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17日早上5點鐘左右,雲南這個季節常見的晨霧還未散去,天色還在似亮未亮之間。
此時雲南省昆明市軍區大院之中,卻忽然一陣「砰!砰!砰!」的響聲。在這個大院住的都是軍人和家屬,大家幾乎都在第一時間,就聽出了這是槍聲!
被槍聲驚醒的大家紛紛開始追問:怎麼回事兒?是誰在開槍?
正在大家都還沒搞明白怎麼回事的時候,在軍區黨委辦公室值班的鄒賢玉突然接到一個電話,一位年輕女性用驚慌的語氣告訴鄒賢玉:「32號院響了幾槍,你們快來人!」
鄒賢玉一聽是32號院,心裡頓時覺得緊張了起來,因為32號院住著的不是別人,而是軍區政委譚甫仁中將夫婦。她立刻反問對方:「怎麼回事?為什麼開槍?」
但是對方明顯十分慌亂,只是說了一句:「反正出事了!你讓陳秘書、汪秘書快來吧!」然後就掛斷了電話。
鄒賢玉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也察覺到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趕緊準備撥譚甫仁生活秘書陳永柱的電話。然而她剛剛準備往外撥電話的時候,電話鈴聲卻又響了起來!
鄒賢玉接通這個電話之後,裡面卻傳來了譚甫仁的警衛員李洪亮驚慌失措,甚至帶著哭腔的聲音。
雖然當時李洪亮已經連話都說不利索了,但鄒賢玉還是從他凌亂破碎的表達中,得知了一個令她震驚不已的壞消息:就在剛剛的槍聲中,譚甫仁政委被人殺害了……
軍區大院的槍聲
在黨委辦公室值班的鄒賢玉得知譚甫仁政委被人槍殺之後,趕緊打了一連串的電話出去,通知軍區各個部門的領導。
很快譚甫仁所住的32號院,就陸續趕來了軍區保衛部門和其他部門的領導,有人對譚甫仁夫婦進行急救,有人開始勘察現場試圖梳理事件發生的脈絡,整個現場忙做一團。
根據領導初步勘察發現,譚甫仁政委身中三槍:一槍打在頭部,一槍打在胳膊上,還有一槍打在腹部。
其中頭部的槍傷最為致命,子彈從右耳下方直接貫穿到到了左耳處。
而且現場中槍的人還不止譚甫仁政委,他的夫人王里岩也中了兩槍,而且還都是在要害部位;一槍在腦門,一槍在胸部。
大家看到現場這種慘狀來不及多想,由於那個年代救護車還沒有普及,又是人命關天,大家趕緊抬著譚甫仁政委和夫人王里岩送往到軍區總醫院去搶救。
到達醫院之後,由於夫人王里岩兩處槍傷都是致命傷,到達醫院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失去了生命體徵,醫生搶救了十幾分鐘就放棄了。
譚甫仁政委雖然多中了一槍,好在生命體徵尚存,醫生們趕緊對他展開了急救工作。可惜由於譚甫仁政委的傷勢太過沉重,雖然醫生們嘗試了對他開胸按心等急救方式,幾個小時後他仍然不幸去世。
譚甫仁中將在雲南黨政軍「一肩挑」,可謂是實實在在的一方大員,他遇刺的消息僅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傳到了北京周恩來總理的耳中。
周總理在得知譚甫仁將軍遇刺之後,一邊指示雲南當地醫院全力搶救,一邊從解放軍總醫院抽調外科專家乘專機前往昆明,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昆明搶救譚甫仁將軍。
然而北京的外科專家雖然在當天下午就乘專機趕到了昆明,但是那時譚甫仁將軍和王里岩夫人都已經因傷重去世。
北京的專家在聽取了搶救醫生的施救經過,並且檢驗過譚甫仁將軍和王里岩夫人的遺體之後表示,軍區總醫院醫生的搶救措施並無不當之處,只是譚甫仁將軍和王里岩夫人傷勢太重,以當時的醫療條件,確實極難搶救過來。
在得知譚甫仁將軍遇刺時周總理還指出,刺殺譚甫仁將軍的兇手極有可能就是來自昆明軍區內部,所以昆明軍區的保衛部門要提高警惕,周總理還提名由副政委周興負責成立專案組,即刻對案件展開調查,他也會從公安部抽調人手參與查案。
昆明軍區副政委周興在接到周總理的指示後,在當天7點左右就召開了軍區黨委常委擴大會議,從軍區主要部門中抽調人員成立了「017專案組」,開始展開對譚甫仁中將和夫人王里岩被害一案展開調查。
該專案組由周興擔任組長,主持昆明軍區工作的王必成、副政委蔡順禮擔任副組長,調查組的成員為副參謀長趙潤博、政治部副主任劉潤泉、保衛部長景儒林、組織部長孟肖野、黨辦主任王克學等人。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這個調查組幾乎把整個軍區的高層都集中到了一起,充分展示了軍區領導必破此案的決心。
如此豪華陣容的「017專案組」,其破案的效率究竟如何呢?
