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抗美援朝老戰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央保健會診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段勝如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2月18日9時40分在北京仙逝,享年102歲。
公開資料顯示,段勝如1921年2月22日出生於江西省南昌縣西洛鄉的一個貧家小院。1948年畢業於江西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後留學院附屬醫院外科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段勝如歷任江西醫學院講師、附屬醫院主治醫師。段勝如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在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分部第一基地醫院工作,任抗美援朝江西手術醫療隊隊長,其間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段勝如1955年調至北京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響應國家中西醫結合號召,學習中醫。1956年拜著名老中醫杜自明先生為師,系統學習中醫正骨醫術。1965年起,段勝如歷任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骨科副主任、主任、主任醫師、資深研究員,長期擔負中央保健工作。
1982年,段勝如學術論文《紙板加壓墊法治療腕舟骨骨折的研究》榮獲「國家衛生部科技成果獎」乙級獎。段勝如主編《中醫正骨經驗概述》《段勝如正骨按摩經驗》等醫學著作,撰有《肱骨外髁旋轉脫位骨折的閉合復位治療》等學術論文。《段勝如正骨按摩經驗》成為中醫正骨按摩醫師在臨床工作中的工具書,收入《全國著名老中醫經驗集叢書》。
段勝如先後擔任《中華外科雜誌》編輯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雜誌》編輯、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骨科學會委員、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北京分會第六屆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北京分會骨傷科分會主任委員、國家中醫管理局重大中醫藥科學技術成果評審委員會評委。他將中醫正骨手法治療帶出國門,為國際政要提供診療服務。1979年赴尼泊爾尼醫學會做學術交流,學術報告《紙板加壓墊法治療腕舟骨骨折》,獲得同行一致好評。自1987年,多次應香港中醫治療學會和骨傷科學會邀請,赴香港講學並指導臨床治療。
段勝如生前曾在口述歷史《百歲抗美援朝「醫務兵」段勝如》一文中回憶:
就在進朝鮮的第一個傍晚,我們所在的山溝遭到了美軍9架飛機的猛烈轟炸,當即炸死了一名護士長和一名傷員。次日清晨我出屋看到的是一片彈坑,竟多達47個,但是美國人的這個下馬威並沒有讓我們退卻,作為抗美援朝江西手術醫療隊隊長,我知道自己身上責任重大。我們每天晝夜都能聽到美國的偵察機和轟炸機在頭頂上空轟鳴和炮彈降落時刺耳的嚎叫聲。每當前線開戰,很快就會有一車一車的傷員拉到基地醫院,我必須立馬檢查傷情,並分類組織醫護人員進入緊張而有序的救治傷員的工作中。保家衛國是我們所有共產黨員的責任,我們既然選擇來了這就不會後悔!
我從進入朝鮮的那天起直到1953年11月,每當前線戰爭一旦打響,很快就會有大批的傷員送到戰地醫院來,我所在的醫院是最前線的一個醫院。
戰地醫院的救治原則與地方醫院不同,要知道戰地傷員是一車一車地拉到基地醫院的,而地方醫院的病人是一個一個的前來就醫。基地醫院規定,一周能治好的傷員不轉回國內,以免部隊減員太多。戰士們多是炸彈或炮彈傷,幾乎沒有槍彈傷,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傷員擴創、清理傷口,而清創一定要非常徹底,不能留一點破布、棉絮和泥土在創口裡,以免發生破傷風或氣性壞疽。這比在國內醫院臨床上偶爾遇到的清創手術的處理要複雜得多,對重傷員在轉運途中有死亡危險的不轉回國內,留在醫院進行搶救。我們日以繼夜地為傷員們做著手術。
美國的飛機就在他們頭頂上盤旋,並不時在附近落下幾顆炸彈,儘管有叢林的掩護,但是死亡的威脅依然無處不在。為了做到安全,轉運工作都是在夜間進行,等到天一黑,醫院救護人員馬上將傷員送上火車,一般情況下都是派護士長護送,並隨身攜帶著急救器械和藥品,在天亮之前就要到達丹東市的五龍背醫院。戰地醫院的護士長是排級幹部,救治傷員的技術水平很高,都是不久就要提升為醫助的人員。在這個離前線最近的醫院,我們早已將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一次,我接受醫院領導的委派,讓我親自回國採購藥材,在途中我冒著生命危險,頂著敵人飛機的狂轟濫炸及槍林彈雨,順利的完成了各項任務,為此我獲得了志願軍「三等功」的軍功章。
1953年6月,我們這批抗美援朝手術醫療隊一年的任務期滿,要返回祖國了,國內會派下一批醫療隊來朝鮮接替我所在的醫療隊,但是我認為這一年來的戰地救治經驗很寶貴,回到國內,地方醫院不缺少自己這樣的醫生,而戰地醫院和傷員更需要自己,於是我向國家衛生部打報告請求留下來繼續工作,很快得到組織的批准,前來接替江西手術醫療隊工作的是四川成都手術醫療隊,該隊由四川省成都醫院一位骨科老教授帶隊,我作為顧問身份參加該醫療隊的工作。直到1953年11月停戰協定生效,美國飛機的轟炸才停止。
送別!
一路走好!
來源:江西新聞客戶端
編輯:魏彥彬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