於144平方米,但總價高於750萬元的住宅將被劃入普通住房範疇,在二手房交易時可節省一筆稅費。
樂有家研究中心認為,上述政策出台是基於對深圳購房人群痛點的深入洞察,有利於更多剛需及改善型家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降低剛需購房成本,充分滿足合理住房需求。
記者注意到,早在8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調整優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的通知》和《關於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對現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進行調整優化,引導個人住房貸款實際首付比例和利率下行。
李宇嘉表示:「在國家明確商品房回歸商品屬性,打造房地產新模式的政策新框架下,房地產政策新一輪的鬆動窗口已經打開,其中包括廈門全境退出限購。在此背景下,深圳市啟動政策鬆動和調整,也在情理之中。」
樓市仍處於調整期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0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均環比下降0.5%,與去年10月相比,分別下降2.8%、1.3%。
根據樂有家研究中心統計,10月,深圳新增一手住宅預售供應面積40.5萬平方米,總體庫存量仍維持高位(近500萬平方米),去化周期上升至18.5個月;一手住宅預售成交2654套,環比增長28%。中指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1~10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整體供應452.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0.34%;成交274.1萬平方米,同比減少7.37%。
二手住宅市場方面,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深圳共有58179套有效二手房源在售。10月,深圳二手房過戶成交2774套,環比增長16%。房價方面,樂有家研究中心監測顯示,10月,深圳新房成交均價為64388元/平方米,環比下降5.62%;二手房成交均價環比下降2%,結合當前房源成交價超七成低於指導價的數據來看,市場議價空間加大,業主讓利明顯。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繼「認房不認貸」後,此次深圳市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說明一線城市房貸政策進一步放鬆。降低首付比例,利好改善型住房需求釋放,有助於提振換房需求、提振大戶型住房銷售。
不過,中指研究院認為,整體來看,深圳樓市的利好政策可帶動部分購房需求釋放,但其未來持續性仍存疑,新房市場或仍將面臨較長調整期。
李宇嘉表示:「需求端政策調整可釋放一部分被政策擠壓的需求,但難以對當前疲弱的需求形成帶動作用。目前樓市的需求主要是高房價供給與大多數中等、中低收入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對於深圳來講,除了這個矛盾以外,更重要的是對房價和樓市前景預期的不樂觀。」
(編輯:趙毅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