簡單又複雜的刺殺案
專案組在成立之後,迅速封閉了32號院,並對當時住在32號院的所有人進行了隔離審查,還請來了當地警方幫助破案。
32號院是一棟獨立別墅式兩層小樓,位置正在軍區大院的中心,除了譚甫仁將軍夫婦之外,當晚還有6個人住在該處。
他們分別是王里岩夫人的妹妹王文瑩、譚甫仁將軍的未婚兒媳吳小紅、警衛員李洪亮、門崗室的兩名衛士、伙房的一名女炊事員。
這6個人當中,專案組經過對這6個人隔離訊問之後得知,只有住在一樓的王文瑩短暫跟兇手照過面。
吳小紅當時睡的正沉,連槍響都沒有聽到,是後來被院子裡的吵鬧驚醒的。
而在本該在院門口值班室站崗的兩名衛士,同樣也在睡覺沒有聽到槍聲,直到相關領導接到電話之後,到值班室拍門他們才醒過來。
而警衛員李洪亮是被譚甫仁將軍叫醒的,他聽到譚甫仁將軍「小李!小李!」的叫聲,剛準備穿起床,就聽到了門外的槍聲。
李洪亮本來是勤務兵,剛剛兼任譚甫仁將軍的警衛員,他還沒有受過警衛訓練,在聽到了槍聲之後,居然自己先被嚇得躲到了床底下,後來他在床底躲了一會兒之後,窺見譚甫仁將軍倒在了血泊中,這才戰戰兢兢地給軍區黨委辦公室打了個電話,隨後就又躲進了衛生間。
根據當時還是運動員、所以有早起早睡習慣的王文瑩回憶,案發時她先是聽到姐姐王里岩在樓上問了一句:「你怎麼這個時候來了?」然後就有一個男人回答:「我找譚政委。」
隨後就響起了槍聲。
王文瑩聽到槍聲後,趕緊從樓下房間走了出來,剛好看到譚甫仁將軍從樓下匆忙下來,她問譚甫仁將軍出了什麼事?譚甫仁將軍匆忙回答一句他也不知道,然後就邊向李洪亮的房間走,邊喊:「小李!小李!」
這個時候王文瑩看到一個穿軍裝,身高約1.8米的高胖漢子,朝著譚甫仁將軍走的方向追了過去,不久之後就響起了一陣槍響。
王文瑩手裡沒有槍,不敢衝過去查看詳情,於是就趕緊撥通了軍區黨委辦公室的電話,讓辦公室派人過來查看情況。
通過以上的這些線索,相信大家也跟周總理聽到這件事時下的判斷一樣:兇手極有可能就是軍區內部的人。
軍區大院雖然因為當時特殊歲月的原因,防備比較鬆弛,但是一個外來的刺客想要如此來去自如,恐怕也沒那麼簡單。而且勘察人員經過對現場仔細勘察後,發現兇手不但對32號院和軍區的環境很熟悉,就連用的槍,都是軍區軍官使用的五九式手槍。
但是這個看似簡單的案子,查起來卻頗為曲折離奇。
先是警方的偵查人員在勘察現場時,被負責封閉現場的軍官一句:「勘查完了沒有?你們這可是搞技術挂帥呀!」嚇得不敢在現場逗留太久。
後來又因為查遍所有佩戴五九式手槍的軍官之後,卻沒有發現槍枝和彈藥出現異常,而引起了一些意見。
而且更重要的是,當時專案組的成員本就是以軍區保衛部門為班底,但是隨著調查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跡象卻表明,兇手極有可能就出自保衛部。
這種情況讓案件的調查,遇到了不少或明或暗的阻力;倒不是哪一個人有心阻撓辦案,而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意相信,譚甫仁將軍竟然是倒在本該保護他的保衛部的人槍下的。
不管大家願不願意接受,案情的發展還是進一步朝著保衛部發展。專案組查槍無果之後的第9天,保衛部副部長王慶和就發現保衛部保密室的保險柜中,丟了兩支五九式手槍和20發子彈!更重要的是保密室的門窗和保險柜都沒有損壞痕跡,很明顯是內部人員作案。
