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魯路修到甲鐵城,因劇情喂屎而被無數人寄刀片的日本作家大河內

2019-07-12     牛腩粉漫畫

大河內一樓(おおこうち いちろう),一個多麼可怕的名字!

1968年3月28日出生於日本宮城縣仙台市,動畫劇本家、小說家。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的人類科學系。

他的思維天馬行空,往往能夠想別人之不能想。這一點有好有壞,好的是他可以創作別人想不到的劇本,壞的是他的故事往往寫著寫著就向著邏輯混亂的方向發展了。

大河內一樓偏愛的劇本多為戰爭背景下的愛恨情仇,強調的主題一是「保護」,二是「理解」,三是「直面慘澹的現實」。他非常會講故事,什麼地方該設置懸念、什麼地方煽情,他了解得一清二楚,他的敘事手法恰恰是最適合來講故事的。

他和岡田磨里一起,成為了多少動畫觀眾腦海中的夢魘!但這個可怕的惡魔,卻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除了17年的《Princess Principal》,他還和湯淺政明合作,擔任《惡魔人crybaby》的腳本,而甲鐵城二期、魯路修三期也已經在籌備之中——日本動畫界人士的眼睛都瞎了嗎!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亦或是不為人知的幕後交易?本期就讓我們一同揭開業界的黑暗真相……

強行喂屎?風評被害or自作自受

如果說對於許多觀眾來說,「大河內一樓」已經是一個聞風喪膽的名字,那麼他的原創片就是一片布滿地雷的死亡地帶——原創番《Princess Principal》前三集可謂驚艷,蒸汽朋克世界裡少女間諜們的故事十分吸引眼球,在Stage1st論壇里引發了諸多討論。然而大多數壇友卻都不敢按照慣例大吹特吹一番,反而持謹慎觀望態度——原因無他,編劇是大河內一樓啊,誰知道他會不會突然喂一波……

而大河內風評差到如此地步的原因追究起來,還是因為其在連續三部原創「爛片」中的表現,也即是被戲稱為「大河內三部曲」的《罪惡王冠》、《革命機Valvrave》、《甲鐵城的卡巴內利》。

這幾部投入不低、宣傳賣力、觀眾期待度爆炸的作品實際表現難稱滿意,後期劇情無一例外的暴走更是讓他背負上了「大大大大大河內」的名號,儼然是當下「爛片之王」名號的有力競爭者。

稱號來自B站UP主瓶子君的吐槽視頻

然而實際上又是如何呢?對日本動畫製作流程有所了解的觀眾都會知道,一部日本動畫的劇情並非是由一名編劇就能拍板決定的。在動畫正式開始製作前,需要進行一個腳本會議來決定整個故事的世界觀、劇情走向等,參與其中的成員包括了動畫監督、腳本家、製作人乃至廣告方。而腳本在動畫製作中又有不同的分工:系列構成和單集腳本。

《白箱》中的腳本會議

顧名思義,系列構成負責創作故事大綱,將腳本會議中提到的要點糅進整個故事中去,同時決定整個劇本的情節走向。而各位編劇則根據系列構成給出的大綱撰寫具體每集的腳本。同時系列構成也往往會親自下場撰寫某些關鍵集數的腳本,為整部作品定好基調。如果說創作一部動畫劇本是蓋一座高樓,那麼系列構成就是設計師兼施工隊頭子,各個編劇就是其手下的工人——蓋完之後發現樓塌了,第一責任人自然就是系列構成了。

但另一方面,在腳本會議中,監督、製作人、投資人也都會對故事內容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也可以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比如與大河內齊名的岡田磨里在談論《迷家》的劇本創作時就坦言,劇本最初在討論時就沒有確定故事細節,製作組經過討論之後再由監督水島努拍板——換言之就是「看著拍」。而隨著動畫製作的進行,這種隨性而為的製作方法的惡果也逐漸顯現出來:腳本的重點隨著導演的意圖變化不斷修改,導致本作從一開始的納鳴村探秘變成了大家袒露心聲相互理解的狗血劇情。

《迷家》劇情這麼迷,水島努難辭其咎

明確了這一觀點後,讓我們再來回顧「大河內三部曲」:

