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物理會難麼?道法開卷更容易?關於北京新中考方案,考生關心的這6個問題快來看

2023-09-27     京城教育圈

原標題:數學物理會難麼?道法開卷更容易?關於北京新中考方案,考生關心的這6個問題快來看

昨天(9月26日),備受關注的北京新中考改革的靴子終於落地。原先10門科目計入中考成績,現在減到6門,消息一出,全國各地的家長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

按照以往的做法,重大的教育改革一般會給三年過渡期,也就是從新初一開始執行。而此次新政在開學後一個月頒布,又從初二開始實施,凸顯出教委修正北京現行「小中考」政策的堅定以及減輕孩子學習負擔的決心。

正所謂彼之蜜糖吾之砒霜,任何政策的調整必然會有人歡喜有人憂。當下對孩子學習成長最為有利的,無疑是家長儘快平復情緒,及時掌握信息差,積極做好升學規劃。如何幫助孩子迎合併適應新的考試模式?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競爭力?一起來看——

隨著中考新政出爐,有些家長也產生了一些疑惑:考試科目減少,考試難度會不會加大?會不會把化學、生物、歷史和地理的學習壓力,轉嫁到高中階段?

據了解,此次中考改革總體思路是大減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載體」。其中「大減法、小加法」說的是學科和考試內容,「多渠道、新載體」指向的是升學方式改革。接下來,我們從六個方面解讀中考新政,為家長釋疑「為何改」,為學生解答「怎麼辦」。

為什麼取消小四科?

讓興趣帶來更優良的升學效果

中考取消小四科,對於老師和學生來說,他們不用初二提前進入中考備考狀態,不用為了「卷」小四科滿分,反覆刷題、機械記憶。對於家長而言,初中階段對歷史、地理、化學、生物的補習需求會大幅下降,可以直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值得關注的是,減少考試科目,學生釋放出更多的自主時間。多出的時間怎麼安排?

可以用來培養興趣,發展好奇心和探索欲。而這些,才是每個孩子做好初升高銜接的關鍵所在。

需要提醒的是,將4科調整為考查科目,對於學生而言並不是不學,而是變為水平考試,讓學生可以更專注地發展個人興趣。對於老師來說不僅不是弱化這些學科,反而是進一步強化了這些學科應有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方法。

化學和生物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更多的實驗和探究活動,加強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增加對化學和生物的興趣。

歷史和地理老師,可以不再為了高分、滿分而讓學生反覆記憶、大量刷題,而專注於把課堂內容變得有趣且充實,讓學生真正愛上歷史和地理。

興趣能讓學習發光。學生通常在感興趣的學科上擁有更好的潛力和成績。如果讓一個喜歡化學的孩子初中拚命卷歷史,不僅擠壓了他深入探究化學的時間,還可能弄得兩科俱傷。同樣,一個孩子如果初中對歷史興趣濃厚,他可以花三年時間培養歷史素養,將來在選擇歷史作為高考科目時也會展現出競爭優勢。

所以,對於小四科的學習,建議初中生從興趣入手,將興趣與升學相結合,為高中選科做準備,也為自己在高考競爭中贏得先機。

數學、物理會更難嗎?

重視數理 科教興國

數學、物理作為必考科目,未來可能成為頭部學生的「必爭之地」。

據了解,原來中考物理80分里就有10分是實踐活動,這部分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拿滿分。此次特彆強調改成了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與此同時,推測中考會發揮數學、物理學科的選拔功能,通過設置綜合性的問題和較為複雜的情境,加強關鍵能力的考查。

曾有專家指出,在某種程度上,過於簡單的考試反而是增加負擔的。因為當考試區分度下降時,孩子們會為了少丟一分、兩分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而難度適當增加,可以讓考試充分發揮其基礎教育指揮棒的作用,從頭部學生中進一步選拔出具有創新意識與學習能力的學生,而對於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大多數學生其實是沒有多大影響的。

建議學生平日裡認真對待作業和考試,思維上不能犯懶,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提升現場學習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建模和問題解決水平。

可以預見,科教興國,注重數理基礎,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大方向是不會變的。數學和物理,將來拼的就是思想方法和創新思維,就是真正的學習能力。

道法開卷考更容易?

