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人品和功績,「晚清四大名臣」誰是書法第一人,網友:很難評

2023-08-05   書法網

原標題:不談人品和功績,「晚清四大名臣」誰是書法第一人,網友:很難評

「鴉片戰爭」打開了大清的國門,沉醉在小農經濟自給自足中的人們懵了。面對堅船利炮和各種工業產品,一切仿佛都變得不堪一擊,為了「救亡圖存」,一批有識之士開始「師夷長技以制夷」。晚清這七十年,出現了四位挽救時局的政治家,他們也被譽為「中興四大名臣」,即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和張之洞。

曾國藩書法

他們是傳統文人出身,辦洋務、平叛亂、收失地、促和談,每個人都是「裱糊匠」。除了左宗棠,另外三位都收穫了正反截然不同的評價。我們今天不討論他們的政治得失和人品好壞,單純比比書法,看哪一位能排在「四大名臣」之首。

曾國藩書法

曾國藩,嘉慶十六年(1811年)生於湖南長沙的一個耕讀之家。相傳他年幼時並不聰明,要把書讀上幾十遍才能記住。也許是「笨鳥先飛」,曾國藩格外用筆,讀書寫字花費大量時間,積累了深厚的基礎。曾國藩書法歷經三大階段:「文正一生凡三變,書字初學柳誠懸,中年學黃山谷,晚年學李北海而參以劉石庵,故挺健之中,愈饒嫵媚。」

曾國藩書法

以柳公權起步,進而學唐宋諸家,參以前輩劉墉,他的字形成了挺拔勁健而不失妍美的風格。總得來說,曾國藩身處晚清,受到帖學、碑學和士大夫「館閣體」三方面影響。五十歲以後,曾國藩書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曾國藩書法

曾國藩自述:「日內思作字之道,剛健、婀娜二者缺一不可。余既奉歐陽帥更、李北海、黃山谷三家以為剛健之宗,又當參以褚河南、董思白婀娜之致,庶為成體之書。」因此,從曾國藩的行書、楷書中可以看出,其字起筆往往斂鋒逆入,行筆筆筆中鋒,但筆畫使轉自然圓活,結字以縱取勢,飽滿靈動。

曾國藩書法

這便是取歐陽詢、柳公權結字之瘦硬,與褚遂良、趙孟頫、董其昌筆畫、行筆之窈窕遒媚,綜合化用之下,大字剛柔並濟,法度嚴謹,用墨酣暢淋漓,字中廟堂氣十足。

左宗棠書法

左宗棠,嘉慶十七年(1812年)生於湖南湘陰縣,他留意農桑之事,鑽研輿地兵法,並以書法為樂。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壯舉,讓他收穫了「民族英雄」稱號,也是四大臣中名聲最好的一位。左宗棠受哥哥左宗植影響,以李邕《法華寺碑》啟蒙,繼而學習顏真卿、柳公權、「宋四家」等人法帖。

左宗棠書法

曾有人評價左宗棠的字「文襄公行書出清臣、誠懸,北碑亦時湊筆端,故肅然森立、勁中見厚。」他以行、楷書最佳,吸收北碑楷書與唐楷筆法。相較於曾國藩的字,左宗棠同樣方圓並用,但他的字轉折處稜角鮮明,頗有碑刻的金石氣,結字也更為瘦硬緊實。

左宗棠書法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繼續介紹李鴻章和張之洞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