在《罪惡王冠》中,擔任系列構成的是吉野弘幸,大河內一樓則是擔當其副手;具體到單集腳本,前六話與後三話的腳本都由吉野弘幸一手包辦。再加上中段操刀的數話,全片下來吉野寫了總計十三話的腳本,而大河內一樓則只撰寫了六話,主要的鍋是誰的已經昭然若揭。

當然,你要說斷手之類的Play沒有大河內的功勞我是不信的

而《革命機Valvrave》的種種問題,大河內作為系列構成就要負起主要責任了。但實際上這部作品播出時,第一季在Stage1st論壇還是好評居多:

儘管彼時已有「智商機」之名,奈何看的就是爽啊(真香)。劇情爆點一個接一個,超展開不要錢一樣堆在一起,世界觀層疊鋪墊,每集結尾劇情還都正好停在高潮處,讓人在大罵智商下線之時又欲罷不能,堪稱「藥番」界典範。只是到了第二季之後,才發現攤子鋪的太大收不回來,於是前面種種伏筆暗線都被拋棄不用,潦草爛尾才讓觀眾無比氣憤,高呼「喂屎」。

《甲鐵城的卡巴內利》的問題也與之類似,前三集一出眾人皆高呼大河內不可戰勝,八萬八已穩,無名prpr……而隨之而來一瀉千里的劇情走向則讓人目瞪口呆,本作也隨著史上最Low Boss之一——美馬的倒下淪為笑柄。

從魯路修到甲鐵城,因劇情喂屎而被無數人寄刀片的日本作家大河內

這種質量的波動在其生涯巔峰之作《反逆的魯路修》中其實就已經初露端倪,同樣是廣受好評的第一季,同樣在第二季中後期出現了劇情暴走的傾向,最大的差別也就是結局的不同處理方式了吧。魯路修憑著令人震撼的結尾一躍成神,而革命機卻因為爛尾而被批倒批臭,差異之大令人唏噓。

這種上下限差異巨大的情況,一方面自然與監督實力有很大關聯(谷口:大河內張嘴,吃藥!),但要追究其根本原因,還得回到大河內一樓的創作之路上去說了。

娛樂至死!大河內的創作之道

與這些年「喂屎專家」、「大河內菊苣」等負面印象不同,早年的大河內的編劇之路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佳作頻出。早在99年的《∀(TurnA)高達》中就已經擔任了數話的腳本工作,而且據說深得「高達之父」富野由悠季的欣賞;而在三年之後,也是富野監督的《返鄉戰士》里,大河內就正式成為了系列構成,可見賞識之說並非空穴來風。

《返鄉戰士》是日升製作,富野由悠季監督的一部原創機器人動畫,講述一群人逃離「西伯利亞鐵路公司」的掌控,回歸「亞邦」(即日本)的故事。本作與《靈魂力量》、《∀高達》並稱為復活三部曲。

這部作品作為「白富野」三部曲之一,自然通篇打上了富野由悠季的烙印與光環,但大河內的表現也沒有完全埋沒,前期毫不拖泥帶水的高速劇情展開,中期單元劇為主兼顧主線的劇情,到最後略顯倉促與超展開,意猶未盡的結尾(…),都能在其後來的作品中找到端倪。

而這個被富野光頭看中的男人也不負眾望,在各種不同題材的作品中都有著上佳的發揮:從漫畫改編作品,號稱「日常系鼻祖」的《阿茲漫畫大王》,到原創的溫情系作品《死後文》,更不用提一代科幻神作「太空撿垃圾」——《星空清理者》。這幾部評價頗高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主線情節較輕的單元劇。這也顯示了大河內作為創作者的最大特點——優秀的單話腳本寫作能力。

《星空清理者》,Bangumi評分高達8.4,當之無愧的神作

而近年其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故事當屬《Space Dandy》的第五集《出門在外靠夥伴,渡行宇宙憑真情》。