反對死記硬背

曾有家長表示,道法閉卷考的時候,有的老師上課就只顧著抓背誦!

但是,開卷並不意味著簡單。因為未必能在書上找到現成的答案,更別說查找答案也需要耗費時間了。

當然,由於合格考和中考兩考合一,所以試卷上肯定會有可以從書中直接搬過來的內容。但是,加強區分度的部分一定是書上沒有的內容。考試會要求學生根據情境、素材回答問題,有邏輯的思考和表達將會成為考察的重點那些過去靠背誦拿分的學生,將會覺得考試變難了。

總之,道法開卷考更加鼓勵學生對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應用,而不是單純死記硬背。那些思維活躍、邏輯清晰的學生,而不僅僅是記憶力強的學生,改革後更容易脫穎而出。

為何體育分數和頻次雙增?

健康第一 打擊速成

北京中考將體育總分從40分提升到70分,凸顯出對體育的重視。

增加的分值,主要體現在了「過程性考核」上。體育改革下沉到低年級考察,增加體育考試的分值和頻次,不僅改變了一考定終身的方式,還讓低年級學生儘早參與其中,避免到初三才臨時抱佛腳,其目的就是帶動和引導學生從小堅持鍛鍊,積累每天的健康成果。

因為,在孩子的成長、學習,包括考試的過程中,身體狀態、精神狀態始終是第一位的,有了健康、有了良好的精神狀態,孩子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需要明確的是,體育是最不適合速成的,短期過量訓練可能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將體育的過程性考核由10分增加到40分,也讓家長們更關注孩子的日常體育鍛鍊、飲食作息等方方面面。

當然,目前正在進行的四、六、八年級的體育健康測試可能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考前骨折的學生,只能緩考一周,且沒有補考機會。相信教委會根據學生和家長的反饋,統籌協調後採用更適合的方式,讓體測達到應有的目的。

家長和學生如何調整方向?

建議做好兩手準備

為高中選科做好準備

從學習策略上來看,初中階段雖然可以選擇放棄小四科,但按照北京現行的3+3高考模式,每個學生高考時至少要在這四科中選擇一科,有的學生甚至有可能從這四科里選考三科。所以,把學科學習壓力完全給到高中,並不是明智的規劃策略。

除了走競賽和特長生路線的學生,建議大多數學生初中階段不偏科,打好學科基礎,養成良好習慣,多閱讀,多積累,追求全面發展。

關注初升高多元化升學方式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改革後科目減少,總分減少,而高中選拔學生的方式可能會增多。改革文件中有這樣一句話:堅持多元評價。建立與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相適應的考試評價體系,完善多渠道、新載體的招生培養方式,暢通多樣化錄取路徑和多元化升學途徑。

市教委負責人對此解釋道:目前,我們正在同步健全多渠道、新載體的招生培養方式,深化學區制改革和集團化辦學,推動人才培養的貫通銜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升學途徑和多元化的成長路徑

教育專家指出,此次中考改革既優化了考試方式和計分方式,也將進一步完善升學方式。學生的創新思維,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成為考試中的核心競爭力。擁有數理特長、科技特長的學生,以後很可能在招生中擁有更多機會。

現在初三的孩子能一起改嗎?

保持穩定對學生更為有利

對於新初三的學生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習周期已經完成了2/3,按照原有考試方案相關科目已經完成大部分內容的學習。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多數學生已經成了一定學習的節奏和複習規劃。在初三的學習和備考階段,穩定的預期和學習安排更有利於孩子們的學習和備考。

如果在現在(距離考試還有不到十個月時間)再進行重新調整、重新規劃和重新適應,反而更不利於孩子適應和取得好效果,因此初三年級的孩子們還是保持穩定更為有利。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關於深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改革的實施意見》原文

編輯|京教君

內容來源|綜合自新浪微博、首都教育、老馬說升學、多知網、京城教育圈等,京城教育圈進行補充及整理

今日推薦視頻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後,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裡雨里,

京教君在這裡等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cf8113a68fb193d48559779898980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