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花溪 | 盧慧彬:小徑分岔的青石城堡

2024-10-31   雲貴高原生活指南

小徑分岔的青石城堡

文/盧慧彬

每年會有三四次,剛好有空閒,天氣也不錯,我便會說:走,去青岩。家人、朋友說,你怎麼又要去青岩?我說去逛、去玩兒、去吃呀,去青岩,需要什麼特殊的理由嗎?

無意中發現,古書里,青岩舊稱「青崖」。這讓我覺得很有趣,我們貴陽方言,現在不也還把「青岩」叫成「青崖」嗎?只是都不是普通話的發音,都押的是「ai」韻,看來方言是保留了古音的。本地盛產青色的岩石。工匠加工成大塊的方石或片岩,後來就成了當地人家的石垣牆,片石牆。成了街巷地面的青石板。又終築成了高高的城牆。古書上說,青,是黎明前天空的顏色。我想像是帶點灰黑,就是被歲月打磨得很光滑的腳下的青石板的顏色。青,是一種挺微妙的顏色。如汝窯瓷的天青色。大致是將雨未雨或煙雨剛停,那天空的顏色。長長的青石城牆,遠望又偏些白色,我又悟出「青」「白」兩色也是靠得近的。青岩,就是一個青石築就的城堡。

其實我去青岩,就是單純地想在那古城、古街、舊巷裡走一走,人好像也能靜下來。然而每次來青岩,似乎又都是來去匆匆。總覺得只逛了一小部分,沒盡興。

說來也奇怪,青岩能有多大點?但真的,你就是逛不盡。它是一個小徑分岔的青石城堡,像一個小小的又無限的迷宮,你無法窮盡它。你從不同的入口進入青岩。拐進不同的青石板街或小巷子。每次朝不同的方向轉彎,你都會逢著不一樣的風景。看似大同,卻各有異趣,能夠邂逅別樣的時空與生活。你會迷路,會沉浸其中,但最終又總會回到原點。無數的歷史瞬間與個人細碎的印象、記憶,不斷地疊加在一起。我穿梭其間,對背後的歷史與故事,不能清楚地知曉,卻又分明能夠感受得到。

這也是二十餘年間,我無數次「路過」 青岩,又無數次回返青岩的原因之一。一段青石板路,一條深巷,一扇老雕花木窗,一個院門口的石柱基,都是一個個時光的密碼,它們指向過往,又指向人類生活、情感、心靈的秘密,更指向一種不自知的美。

這個迷宮並不是西方抽象哲思中的叫人疏離、惶惑的迷宮,反而像博爾赫斯詩句中所寫的:「所有的一切失去了歷史和名字,只剩下溫柔」。人在其中走一走,會漸漸放鬆下來。

——本文節選自《青岩閒記》

來源:爽爽貴陽 秀美花溪

編輯:楊剛

二審:周發懿

三審:孫大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