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來源:電影雜誌(dianyingzazhi8)
校園暴力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且這些年大有往低齡的趨勢發展。
以往跟這類主題有關的電影,基本都發生在荷爾蒙旺盛的中學校園。
但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片子,主人公卻是小學生——
《童一個世界》講述了一對兄妹在校園裡經歷的一些成長煩惱。
由於小學是六年制,所以孩子們的年齡跨度也很大。
一般來說,低年級的不會跟高年級玩,高年級也不會和低年級的人交談。
不過諾拉和亞伯卻是例外,他倆是親兄妹。
這天是妹妹諾拉第一次走進校園的日子,初入新環境的她總是有些不適應。
在校門口,她一直猶豫著不想進去,一旁的爸爸不停鼓勵諾拉,你要學會長大,要試著去交新朋友。
實在不行,你還有哥哥呢,總之你不會孤單的。
諾拉這才點了點頭,是的,至少身邊還有哥哥在。
可是當課間休息,她想要跟哥哥一起玩的時候,卻遭到了哥哥的嚴厲拒絕。
諾拉有點不知所措,然而接下來更讓她有些害怕的是,一個高個子男生直接過來掐住了她的脖子,用挑釁的語氣問亞伯:
喲,這是你女朋友?
儘管哥哥掙脫著想過來解釋,但是立馬圍上來幾個其他男生將亞伯摁住。
他們的神情似笑非笑,那做派就像個十足的流氓。
這件事之後,亞伯對諾拉反覆強調,不要跟別人說你是我妹妹,也不要來找我。
諾拉非常不解,但她小小的年紀還不知道哥哥正在遭遇著什麼。
放學時,爸爸親切地關心女兒第一天上學的情況,結果一扭頭卻發現兒子的臉上有著幾條傷痕。
你這是怎麼了?
我踢球摔倒了。
爸爸沒有多問,但諾拉知道,哥哥是被欺負了。
因為她不止一次看到哥哥和那幾個男生之間的推搡,甚至在樓梯上,他們還差一點將哥哥推下去。
正義感爆棚的諾拉看到這幅場景,馬上就報告了附近的老師。
哪知道,當老師過去質問時,幾個男生直接懟老師,說老師管的太多,他們是好朋友,在相互打鬧而已。
見亞伯不做聲,老師也只好作罷。
但諾拉的小報告顯然激怒了這群霸凌者,他們開始將不滿變本加厲發泄到亞伯身上。
又是一個課間,廁所里不停傳來水聲,諾拉順著人群往裡面看過去,幾個男生正將亞伯的頭按在馬桶里,強迫他喝馬桶水。
諾拉大喊著想要制止,可那幾個男生根本不為所動,於是她只好又一次去報告老師。
結果亞伯卻說是自己玩水把自己弄濕了,全然不提自己被欺負的事情。
事後,他再次對妹妹強調,不要跟別人說這件事,尤其是爸爸。
為什麼?
不光是妹妹有疑問,作為觀眾也會覺得不可思議。
被霸凌成這樣了,為什麼還不願意尋求大人的幫助?
然而哥哥只是對妹妹解釋到,我不想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那麼哥哥口中的糟糕,到底代表著什麼?
但他的一味沉默卻直接導致了更為嚴重的霸凌。
他被人扔進了一米多高的垃圾箱裡,如果不是被及時被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終於這件事驚動了學校,驚動了家長。
雖然亞伯的爸爸很憤怒,但對方是未成年,你又能怎麼樣呢。
最終在學校的調解下,雙方家長達成了和解,那幾個男生也向亞伯道了歉。
看似整件事得了圓滿的解決,然而事情卻朝著另一個極端發展……
亞伯被孤立了。
儘管他才是受害者,但對那些無法正確認識霸凌這種行為的小學生們來說,他們覺得亞伯被扔進垃圾箱這件事太好笑了。
甚至吃飯的時候還去取笑亞伯身上的氣味。
沒人願意跟一個有味道的人玩在一起,除了諾拉。
她是妹妹,妹妹是一直支持著哥哥的,守護著哥哥的對嗎。
然而妹妹對哥哥的不離不棄,換來的「下場」竟然也是孤立。
諾拉新交的幾個朋友,因為怕跟亞伯扯上關係,於是就故意疏遠諾拉。
小朋友之間最傷人心的話,莫過於「我不跟你玩了」。
好不容易交到的朋友,好不容易融入的小集體,卻因為哥哥的「醜聞」一下煙消雲散了。
妹妹也開始懊惱起來,為了迎合那些小姐妹們,她也開始躲著哥哥,哪怕她知道自己已經是哥哥最後的朋友。
再聯想到哥哥曾經說過的「糟糕」,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強者是容易得到弱者的仰視,儘管這只是小學校園,孩子都是單純的,但這種單純往往是不加任何掩飾的。
儘管知道欺負別人不好,但多數人對強者依舊是羨慕,對弱者依舊是牴觸。
這也是為什麼亞伯寧願被欺負,也要和那些壞孩子們玩在一起。
只是因為這樣才可以獲得一部分「仰視」。
心理學上認為,小孩子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大部分都是為了獲得關注,想要提升自己的存在感。
雖然整部電影並沒有直觀地介紹兩個孩子的家庭。
但從他們父親臉上時常會出現的傷痕,從兩個孩子時而邋遢的裝扮,以及別人口中「為啥你爸爸不去上班」的疑問等,
都不難看出,孩子的生活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他們怯弱又孤僻的性格。
所以從某個角度去說,哥哥被欺負,其實是心甘情願的。
然而妹妹的破壞,讓他失去了這種殊榮,於是他開始效仿那些壞孩子,將暴力訴諸於其他人身上。
就像是一種傳染性的疾病一樣,亞伯從被霸凌者開始轉變成霸凌者。
他將塑料袋套在比他更靦腆的孩子頭上,然後拚命地傷害對方,以此獲取存在感,認同感。
雖然這只是一個發生在小學校園的故事,雖然在很多大人眼中,這些都是無傷大雅不值一提的小打小鬧。
但在孩子們心中,他們正在經歷著一種「認同」上摸索。
哥哥通過暴力去獲取認同,而妹妹通過孤立哥哥來獲取認同。
即便他們只是小學生,但正在演繹成人世界裡的黑暗一面。
但電影並沒有很殘忍的將這些孩子惡魔化,而是通過一個充滿愛的擁抱制止了即將發生的悲劇。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電影停在了這一刻,也許導演是想告訴我們,愛可以化解一切,但戛然而止似乎又在預示著並沒有那麼簡單。
「他還是個孩子」
可是孩子的行為,恰恰折射著這個社會最為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