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種意義上說,喪葬文化是中國禮儀之邦的一種具象體現!」,中國古老的文化包羅萬象,而且帶著種種神秘色彩。
就以喪葬文化為例,它雖然被無數人譽為封建迷信味道濃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封建大門的背後,還有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神秘的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甚至還包含著一些科學原理。
比如說,在喪葬文化中,玄學就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玄學被很多人不屑地打上了迷信騙子的標籤,事實上,封建迷信的成分的確有。
但是真正的玄學,同樣參雜著不少自然科學的內容,《易經》就是一本很多玄學人士重要的參考資料。
在這本書中,就有很多科學類的知識點,只不過本書實在太過深奧,也透著神秘的氣息,再加上後人的一些曲解,導致不少人對《易經》也存在諸多誤解。
在喪葬文化中,出殯的一些細節就非常關鍵,通常老百姓都會請玄學人士去安排制定一些出殯事宜,比如說安葬位置是否是風水寶地,比如說下葬前後下雨代表著什麼等等。
正如一些玄學人士所說的一樣,在逝者下葬前下雨和下葬後下雨的蘊含的意義是有著巨大差異的,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這種說法真的是一種完全的封建迷信嗎?
忠孝
喪葬文化在古代那個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年代裡,它對於社會的影響是非常之大的,哪怕是號稱擁有天下和四海的皇帝,在喪葬文化面前,他也得遵守其「遊戲規則」。
特別是在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喪葬文化就是體現忠孝最重要的「儀式感」之一,在中國歷史上,就有多位皇帝在喪葬文化中的不忠不孝上,栽了一個個悔恨終生的跟斗,甚至被迫「辭職」。
比如說南宋第三位皇帝宋光宗,他就因為不主持自己父親的葬禮,從而給了下面一些權臣機會,從而被幾個權臣聯合起來,以不忠不孝之名逼著他在壯年時內禪給自己的兒子。
從社會金字塔的「頂樓」到中高層的貴族豪門,再到下面的普通老百姓,在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死者為大」這種忠孝價值觀下,他們不管多麼牛逼,也得「跪著」。
舉個例子來說,在那些貴族豪門對繼承人的考核中,有資格競爭繼承人位置的幾個候選人中,嫡長子固然占據優勢,但是孝道絕對是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
而考核孝道,在家族長輩去世時的「用心程度」就是關鍵了,正因為如此,我國古代的喪葬文化可謂是一本厚厚的「文化典籍」。
下葬前後的下雨問題
當然,因為對自然科學的無知,思想上的封閉,以及對鬼神之說的盲目崇拜,再加上古代一些玄學敗類各種騙人把戲不斷。
這的確導致了喪葬文化這本文化典籍中,充斥著太多的封建迷信說法,但是,仔細分析之下,在這本書中,後人們如果以嚴謹的思維去審視,去思考。
同樣也會發現,喪葬文化中同樣含有一些豐富多彩,有科學道理的「知識點」,比如說在下葬前後下雨這個問題,喪葬文化的說法就值得去思考。
下葬前下雨,在喪葬文化中的解釋很簡單。從玄學上說,下葬前下雨,這是死者對後人的一種不滿,他們借用下雨來告訴後人,這個時候下葬是不好的,是死者在哭泣。間接的是要求後人改變時間,選擇一個更好的時間去下葬。
從科學上解釋,下葬前下雨,那麼肯定會給出殯各種活動帶來極大不便,死者家人本身就因為長輩去世而悲痛,一下雨更是讓他們心裡頭蒙上一頭陰影。
更為重要的是,一旦下葬前下雨,那麼對於送葬親人的出行也不方便,如果是安葬在山上,還會導致道路泥濘,這對於親人們上山送老人最後一程,對抬棺槨的人也非常麻煩。
一不小心要是因為下雨路滑視線差,導致棺槨出現掉在地上,或者人員受傷,這都是一種非常不吉利的徵兆。特別是棺槨落在地上,在玄學上,它的寓意更是非常不吉利。
而且下葬前下雨,在下葬過程中,對於棺槨的穩定性也是非常不利的。而且棺槨密封性再強,大雨也會通過棺槨的縫隙進去,這對於死者來說,從迷信說法也同樣是不吉利的。
而在下葬後下雨,不管是從玄學角度,還是科學角度上來說,都是一種好的預兆。從玄學角度上說,下葬後下雨預示著,死去的長輩對後人的孝道非常滿意,用一場大雨來洗滌後人們悲痛的心,用一場大雨來帶有他生前的一切,讓他能夠了無牽掛的前往新生。
這場雨也是死者對後人的一種祝福。甚至還有一種說法是,下葬後下雨,也是上天有感於死者生前的「善忠義」,特意安排一場雨來給死者送行。
從科學角度上說,下葬後下雨,更加清新的空氣能夠緩解後人們的悲痛,雨水對於死者棺槨的穩定也有著很大的作用。
而雨水對於墓地周邊的衛生環境也可以起到洗刷作用。另外,下葬後下雨對於莊稼作物能夠帶來很大的澆灌生長作用,這也預示著死去的長輩們對後人的一種祝福。
心有孝道最重要
當然,不管是下葬前下雨,還是下葬後下雨,如果過多地用封建迷信的說法去解讀,這反而是一種「弄孝成戳」,心存孝道,這才是最重要的。
進入現代以來,隨著民眾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封建迷信思想漸漸地「消亡」,人們對於喪葬文化中的諸如下葬前下雨還是下葬後下雨這等說法,已經不再如過去那麼糾結。
考慮這些問題,更多的是從科學角度出發。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精神認知的進步。
下葬前下雨和下葬後下雨,從科學角度來說,肯定是下葬後下雨更加方便,畢竟一旦下雨天氣肯定會對安葬事宜造成諸多不方便。
當然,天氣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如果太過執著於一種封建迷信說法,一定要等到下雨後去安葬,一旦時間耽擱太長,引發一些不好的意外,這反而是一種「不忠不孝」。
喪葬文化是我國流傳幾千年的一種特殊古老文化,作為後人,對於其中的封建糟糠思想當然要堅決說不,但是這種文化之火能夠幾千年「不滅」,肯定也有其可取之處,對於喪葬文化中的「光」,後人當然不可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