專案組在發現槍枝丟失之後,立刻把負責保管槍枝的袁孔祥列為嫌疑人。而袁孔祥在被專案組控制之後,明顯慌亂了起來,先是說那兩支槍和子彈他借給老鄉了,隨後又說他從來沒有從保險柜里拿過槍和子彈。
專案組費了大勁查了袁孔祥和他的老鄉之後,發現袁孔祥的老鄉從來沒有到過昆明,而袁孔祥本人的身材樣貌,也跟目擊證人的描述相差甚遠,這條線索查了一圈毫無所獲,只能先把他隔離審查起來。
正在專案組毫無頭緒的時候,軍區的一個8歲的小孩子馬蘇紅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
已經在「網裡」的刺客
專案組在內部的調查困難重重時,外圍負責查訪附近居民的人,卻從一個8歲小孩馬蘇紅口中得知,在譚甫仁將軍遇害的當天早上,曾經有一個身材樣貌和殺害譚甫仁將軍兇手極為相似的人,來打聽軍區陳漢中科長的家住哪裡。
而專案組通過詢問陳漢中的妻子,也證實了當天早上確實有人在門外問陳漢中在不在家,因為陳漢中當時正在外地出差,他的妻子就沒有開門,回了一句不在家,對方就走了。
專案組正準備根據這個線索繼續排查下去的時候,馬蘇紅又突然想起那天早上的那個人,就是他同學的父親王自正。
但是保衛部的人聽說兇手可能是王自正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覺得無法相信。
因為王自正那個時候正因為歷史遺留問題被隔離審查,每天都有專人監視看管,根本不太可能會有刺殺譚甫仁將軍的作案時間。
原來當時有人檢舉揭發說,王自正原名王志政,在1947年時曾經在老家參與反動行為,且是殺害我黨幹部反動勢力的成員。
由於事情有些複雜久遠,很多細節無法確認,所以王自正就先被隔離審查了起來。
雖然保衛部的領導不相信王自正能在隔離審查期間刺殺譚甫仁將軍,然後再若無其事地回到被隔離審查的住處,但是馬蘇紅言之鑿鑿,他一個小孩子也不太可能會在這種事情上撒謊。
於是專案組在跟保衛部協商之後,還是決定讓馬蘇紅去當場指認一下王自正。
然而由於指認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失誤,導致馬蘇紅一看見王自正就大聲喊「是他!就是他!」
馬蘇紅的喊聲驚動了王自正,讓他得知了自己被人認出來的情況,也為後來的難以結案埋下了伏筆。
在確認王自正就是那天早上的軍裝大漢之後,專案組本來打算提取他的指紋,進一步確認情況。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專案組派人去提取王自正的指紋時,王自正突然拿出了此前偷來的手槍,朝著兩名負責提取他指紋的幹部射擊。隨後王自正衝出了房間,企圖逃出他受到隔離審查的俘管所。
他的槍聲驚動了俘管所的衛兵,戰士們很快就把他包圍在了廁所旁邊。王自正見失去了逃走的可能,居然把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當場開槍自殺了。
