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宛央 來源公號 ╳宛央女子
配圖 ╳ 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____
今天要寫的不過是生活中非常小的一件事,但因為讓我思考了好幾天,所以決定和大家分享一下。
來成都兩年了,大部分生活都很適應。
吃,這裡偏辣,但碰巧我是無辣不歡的人,遇到很多傷心事,都會去吃一頓火鍋,心裡不停告訴自己,沒關係,沒有什麼不是一頓火鍋能夠解決的,如果不能,那就再來一頓。
住,哪裡都一樣的,只要你願意花錢,就可以住的很舒適。
成都又比較偏文藝,全城的人都愛讀書、喝咖啡、買花、看電影,還有健身。我家附近,一個街口一個星巴克,方圓3公里內,至少5家電影院,西西弗書店和言又己書店也是隨處可見。
所以在成都生活,我每天都會收穫一些小確幸,成都是為數不多的,既有大城市節奏又有小城閒適的一個地方。
如果非要說不適應,那就是洗澡。
我是北方人,北方人洗澡有個習慣,那就是一定要搓澡,如果沒搓,就覺得沒洗,渾身不舒服。所以在北方城市,洗浴中心是隨處可見的。
成都不一樣,成都是西南城市。我剛來這裡的第一個月,就發現根本找不到那種帶搓澡的洗浴中心,我和成都本地的朋友吐槽這件事,她很是不解,說洗澡在自己家裡洗不就好了,讓別人給自己搓澡不是很彆扭嗎?
然後她繼續忙她的,我繼續全城尋找洗澡的地方。
後來,終於在離家幾公里遠的地方,找到了一家東北人開的溫泉中心,一個小型溫泉+洗浴+搓澡一體化的地方,和他們店裡員工聊了之後,才知道之所以開成這種形式,是因為如果只有洗澡和搓澡,本地人根本不會來,溫泉是一種吸引客流的形式。
從此以後,就常常來這個地方。泡個溫泉,打個撞球,然後搓個澡回家去。
一直以來都沒什麼特別的事,直到上周,我和一個不認識的女孩,碰巧幾乎同時走進了搓澡的地方,引起了搓澡阿姨們的一場掐架。
按道理講,其實那個女孩是比我先進來的,只是她進來後交待了某個阿姨(為了方便敘述後面我用A阿姨代稱)一聲讓她等會兒,然後去上了個衛生間。
等她從衛生間出來,我剛好比她快一步也進來了。
那個女孩很自然地就去找A阿姨了,我呢,則由B阿姨招待。可是,當我對B阿姨說我是在網上買的套餐券之後,B阿姨不樂意了。
因為阿姨們搓澡不光是有工資的,還有提成,一般來講,用套餐券的話,阿姨們拿到的提成,不如到店自付的多。
所以這個B阿姨就開始拿規則說事(其實我覺得是找事),她要求和A阿姨換顧客,因為得按順序來,既然我先來,A阿姨作為先上工的那一個,就必須先為我服務。
A阿姨就和B阿姨解釋,說她負責的這個顧客確實比我先來,只是上了個衛生間而已。但B阿姨不依不饒,非要堅持說得按進來搓澡的順序,這個B阿姨呢,相對比較年輕,看起來就是那種很能說會道的人,一下子就把店裡其他阿姨籠絡了來,集體指責A阿姨不守規矩。
連那個剛剛上衛生間的女孩都有點看不過去了,解釋道,我確實專門和這個阿姨說過的。但B阿姨就是堅持A阿姨不對,竟然反過來逼問人家那個女孩:「你說你是專門找她的,那你說,她的工號是多少?說不出來就是不行。」
氛圍一下子特別尷尬。
我估計那女孩和我心裡一樣不舒服,拜託,我們是顧客,不過是來洗個澡而已,至於為難我們嗎?
最後的結果是A阿姨做了讓步,B阿姨樂滋滋地丟下了我,去給另外一個女孩搓澡了。
我欣賞A阿姨的一點是,儘管我知道她心裡是委屈的,但是她並沒有敷衍我,還是很認真地完成了工作。
我那天原本的確只是想搓個澡的,但一瞬間覺得老實人不應該這麼被欺負,所以搓完澡的時候,我就對阿姨笑了笑,說,要不來個蘆薈SPA,再貼個面膜吧。
阿姨很高興,一直對我說謝謝,謝謝。
當然,她也有得意之色,我準備走的時候,聽見她對B阿姨說:「讓你搶,結果怎麼樣,不還是干搓了個澡嗎,不該是你的,那就怎麼都不是你的。」
結果,兩個人差點又打起來,但我已經不關心了,只想快點逃離這個地方。
而那個被B阿姨搶過去的顧客,後來出門的時候我們碰巧又遇見,她說,其實我原本還打算做個身體SPA的,但是實在不喜歡她們為了那麼一點小利益忽略顧客的心情,所以搓個澡也就算了。
我倆彼此都點了一下頭,然後我對她說:「這恐怕是我最後一次來這個地方了。」
她說:「我也是。」
這件事情,後來讓我想了好幾天。
我和老公說,真的想不到,一個洗澡的地方,也有這麼多勾心鬥角。但後來想想,人性的深淵,不就是存在於每一個地方嗎?就像人性的高光一樣。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刀光劍影無處不在。但更重要的是,人們得會作出選擇,有些時刻,就是萬萬不能拔劍的。
這個事情里的這些阿姨,縱然B阿姨不招人喜歡,A阿姨人品沒太大問題,但她們共同犯下的一個錯誤是:不應該把顧客攪和進她們的鬥爭中。
她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站在那個溫泉中心裡,她們的身份不再只是她們自己,更代表著一家公司的形象。
可她們毀掉了這個形象。我想,如果我是老闆,知道了這件事情後,誰都不會再留。或許A阿姨還是會覺得她委屈,可如果她能跳脫出來,站在一個顧客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情,其實她就會知道她並不無辜。
這也讓我反思,我自己在為人處世方面,是不是也時常會忽略掉別人的感受。
愛自己多一點是沒錯,但問題是,在這個世界,我們都不是孤立的個體,愛自己的同時,考慮到別人的處境,是不是也是我們的一種責任?
本期作者:林宛央。瀟洒派生活者,暢銷書作者,未來知名編劇。一個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卻過得比誰都瀟洒的姑娘。忌矯情,治拎不清,喜歡你的不盲從。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qiuxiangjie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