故事本身概括起來就是一個相當普通的大叔與蘿莉的公路片,原本對立的兩人在一段旅程之後達成了相互理解這樣爛俗的劇情,但大河內通過「有著天價賞金的兇殘外星人竟是可愛的外星蘿莉」、「視夜總會為生命的輕浮大叔也會為幫助他人犧牲享樂時間」等情節設計,將一段尋常的故事講述得分外感人,對角色情感的挖掘也相當深入,堪稱用一集的篇幅講完了一部動畫的故事。

《Princess Principal》首集同樣驚艷,作為一部以「智斗」為賣點的間諜劇,首話就講述了一個涉及雙重間諜的複雜故事。套路與反套路的展開出人意料又符合邏輯,種種細節設定與世界觀十分契合,真實與謊言交織的對話隱藏了大量的信息。而身為間諜的主角溫柔與殘忍的矛盾形象,也在結尾處毫不猶豫的開槍中被完美地塑造起來。

可以看出,大河內作為一名編劇,寫作技巧十分熟練老道:擅長在有限篇幅中填充大量信息,劇情鋪墊、懸疑設置、結尾反轉等手法運用得爐火純青,「玩弄」觀眾的情緒是他的拿手好戲——正如他自己所說,「愉快」是他的創作源泉,而反映到作品中,就是極致的娛樂性:以讓故事更有樂趣,天馬行空、出乎觀眾意料為己任,為此甚至可以犧牲作品中的一部分合理性——敢於使用看起來相當「都合主義」的情節來推動故事發展。

但這種追求意外情節展開的特點,放到長篇作品裡就不大合適了。誠然,這種寫作方法正是他能在每話結尾都吊人胃口的原因,但對於一部有完整主線故事的作品而言,全部用「意外性」來填充也是相當不現實的。一方面,過於追求情節起伏往往容易導致角色的失控,影響人物塑造和形象的連貫性。

指南翔子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另一方面當橋段都用的差不多了,還要怎麼做才能製造話題呢?於是智商下線、強X戲碼、建國大業……種種爛俗套路紛紛閃亮登場——等這些手段都用完了,故事也差不多就爛尾了(笑)。但當有優秀的監督指導,或是有出色的原作為基礎時,大河內交出的作品質量是毋庸置疑的。

《革命機》中著名的強X戲

總體而言,大河內一樓是一名出色的短篇小說家——換言之,創作起長篇故事時總有點力不從心。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以娛樂性優先的創作思路十分符合商業動畫的需求:這點從他的作品的銷量中就可一窺端倪:

除了叫好不叫座的《死後文》,其餘作品的銷量都在四千以上,在日本動畫界也可稱作是一個傲人的成績了。即使是諸如甲鐵城、革命機這種口碑不佳作品,銷量也不能算太差——至少資方是滿意的,這不,甲鐵城二期就要來了。

完全新作劇場版《甲鐵城的卡巴內利:海門決戰》於2019年5月10日在日本上映。

可以看到,儘管遭受了諸多非議,但大河內一樓還是一名創作水平與商業價值都相當不俗的腳本家,收到這麼多工作邀請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而觀眾們與其看見大河內就繞著走,不如一起放下智商欣賞他帶來的滿屏娛樂性——萬一這次他記得吃藥了呢(手動斜眼)。

而大河內的改編作品《惡魔人crybaby》也真是讓人一言難盡。

該作講述了惡魔即將重返人間,主角不動明由好友飛鳥了幫助下獲得惡魔勇者安蒙的力量,得以變身惡魔人對抗惡魔族的故事。而且,惡魔產生事件新聞公開,媒體人的思想言論主導,人類的恐慌,惡魔人遭受質疑。世界末日來臨之際,世界一片混亂。好友的神秘身份,身邊最重要的人被迫害。獲得惡魔力量卻擁有人性的不動明這時才領悟,真正的惡魔是那些早已拋棄人性、自私自利、心理扭曲的人類。

Netflix製作,從觀感上還是很黃很暴力,也非常黑暗。但劇情還是感覺吃了屎一樣難受,當然原作漫畫也是非常抑鬱的。尤其是女主死的那一刻,讓很多人接受不能。

而這部作品,我也會另開一篇文章來講解(強行喂屎)。

END

喜歡本篇文章可幫忙點贊!並轉發!更多精品文章記請得關注!謝謝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d8N_2sBmyVoG_1ZR6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