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日訊 1月31日,記者走訪多家商場發現,賣場的顧客並不多,隨著線下門店人流量減少,各商超開始發力線上,開發小程序,朝著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方式轉變。
多數人選擇宅家備年貨
「每年這個時間,父母早已奔赴各大商場開始儲備年貨,他們會貨比三家,看質量問價錢,今年不同的是,老兩口去了一趟超市,學會了線上購物,聽說是商超營業員教的。」家住讓胡路區陽光佳苑的孫怡表示。
孫怡說因疫情原因,全家人除了工作外,基本不怎麼出門,眼看著過年了,父母有些著急,擔心儲備的食材不夠,老兩口便去附近的商超,想一次性多買點兒年貨。
逛超市時,營業員給他們推送了超市的一個線上購物APP,並且幫忙下載安裝到手機上,還熱心地教兩位老人如何使用。 「最讓兩位老人高興的是,因為是線上新用戶,超市當日還免減了20多元錢。」孫怡對記者說。
這幾天,孫怡的父母通過手機就能了解超市商品的價格,相中啥買啥,而且購物到超市的規定數額,還有專人將商品送上門,兩位老人直呼,真是太方便了。
家住西賓小區的趙阿姨,這幾天也學會了網上購物,今年的年貨,都是她在網上訂購的。
她告訴記者,她和女兒家住前後樓,她還順便給女兒帶出來一份。
「現在各大商超都有線上購物小程序,非常方便,不用像以往一樣,還得自己跑好幾個超市去購物,非常方便。」趙阿姨說。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與往年不同的是,去商超的人少了,但線上銷售額卻增多了。
我市各大商超貨品充足
眼下,按照以往的常態,市民應該開始儲備年貨了,但記者走訪幾家大型商場後發現,線下購物的人並不是很多。
1月31日,在讓胡路區一家購物商場,記者看到,門口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到位,進門掃碼、專人測溫,現場秩序井然。
但與以前春節前夕的客流量相比,如今商場內,顯得冷清了很多。
在一家運動品牌專營店,一對情侶正在選購運動鞋,小伙子表示,元旦過後,這是他和女友第一次出來逛街。
「這雙鞋,我倆本來是在線上選購的,但沒有合適的碼,所以才來線下看看。」小伙子笑著說。
隨後,記者又來到另一家大型超市,貨架上各類商品與平時一樣,依舊琳琅滿目。
在生鮮蔬菜區域,貨架上貨品滿滿,白菜、蘿蔔、茄子、土豆、大蔥、芹菜等市民們常買的蔬菜供應充足。
一位正在購物的市民告訴記者,本以為春節前會出現搶購風,沒想到這麼平穩,商品種類豐富,想買的東西基本能買得到。
採訪中,一位商超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和往年春節相比,今年線下購物人群明顯減少,反而線上購物人群增多了,他們也把力量集中在線上購物,市民購買的物品,他們會保證新鮮,第一時間送上門。
多數商超「轉戰」
線上賣貨為顧客送上門
記者了解到,近段時間,為滿足顧客「少出門」需求,多數商超推廣線上購物模式,除了支持線上下單配送、跑腿代購服務,還將商超內商戶門店的店長微信向市民發布,讓市民可以線上添加商戶,諮詢購買門店裡的服裝、食品等。
「對於食品類的,接到訂單後,我們一般要求揀貨員在10分鐘內為顧客挑選備貨完畢,以保證能在1小時內送到顧客手中,讓顧客在家裡就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一家商超賣場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採訪中一家商超的負責人表示,線上購物將是一種持久的銷售模式,疫情期間,它不僅給市民帶來了生活保障,也避免了人員近距離接觸,非常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