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前幾天還寫了一片文章,標題是《藍牙耳機怎麼就不能追求音質了》,大概意思是說,以音質為賣點的藍牙而已僅僅是在藍牙耳機的領域去追求更好的音質,這種商業賣點其實迎合了非發燒友但卻追求音質的人士的需求,完全是合理的。之後就看到頭條給我推薦《藍牙追求什麼音質》之類的文章,大概意思就是科普了一下藍牙的編碼如何如何「達不到無損」,如何如何「談音質是偽命題」……
我只能一口長嘆。
如今的人,已經錯誤地把「追求音質」,和「追求極致的音質」混為一談的。而前者才是大眾意義上有效的行為,後者反而是一種偽命題。原因你無法拋開一定的限制條件而去追求極致的音質。你追求的極致一定是在某個限定的環境下的。不然就會出現發燒圈的一些笑話。
發燒圈存在著出了名的鄙視圈,那就是,玩音響的瞧不起玩耳機的,玩大耳機的瞧不起玩小耳機的……好了,只是現在,玩小耳機的可以瞧不起玩藍牙音頻的……僅此而已。所以什麼「藍牙追求個屁音質」,僅僅是拓展了鄙視圈而已。
你只有在一個同等的條件下,才可以對比設備的音質,那麼任何設備提升音質,明顯都是有價值的。舉個我自己體驗過的非常鮮活的例子。
最近我用的主力筆記本是Macbook Pro 16寸,沒有人會覺得筆記本的揚聲器是「追求高音質」的吧,但它的揚聲器的提升對我來說完全是飛躍式的。10多年前我就用Macbook Pro,但當時那個揚聲器的水平,我覺得你就算買個百來塊的可攜式藍牙音響,聲音都比那個乾癟的自帶喇叭好…純粹聽個響了。而信不信由你,如今的Macbook Pro的筆記本的自帶揚聲器的素質,完全是超越如今百來塊的藍牙音響的……你不配一個立體聲的藍牙箱,根本是打不過的,那我是不是省了買一對藍牙音響的錢?這個音質的提升對我體驗的提升難道不是飛躍式的嗎?我買Macbook Pro本身就不是為了追求獲得極致的音質,是人都知道幾百塊買對漫步者2.0聲音不可能比Macbook Pro自帶喇叭差,但如果我在無需額外任何投資的前提下,獲得一個完全匹敵立體聲便攜藍牙箱的聲音效果,而不是以前那種乾癟生硬的自帶喇叭的渣音質的話,那麼這個音質升級就完全是有效的……
畢竟你對比的對象,必須是筆記本同類啊……你跟手機比,那鐵定是筆記本自帶的喇叭音質好啊……但你跟傳統2.0比,後者想輸都難不是嗎?
總有人看到藍牙談音質就拿無線耳機出來嘲笑一番,「藍牙耳機有什麼音質可言?」,然後腦袋裡一根筋,「藍牙碼率限制,不可能達成無損」,問題是這和追求高音質有什麼關係呢?藍牙可以不追求音質的極致,所有的設備都不追求音質的極致啊……這問題最後會回到鄙視鏈的問題一樣,你掏出一條2450塊的Noble Focuks Pro說,「我這個是藍牙耳機音質天花板」,很快就會有人掏出一條有線的舒爾SE846,「我這個把你秒成渣」,那我拿一副頭戴的AKG K712pro,是不是也可以說把你任何入耳秒成渣?那你玩真力8030是不是可以來一句「我秒殺大奧」?不覺得這對話之間的人,腦袋有問題嗎?這不是口嗨是什麼?
音質的提升,一定是相對的。不是相對,本身就沒有意義,藍牙耳機本質已經是有源耳機了,而一般的有線耳機就是無源耳機,起碼不該放一個品類比較。
所以絕大多數人會丟出一句,「入耳式追求什麼音質,頭戴耳機還行」,「耳機追求什麼音質啊,音響才行」,僅僅是口嗨而已。可能是看不慣小小的耳塞,動輒幾千數萬,可能真的是習慣了音響自然的音場,無法接受有閉塞感的耳機,無論是什麼原因,他們的鄙視鏈根本不在一條賽道上,也就不成立什麼「音質」提升了。
不可否定,確實有廠家喜歡混淆一些概念進行宣傳,擊破廠家的謊言是真,但技術的進步總是服務於市場的,市場有需求,廠家才會跟進,說明無論哪個設備圈子,確實有人追求音質,才會出現「主打音質的藍牙耳機」這種品類,不是嗎?所以與其戳破什麼音質的謊言,不如搞清楚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b2b418b8699999606798b05a68f9d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