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的大秦丞相甘羅最後結局如何?

2023-12-09     彤陌紅塵

原標題:十二歲的大秦丞相甘羅最後結局如何?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歷史上可能沒有比小小的甘羅出名更早的人了,年僅12歲就位列秦國丞相的的高位,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甘羅後來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像甘羅這樣的年紀輕輕就能位列高位,這一切也只能發生在秦國,除了秦國當時沒有第二個國家有這樣的土壤。

戰國時代各個國家都在變法,所謂的變法就是改變原有的體制,因為舊體制已經嚴重的效率不足,不適應戰國時代那種激烈的國際競爭。

所謂的舊體制,就是貴族把持的政治,他們世代占據高位,能力又不怎麼樣,變法就是要改革這些制度,啟用有能力的人,這樣必然會觸動舊貴族的利益。

而戰國里變法最成功的是秦國,儘管商鞅最後還是死了,但是他的變法事業卻被繼承了下來,因為秦國大部分人都能從變法中獲得好處。

秦國的法律總結出來就一條原則,你有功就可以升官加爵,有多大的功加多大的爵,不看你的出身不看你的國籍,當時秦國吸引了大量的外國人才為秦國服務。

打破原有的身份體制,完全按照軍功的大小給你加爵,也正是在這樣的體制之下,才可能出現甘羅這樣的人。

甘羅是秦國左丞相甘茂的孫子,有了大環境,你跟對人也是很關鍵的,甘羅自幼就很聰明,這樣聰明伶俐的小孩,很小就進入了呂不韋的府邸做門客,這也正跟當時呂不韋大肆招攬人才有關。

不過公平都是相對的,能這麼小進入呂不韋的視野,要說完全沒有祖上的推薦和影響,那可能連魯豫都不信。

甘茂死的時候,甘羅才十二歲,咋呂不韋那裡的職務是少庶子,甘羅的高光時刻是他勸說張唐赴燕國為丞相,並且出使趙國,迫使趙國割讓了十幾座城池,因此立了大功。

甘羅是個非常善於說話的人,他正是憑藉著出色的口才完成了小小年紀就立大功的偉業,當時的國際局勢很複雜,秦國想聯合燕國攻打趙國,於是想讓張唐去秦國做宰相。

但張唐這個人害怕不想去,於是甘羅自告奮勇去勸說他,甘羅說話很直接,所謂對不同的人,說話方式都不一樣,對張唐這樣的人,直接挑明利害關係。

甘羅上來就跟張唐說,你跟白起相比,誰的功勞能力更大呀,白起那是戰神,張唐當然說能力不如他,甘羅接著說,白起因為不停丞相范睢的話,結果被殺,如今呂不韋丞相權力遠超范睢,你覺得你的下場會如何呢。

張唐聽了這話,趕緊去了燕國,說話趕緊利落,直逼要害,張唐一走,甘羅就遠赴趙國,他要完成另一項謀略,那就是支持趙國打燕國,這就是戰國時代爾虞我詐的表現,秦國的目的很明確,你們相互之間打的越凶,對我越好。

甘羅對趙悼襄王說的話很有邏輯,層層下套,甘羅說最近燕國和秦國關係很好呀,太子丹在秦國做認知,張唐也去了秦國做宰相,他們兩個兩個聯合起來,要攻打你們趙國呀。

說的句句都是事實,緊接著甘羅給趙王出了主意,不如你送五座城市給秦國,我回去讓大王把太子丹送回燕國,秦燕斷交,秦國支持你打燕國,打下的城池分我一點就可以。

結果趙國居然同意了,先是送了五座城,接著趙國又攻打燕國得了30座城池,送給秦國11座,這樣秦國不費任何的力氣,就得到了16座城池,甘羅的功勞不可謂不大。

甘羅也因為此次功勞,被封為上卿(相當於丞相),封賞田地、房宅,但可惜的是甘羅就像一顆流星,划過天際從此消失於史書中。

在電視劇《大秦賦》中甘羅是被呂不韋殺了,個人覺得這樣的猜測是很合理的,按理說甘羅這樣級別的人物,年紀又小,在日後的秦滅六國的戰役中,應該會有出色的表現,但史書上卻一字未提,很可能是因為什麼是突然消失了。

呂不韋後來也被清算,手底下的人也被秦始皇打壓,甘露作為呂不韋的人,死在打壓呂不韋事件中也是有可能的。

小天才也許常有,當時能讓天才盡情發揮的空間卻不常有,甘露是幸運的,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巨大的成就,放在別的國家可能也就是個聰明的小屁孩,什麼也做不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a9a845f11cde3fdf7a6d0d3698bea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