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板戲以及革命現代戲是特殊年代的產物,十年時間創排了許多的優秀劇目,但是因為產生的時代比較特殊所以許多人對於這些劇目的看法不一樣。
其實文藝作品的創作一方面要符合社會的主旋律,一方面就是讓人民群眾喜愛,這應該是文藝創作的兩個出發點。其實樣板戲以及革命現代戲這兩點都做到了,其一這些劇目的主旋律就是歌頌「工農兵」,突出英雄人物。其二就是這些劇目深受老百姓喜愛,就是時至今日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依然能哼唱這些劇目。
這裡提一句,歌頌工農兵並沒有問題,甚至於應該成為現在文藝作品創作的主流。現在有一些年輕人已經忘記了英雄,甚至於調侃英雄,他們心目中的利己主義思想更加嚴重。
像當初樣板戲重回舞台之時巴金、鄧友梅等文人都有過反對態度,其實很大的原因是他們在特殊年代遭受過不公平的對待,這一點對於他們來說確實是磨難也是不公正。但是這不是樣板戲以及革命現代戲的錯誤,這些劇目本身還是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的。
孔慶東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現當代小說戲劇研究和通俗文學研究,兼及思想文化批評。曾經在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任教2年。人稱「北大醉俠」。
孔慶東教授就十分力挺樣板戲,尤其是樣板戲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
所以說,文人也並非全部反對樣板戲以及革命現代戲。
(聲明:此文章內容文字系愛傳統的少年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