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證券從業人員流動加快,行業集中「瘦身」明顯。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7月11日,券商行業共有34.39萬從業者,相比今年年初減少逾8000人,主要是一般證券業務人員、證券經紀人分別減少數千人所致。
受訪人士認為,今年證券業人員流動明顯,且這種趨勢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仍會持續,但人員流動的程度和方向可能會受到市場環境變化、行業競爭態勢以及券商自身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對於券商而言,如何在這一動態的人才環境中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將是決定其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年內減員近萬人
記者查詢發現,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7月11日,券商行業共有34.39萬從業者,相比今年年初減少8134人,降幅為2.31%。
分業務來看,一般證券業務人員、證券經紀人減少人數較多,相較年初分別減少4367人、5451人,降幅分別為1.96%、14.62%。另外,證券經紀業務營銷人員數量降幅也較大,自年初該類型業務人員減少38人,降幅為10.98%。
不過,2024年以來,分析師、投資顧問、保薦代表人和投資主辦人數量依舊呈增長態勢,分別增加404人、1102人、145人、57人,漲幅分別為8.71%、1.43%、1.68%和7.19%。
陸怡雯制表
從數據來看,2024年內證券從業人員結構悄然變化。對此,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向記者表示,近年來,證券業務表現低迷,就業預期下降,導致證券業從業人員流動明顯。同時,電子化、網絡化交易比例增加,也減少了人員需求。
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向記者表示,年內證券從業人員數量銳減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導致:其一,當前市場行情持續低迷,從而影響了證券公司業務收入,導致證券公司對人員需求減少;其二,證券行業的業務模式也在從原來的人海戰術向更加專業化和精細化的方向逐漸轉變;其三,隨著金融科技在證券行業的應用加深,崗位對人員的需求隨之減少。
「證券行業目前正處於一個深度調整和轉型的時期。」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岩認為,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監管政策的不斷收緊以及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券商的業務模式和運營方式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在強監管的大環境下,券商的合規成本不斷上升,對於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合規意識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些無法滿足監管要求或者業務素質不合格的人員就會被券商主動淘汰。
頭部券商大縮水
從各券商從業人員數量來看,截至7月11日,行業內共有6家「萬人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1.48萬人)、中信建投(1.16萬人)、國泰君安(1.16萬人)、廣發證券(1.13萬人)、中國銀河證券(1.11萬人)、國信證券(1.04萬人)。
在「萬人券商」中,截至目前,國信證券年內減員超800人,減幅為7.14%,縮水最多;券商「一哥」中信證券減少794人緊隨其後;廣發證券自年初以來減少近600人;中信建投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均減少300多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銀河證券則逆勢增員208人,是從業人數排名前20的證券公司中唯一年內增員券商。
除「萬人券商」外,從業人數排名前20的證券公司中,興業證券、方正證券、國投證券和長江證券年內減員也很明顯,分別減少471人、344人、433人、425人,減幅均超4%。
陸怡雯制表
從數據來看,不難發現,頭部券商與中小券商相比存在人員流動大、減員更嚴重的情況。對此,劉岩向記者分析道,「近年來,中小券商憑藉其靈活的經營策略和特色化的服務,在某些細分領域逐漸嶄露頭角,對頭部券商構成了一定的競爭壓力。也正是為了應對這種競爭,頭部券商主動調整業務布局,優化人員結構,裁減一些與未來戰略方向不符或效率低下的崗位,從而導致頭部券商的人員數量減少更多。」
不過,劉岩認為,頭部券商通常擁有更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和職業發展通道,對於人才的吸引力依然較強。減員更多是出於戰略調整和優化的主動選擇,而非被動的人才流失。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頭部券商可以高枕無憂。在市場環境快速變化的當下,如何留住核心人才、吸引新型人才,以及如何在減員的同時保持業務的穩定和創新發展,依然是頭部券商需要面對的重要挑戰。
減員趨勢或仍持續
Wind數據顯示,從近十年年報來看,證券行業內職工薪酬呈震盪狀態。其中,近三年券商降薪明顯。
具體而言,2021年證券業職工人均薪酬為65.92萬元;2022年證券業職工人均薪酬為54.32萬元,減幅為17.6%;2023年證券業職工人均薪酬為53.18萬元,減幅為2.1%。
圖源:Wind數據
可以說,近年各家券商減員不斷,降薪明顯,且行業內轉崗分流時有發生。那麼,在市場下行的當下,券商減員趨勢是否會持續?
「證券業人員流動的趨勢是否會持續,將受到行業發展、政策環境、市場表現和行業結構調整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劉有華表示,如果行業能夠順利轉型並適應新的市場和監管環境,人員流動可能會逐漸穩定。然而,如果行業繼續面臨挑戰,人員流動可能會持續甚至加劇。
劉有華建議,在市場下行周期,證券公司可以從優化業務結構、加大科技創新應用、加強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加強風險管理、重視品牌和文化建設等諸多方面來應對市場競爭和業績挑戰。
在劉岩看來,今年證券業人員流動明顯,且這種趨勢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仍會持續,但人員流動的程度和方向可能會受到市場環境變化、行業競爭態勢以及券商自身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對於券商而言,如何在這一動態的人才環境中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將是決定其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於從業者來說,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以適應行業的變化和發展,才是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立足的根本。
劉岩指出,在當前的經濟形勢與市場環境之下,券商行業的後市發展既存在著眾多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相當嚴峻的挑戰。對於那些能夠以敏銳的洞察力積極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勇於不斷創新自身業務模式,始終致力於提升服務質量並且擁有出色的風險管理能力的券商而言,後市的發展前景依然值得滿心期待。但是對於那些因循守舊,無法跟上時代快速發展步伐,不能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應對各種複雜挑戰的券商,或許將會面臨較大的生存與發展壓力,甚至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被淘汰。
記者:陸怡雯
編輯:陳偲
責任編輯:畢丹丹
—— / 好文推薦 / ——
- 全球債務遭遇「大選年」
- 美國經濟到底如何
- 中國新能源車,海外市場受青睞
- 愛奇藝急需新「爆款」
- 「A股100萬點可期」衝上熱搜,中泰資管回應
- 亞太及中國區換帥,能否救普華永道於水火?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