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我來看看您,今天立秋了,天氣會逐漸轉涼,您多注意身體,有什麼事情就隨時給我打電話,我電話24小時開機。」8月8日下午,石家莊市裕華區塔冢社區的「老樓長」張梅芝來到了塔冢新村一區1號樓馮書愛家,看到老人身體狀況良好,她也就放心了。
50歲的張梅芝是塔冢社區21個樓長中最年長、服務時間最長的樓長。「我從2000年開始當樓長,算下來都23年了。」快人快語的張梅芝笑著說,她母親曾在塔冢社區做計生工作,多年來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她願意盡己所能為社區治理出份力。「最初,我們社區沒改造時,家家戶戶都住二層樓,我那時當片區長。後來大家搬進了樓房,我當一區1-4號樓的樓長,為181戶居民服務。」這位土生土長的塔冢社區居民坦言,看著社區翻天覆地的變化,她逐漸意識到,社區硬體提升了,樓長服務也得跟得上。因為在她看來,樓長是社區與居民聯繫的重要橋樑,是社區治理不可缺少的好幫手。
「我們積極探索社區治理新舉措,將樓長隊伍自治服務與網格化管理有效融合,充實網格服務和管理力量,豐富社區治理新方法。推動樓長隊伍的建設和管理,使樓長明晰自身職責,協助社區幹部做好居民群眾服務工作,當好社區的宣傳員和服務員。」塔冢社區黨委書記馮輝東說,該社區目前共有21位樓長,張梅芝是盡職盡責的樓長之一。
張梅芝的好,居民也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張姐是個好樓長,她關愛特殊人群,時常看到她入戶看望獨居老人,逢年過節還給特殊家庭送慰問品。」「上次暖氣跑水發生鄰里糾紛,張姐樓上樓下不知道跑了多少次,最終讓雙方握手言和。民調工作不好做,我挺佩服她的。」採訪時,住在1號樓的一位居民不停地誇讚張梅芝。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自從2016年當上塔冢一區1-4號樓的樓長,小區181戶居民家的情況,她都了如指掌。「住在一個社區,就是一家人,只要居民有需求,我們能幫都幫。」張梅芝說,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她組建了微信群,建立了業主檔案,「居民的訴求,如果我解決不了會及時上報。我覺得想要當好樓長,就要對這份工作保持熱忱,把居民當家人,時時刻刻掛心上。」張梅芝深有感觸地說。
社區樓長是紮根城市基層治理的小幫手,實現社區與小區的互聯互通共建。這兩年,為更好地發揮樓長作用,宣傳優秀的塔冢社區文化,塔冢社區還組織了文明宣講等活動,通過組織參與文化活動,激發居民主體意識,提升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下一步,塔冢黨委將繼續通過創新治理模式、整合轄區資源,實現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馮輝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