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們創造的奇蹟⑥】我國成全球唯一同時掌握兩種煤制油技術的國家

2023-04-12   光明要聞

原標題:【這些年,我們創造的奇蹟】我國成全球唯一同時掌握兩種煤制油技術的國家

煤制油年產能已超900萬噸

我國成全球唯一同時掌握兩種煤制油技術的國家

【這些年,我們創造的奇蹟】

光明日報銀川4月11日電(記者王建宏、張文攀)黑乎乎的煤炭能「煉」出清亮亮的柴油?沒錯!作為世界上唯一同時掌握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和直接液化兩種煤制油技術的國家,我國目前煤制油年產能已超900萬噸,相當於遼河油田一年的原油產量。從實驗室打通全部工藝流程,到千噸級工業中試,再到工業化示範,我國以自主創新打破了國外少數國家對這項技術的壟斷。

「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國情。當前,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為確保能源安全,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科學家就致力於對「人造石油」的探索。

本世紀初,「煤制油」被列為中科院首批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得到863計劃支持。2009年,內蒙古鄂爾多斯16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範裝置試車成功;2013年,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400萬噸/年煤制油項目開建;2017年,內蒙古伊泰杭錦旗120萬噸/年、山西潞安100萬噸/年兩個百萬噸煤炭間接液化項目相繼建成……

在占地560公頃的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煤制油項目基地,記者了解到,這裡就像一個巨大的國家示範實驗室,承擔了37項重大技術、裝備及材料自主國產化攻關任務,建設期間雲集了國內頂尖的設計、製造和施工單位。作為全球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煤化工項目,這裡僅鋪設的管道就達3728公里,超過北京至銀川距離的3倍,鋼結構總量26萬噸,相當於6個「北京鳥巢」。

在這裡,我國科技人員已進行了585項技術改造,突破氣化、變換、合成、空分等技術瓶頸。首創高溫漿態床費托合成工藝,實現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重大裝備及材料國產化,打破國外壟斷;3000噸級單噴嘴加壓氣化技術領域填補國際空白;自主研發「神寧爐」,從過去氣化爐只能吃「精糧煤」到通吃各種「雜糧煤」,實現由進口到出口的逆轉……「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目前,已連續兩年實現滿負荷生產,2022年創下日產12373噸的新高。

與此同時,我國「煤制油」的直接液化技術也取得新突破——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建成全球首個100萬噸/年煤直接液化項目基礎上,2022年,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研發的「煤直接液化二代技術」通過驗收,可設計、建設單系列200萬噸/年煤直接液化裝置,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一項技術走出實驗室,實現商業化大規模生產極為不易。哪怕頭髮絲大小的缺陷,也足以影響整體項目成敗。」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煤制油分公司總經理李曉東說,「這對我國創新能力、製造水平、施工技術、工人技能等都是一個全面檢驗。沒有綜合國力的整體提升,根本不可能實現!」

《光明日報》( 2023年04月12日 01版)

[ 責編:曾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