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青年代表分享故事:青春,在戰「疫」中綻放

2020-04-29     東南網

東南網4月2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儲白珊)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成為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90後」「00後」披堅執銳、一往無前,蓬勃的青春力量涌動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28日,我省舉行第三場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記者見面會,省政府新聞辦和共青團福建省委共同邀請7位戰「疫」青年代表來到新聞發布平台,分享他們的戰「疫」故事。

火線上激揚青春力量

青春是什麼樣的?在「95後」護士邱婉婷眼中,青春就是輕輕鬆鬆沒煩惱,但突如其來的援鄂任務讓她重新審視青春該有的模樣。

邱婉婷是福建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漳州市人民醫院護士,初到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面對數量龐大的新冠肺炎患者,她壓力山大。一次給一位「90後」患者扎針,第一次沒紮好,她跟患者抱歉說穿著防護服的自己是「一個行動不靈活的大白」,沒想到聽到患者「大白的卡通形象在我心裡就是希望」的回答。

那一刻起,她每天盡最大努力把快樂帶到病區的每個角落,帶給每位患者。「把病人當作自己的叔叔、嬸嬸、哥哥、姐姐,相互鼓勵,共戰困難。我也因為這段經歷而成長。」邱婉婷說,「青春不單單是快樂,更應該有一份責任與夢想,這就是我青春該有的模樣。」

3月初,境外疫情快速蔓延,外防輸入新戰役打響。福州機場邊檢站執勤業務四隊檢查員柯偉龍主動請纓,站上查驗台。自防疫工作開展以來,經他查驗的確診旅客已有4名。「每次到負壓隔離倉為發熱旅客辦理入境手續,我都能從旅客的表情中看出他們的恐慌。那時候,我的心情也很複雜,有害怕,但更多的是希望他們平安無事,順利通關。所以,每次我都邊查驗邊安撫旅客,讓他們堅信我們強大的祖國,一定能帶你們回家!」柯偉龍說。

打擊涉疫詐騙是疫情防控期間公安幹警的重要任務之一。福建警察學院偵查系2018級在校學生林爍,在仙游縣公安局刑偵大隊見習期間放棄了春節假期,支援一線。「秘密摸排、不分晝夜地蹲守、頂著未知的風險進行抓捕、及時審訊,這些我都沒怕過。唯一怕的是萬一我不幸『中招』了,那我們隊的警員都得隔離,那隊里的工作該怎麼辦。」林爍說自己這麼做有「私心」,「我的父親是一名從警20年的老刑偵,這一次我和父親一起並肩戰鬥,他是我的父親,是我的師父,也是我的戰友。疫情期間,刑偵一線風險比平常大得多,我選擇和他一起,向他學實戰經驗的同時,還可以看著他,在必要的時候,我還可以頂在他的前面。『00後』已經長大,也該我們挺身而出了。」

青春「後援團」的力量

在抗疫一線戰鬥,家人始終是「勇士」們最深的牽掛。這個史上最長的寒假,全國各地1400多名福大學子參與到「前線有你,後方有我」千人支教項目當中,居家當上了「雲老師」。

福州大學2018級財務管理專業學生俞悅是該項目數據組負責人,在她的電腦里,儲存著1429條輔導需求信息。「一條數據就代表著一個家庭、一名志願者,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要完成數百戶家庭的匹配、數千份信息的整合,一點都不能馬虎。」她說,「疫情隔離了交往,卻不能隔離我們志願奉獻的心。」

還有一群年輕人在指尖上戰「疫」。團省委「青春福建」融媒體中心編輯唐露便是其中一位。「疫情期間容易產生恐慌情緒,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信息碎片化。我們把各類信息整合起來,提供諮詢一站式服務,比如在微博開通#福建疫情地圖#話題,每天整合省內各設區市疫情相關信息進行集中播報,比如及時尋找權威發布,整合信息進行闢謠。」唐露說,「許多青年朋友已經習慣了有事第一時間找『團團』,所以我們更要在關鍵時刻擔起服務青年、引領青年的重擔。」

同齡人的親和力

疫情之下,成年人都難免心理焦慮浮躁,許多閒散在家的邊緣青少年比平時更加需要溫暖的引路人。福州市台江區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督導助理陳媚給自己的任務,就是用專業服務引導處在「岔路口」的青少年穿過「迷霧」,甚至把疫情的特殊經歷轉化成這些青少年成長的德育素材。

「我們先是組建心理疏導隊,開通24小時心理防疫求助熱線,每天上線為青少年宣傳防疫知識,在逐漸得到回應後,又組建了由20多名邊緣青少年組成的線上志願小分隊,讓他們加入到防疫宣傳工作中來,通過志願服務提升防控意識並幫助他人,實現助人自助。」陳媚說,「我們在線下服務過程中,不僅是我們為青少年家庭提供幫助,還得到他們防疫物資等方面的支持。這種在共同抗疫過程中變得更加緊密的情感,將激勵我堅守在專業的道路上,堅持自助助人,以愛心傳遞溫暖,用生命影響生命。」

眾志成城的抗疫力量,還通過一群特別的「翻譯官」傳遞到台灣。廈門啟達台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職員劉信愔便是其中一位。

劉信愔所在的企業是服務台灣青年的企業,從管理層到運營人員,各部門都由兩岸的小夥伴組成,共同為台青提供服務。2月中旬,回台灣過年的她不顧親友的擔憂,毅然決定返回大陸復工。「一則,我要和我的小夥伴們同進退;二則,我要回到崗位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心思在工作中——藉由新媒體工具對台灣民眾發聲,告訴他們疫情中大陸真實的情況。」

劉信愔和同事們策劃了「台享抗『疫』特輯」,將資訊整理成懶人包的形式,用台灣青年熟悉的語言習慣來表達。「一般是文辭語句的重新組織。另外,我們也設計台味十足的對話,通過簡短的對話提綱挈領地告訴台青讀者該篇文章的重點。」她說,「我們發布或者轉發信息,不只是為了讓台灣青年『看到』,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看懂』。這些努力並不徒然。許多台青由此得知了信息,知道返陸復工的路要怎麼走,知道大陸的疫情並非傳聞中那麼可怕、那麼嚴重,也因此陸續回到他們的工作崗位上。如同疫情終究會被撲滅,台灣民眾也終能看見更真實的大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Wqaw3EBfwtFQPkdNp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