王自正這一死,不但沒有讓案情真相大白,反而讓案子更加複雜化了。畢竟他殺害譚甫仁將軍的動機不明不說,他還有沒有同夥?又是怎麼從俘管所來去自如的?這都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可是王自正一死,專案組所查到的所有線索,又都從他這裡斷了,連個重新調查的方向都不好找了。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當年由於特殊運動的原因,軍區內部也分為了「八派」和「炮派」,雙方在調查案件的過程中一直都有明爭暗鬥的現象,所以案件的調查越來越複雜,但是進度卻十分緩慢,甚至近乎停滯。
在這期間,又恰恰發生了「913事件」,整個事件變得更加錯綜複雜,甚至保衛部長景儒林都因為這件案子的壓力過大,而自殺身亡了。
真相大白
1971年12月,譚甫仁將軍被害已經有一年之久,案件的偵破卻依舊沒有太大的進展。
當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兼中央警衛局長的汪東興,親自把負責調查該案的主要領導召集到北京,詢問案件調查的進展。
在得知案件的偵破工作仍然沒有太大進展之後,汪東興大為不滿之下,就把這件事彙報給了周恩來總理。
周總理聽過彙報之後,一面責令負責案件調查的主要領導接受審查自我反省,一面請出了老公安趙蒼壁帶領一批專家級精英幹警前往昆明調查此案,務必弄清楚此案和「913事件」有沒有關聯,查出王自正和景儒林自殺的真正原因。
趙倉壁和精英幹警們,在已經升任雲南省委書記兼昆明軍區第一政委的周興的領導下開展調查。
經過大量的走訪調查,仔細的核對卷宗,專案組逐步摸清了案發時的真相。
原來當時軍區在特殊運動開始不久,對安保工作方面的重視程度就開始慢慢下降,衛兵從最初的站崗慢慢變成了坐崗,後來甚至進一步發展成了夜間的「睡崗」,造成當時的軍區大院看似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但實際上這些崗哨幾乎形同虛設。
王自正之所以能夠從被審查的住所來去自如,是因為對他的看管有著很大的漏洞。看管他的衛兵在交班的時候,有時候竟然會有長達數十分鐘的空白期。
王自正很早就發現了這個漏洞,他甚至還利用這個漏洞私自回家過。
作案當天王自正就是利用看管他的衛兵換班時,偷偷溜了出去,雖然後來被衛兵發現了不在房間,他卻以拉肚子去廁所了為由,搪塞了過去。
王志正之所以殺害譚甫仁將軍,則是因為他自知自己在1947年做的惡事已經無法掩蓋,他知道自己一旦被清除出了部隊,以當時的時代背景,回到老家,肯定全家都生不如死。
於是他就凶心大起,想要殺害軍區的高級幹部泄憤。
王自正之所以選擇殺害譚甫仁將軍,只是因為他覺得譚甫仁將軍官職高。
案發當天他去找陳漢中,是因為陳漢中是他專案組的組長,曾經多次斥責他,所以他本打算把陳漢中也殺掉的,只不過陳漢中恰好不在家,僥倖逃得一條性命。
景儒林部長的自殺原因倒不複雜,是因為這件案子當中,他也知道保衛部的漏洞和失誤實在太大太多,身為保衛部長的他本來就感到壓力很大,再加上當時的派性鬥爭激烈,精神上不堪重負的他選擇了自殺。
這件案子發生在1970年12月,直到1978年6月專案組才理清其中的脈絡,寫出了結案報告,前前後後調查了7年多的時間。
如今這件案子的卷宗早已解密,再看起來,仍然不禁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