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讀懂《關於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完善占補平衡的意見》

2024-10-21   雲貴高原生活指南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完善占補平衡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意見》重點圍繞全面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全力提升耕地質量,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調動農民和地方保護耕地、種糧抓糧積極性,積極開發各類非傳統耕地資源五個關鍵實招,細化明確相關政策要求。

《意見》堅持量質並重、嚴格執法、系統推進、永續利用原則,提出耕地保護主要目標:落實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全國耕地保有量不低於18.6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15.46億畝,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耕地保護責任全面壓實,耕地質量管理機制健全,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嚴密規範,各類主體保護耕地、種糧抓糧積極性普遍提高,各類耕地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支撐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農業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圍繞全面壓實耕地保護責任,《意見》強調堅決穩住耕地總量,持續優化耕地布局,嚴格開展耕地保護責任考核。逐級分解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落實到地塊並上圖入庫,確保耕地保護紅線決不突破。南方省份有序恢復部分流失耕地。全面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省級黨委和政府對本省域內耕地保護負總責。對突破耕地保護紅線等重大問題實行「一票否決」,嚴肅問責、終身追責。

立足全力提升耕地質量,《意見》要求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耕地灌排保障體系建設,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加強退化耕地治理,抓好鹽鹼地綜合改造利用,實施有機質提升行動,完善耕地質量建設保護制度。

針對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意見》提出改革占補平衡管理方式,完善占補平衡落實機制,加強對補充耕地主體補償激勵,健全補充耕地質量驗收制度。將非農建設、造林種樹、種果種茶等各類占用耕地行為統一納入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補充耕地堅持以恢復優質耕地為主、新開墾耕地為輔的原則,各類實施主體將非耕地墾造、恢復為耕地的,符合規定的可作為補充耕地。堅持「以補定占」,在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前提下,將省域內穩定利用耕地凈增加量作為下年度非農建設允許占用耕地規模上限。建立占補平衡責任落實機制,國家管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耕地總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加強對省域內耕地占用補充工作的統籌,市縣抓好落實。生態脆弱、承擔生態保護重點任務地區的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由國家統籌跨省域集中開墾,定向支持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結合實際,分類分主體制定耕地開墾費等費用標準並及時調整,統籌安排資金用於耕地保護與質量建設。農業農村部要會同自然資源部出台補充耕地質量驗收辦法,完善驗收標準,強化剛性約束。

為了調動農民和地方保護耕地、種糧抓糧積極性,《意見》明確提高種糧農民收益,健全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利益補償機制,加強撂荒地治理利用。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完善價格、補貼、保險政策,實施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增加糧食種植比較收益。加大對糧食主產區支持力度,實施耕地保護經濟獎懲機制。摸清撂荒地底數,分類推進治理利用。

在積極開發各類非傳統耕地資源方面,《意見》要求充分利用非耕地資源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在具備水資源條件的地區,探索科學利用戈壁、荒漠等發展可持續的現代設施農業。

此外,《意見》強調加強黨的領導,嚴格督察執法,建立健全耕地保護「長牙齒」硬措施工作機制,以「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處各類違法占用耕地行為。

來源|i自然APP

編輯|吳雨晗

二審|張

編審|李奇松

投稿郵箱 | gzzrzy@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