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空之王》背後,試飛員與「飛參」的雙向奔赴

2023-05-17   看航空

原標題:《長空之王》背後,試飛員與「飛參」的雙向奔赴

正在熱映的電影《長空之王》中, 試飛員們為了中國的航空事業,用生命挑戰極限、探索邊界等驚心動魄的情節,讓無數觀眾為之激動和動容——

當飛機雙發停車,急速降落,大隊長張挺眼神鎮定,手上則有條不紊地操作著每一步。

15000米!10000米!5000米!500米!重啟、再重啟!發動機與空警指示告警系統報警!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跳!

他們用生命保衛的不僅僅是機體,還有珍貴的科研試飛數據。

在真實的試飛任務中,有一件東西與試飛員們一樣,時刻關注飛機飛行狀態,無論經過怎樣的強衝擊、火燒、浸泡等等,都頑強地守護著每一項「飛行數據」,全力保障試飛任務,讓飛行更安全。

這就是我們俗稱的飛機「黑匣子」,專業名稱叫「飛行參數採集記錄系統」,簡稱「飛參」。它是飛機的數據記錄設備,在飛行事故調查、飛機裝備質量監控、飛行訓練評估、飛行安全預警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黑匣子」示意圖。

飛參作為機上主要客觀信息管理記錄設備,在飛機上發揮著「法官」「醫官」「教官」等多重作用,並逐步具備「警官」功能——通過不斷挖掘數據價值,為飛行安全保駕護航。

中國飛行參數及音視頻採集記錄系統的誕生地,就是航空工業千山。自從1969年建廠,航空工業千山專注 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數據管理設備和數據價值服務, 並構建了國內領先的獨立適航能力,取得國內機載產品的第一個CTSOA適航證書,已經成為國內飛參專業化研製生產單位,並發展為一個航空為主、軍民結合的飛機數據管理專業研發生產配套航空高新技術企業。

而作為「法官」「醫官」「教官」的飛參,就是他們再熟悉不過、又不斷精進的重要領域。

「法官」:「解密」飛行事故原因

影片中,駕駛K8試驗機執行試飛任務的試飛員雷宇,由於沒有按照科目要求操控飛機,在慌亂中因操作失誤導致數據丟失,最終被停飛5天;而在另一次試飛中,大隊長張挺駕駛改裝後的殲16飛機執行試飛科目,在飛行中遭遇突發事故,為了保護試飛數據和飛機,錯過了最佳跳傘時間,用生命保護了寶貴的飛行數據。

不少觀眾或許會疑惑:試飛任務失敗的飛行數據為什麼這麼重要?飛機已經墜毀,墜毀前的信息又是怎麼得知的呢?

這都歸功于飛行參數採集記錄系統,他們是可以揭示事故原因的「法官」:

試飛員在完成試飛任務之後,飛參判讀人員會對數據卡中儲存的最新飛行數據進行下載、判讀、分析,從而判定事故發生的真正原因,並用於支撐、評價飛機下一架次任務的可達性。

其實,在試飛任務進行時,飛行參數採集記錄系統也能監測、分析飛機狀態信息,及時判斷故障趨勢,並針對已發生故障在地面進行報警,以便及時維護飛機,保障安全。而 多年來,千山飛參系統積累的海量數據,也不斷促進著故障診斷判據的發展和完善。

「醫官」:監控飛機裝備質量

試飛前,外場保障人員會來到試飛現場,對飛機起飛前的性能、技術狀態,通過通電、試車快速檢查飛機主要部件的健康狀態,排查故障隱患,防止故障發展為事故,確保試飛員能夠安全完成試飛任務——此時,飛參就發揮著「醫官」的作用。

現在,飛參已成為飛機日常維護與放飛的重要依據,用戶會針對每個架次的飛參數據開展「一飛一判」,判斷飛機狀態並決定是否放飛。這極大促進了裝備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在航空工業也有 這樣一群人,他們常年駐守外場,保障試飛任務。試飛前的日子往往是最忙碌的,保障團隊與機務人員協同對當日需要試飛的飛機、發動機數據進行綜合監控研判,飛參判讀人員根據詳細的數據、參數,研判設備是否正常;當系統報故時,飛參判讀人員再根據具體參數,查看飛機電路圖紙,定位到具體的產品上,再通過串件進行故障排除,最終給出第二天飛機是否能夠放飛的結論。

飛機上每一個部件的狀態,都關乎試飛工作的成功與否,更關乎著試飛員的生命安全,所以起飛前的監測、排故就至關重要。

「教官」:評估飛行訓練效果

飛行參數採集記錄系統還可以化身「教官」,應用于飛行訓練評估。利用飛參數據量化評估飛行質量,能夠極大提高飛行訓練效果和安全性。

雖然飛參看似「默默無聞」,但是也和電影中的隊長張挺一樣,發揮著對青年試飛員的訓練作用。

在試飛員的成長中,飛行數據就如同一個「畫師」,可以刻畫出試飛員的「個人畫像」,並通過數據分析得出一個試飛員在飛行過程中有哪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弱項,輔助後續訓練能夠更有針對性,保障試飛任務的完成。

可以說,飛參的重要性再強調也不為過。未來,隨著航空現代化技術和產品的不斷升級和推出,飛參本身的功能還將更加強大、產品要求還會不斷提升。通過數據賦能,讓戰機突破極限,不僅僅是對試飛員的挑戰,也是航空人的使命。

素材來源:航空工業千山

排版:藍風

策劃 | 文案:鍾飛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聽到那句話,我再也忍不住了……」雷強講述與殲10的首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