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前,怎麼沒人告訴我這些

2019-12-01     醫學界兒科頻道

35個媽媽分享的真實產後經歷

成為母親是一個神奇的事情。畢竟,還有什麼比當媽媽更能顯著改變一個女性的呢?

但,懷胎九月,生下寶寶僅僅是開始。你接下來要做的不只是照顧一個新生命,還需要做好產後護理,應對哺乳期可能出現的漲奶、堵奶、回奶、追奶、乳頭皸裂、潰瘍、夜奶……

信息時代,各種育兒書還有網上有各種形式的科普都在教你如何成為新手辣媽。但除非你真正經歷過,否則再多的指導建議也是紙上談兵。

那麼,為什麼不聽聽別人的真實經歷呢?

最近 Verywell Family Facebook community 上便有一群媽媽分享了自己在生完孩子、成為母親後的一些經歷——從艱難的身體康復到情緒調整,再到各種美好的小瞬間。

1 真希望有人能提前告訴我當媽媽的糟糕一面。

它不會改變任何事情,我仍然會愛我的孩子勝過一切。但至少能讓我有所準備!

——AMBER KELLY

很多時候,准媽媽們並不知道「卸貨」除了意味著寶寶生出來了,還會發生什麼。比如「產後極刑」壓肚子、切口疼痛、第一次艱難下床……

2 不要默默忍受痛苦或感到羞恥,我們的寶寶需要我們在最不堪重負的時候保持健康。

——BRITTANY WILLOW MAYER

雖然產後數周到數月內,包括產婦在內,全家人的精力大都集中在新生兒上,但你也不能忘記照顧好自己。當你感到痛苦、想要休息、需要幫助時就直接表達出來。

3 自然分娩後,第一次淋浴看起來就像謀殺現場!

——KRISTIN MALDONADC

學習帶娃本身就很辛苦了,再加上惡露不斷,真的會超級影響心情。

正常情況下,惡露會持續4~6周。不過,寶寶哺乳時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這有利於惡露排出。

但如果這段時間出血總是很多、呈鮮紅色,或伴有發熱、下腹痛等表現就需要及時就診。

4 放下這段產後經歷,接受現實,太難了!

——LORRAINE RUPE

生下寶寶之後才能真正知道成為媽媽究竟意味著什麼。也許與你期待的完全不同,也許你第一步就敗在了母乳喂養上,也許你覺得這完全不像你了……

不論經歷如何,「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需要鎮靜。」嘗試著去接受它。

5 準備一些通便的藥吧!

沒有人告訴我,即使是剖腹產,產後排便也這麼難。簡直疼死了!為了拉出一坨便便,我蹲了一個小時,而我的寶寶就在隔壁房間尖叫。但我已經拉了一半了,不能停下來(去安慰TA)。

——ASHLEY BARK

產後因為臥床休息、食物缺乏纖維素、加之腸蠕動減弱,產褥早期腹肌、盆底肌張力降低,很容易發生便秘。建議你要多吃些蔬菜,同時早點下床活動。

6 你(可能)會永久地尿失禁。大笑、打噴嚏、原地跳躍都會讓你尿失禁。

——SHANNON BRASWELL

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發產後尿失禁。據調查,中國女性中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率大概是18.9%。但不要小看尿失禁,它可是威脅婦女健康的常見慢性疾病。

如果發生尿失禁,你可以嘗試一些行為調整來控制和改善尿失禁。比如定時排尿、訓練膀胱、鍛鍊括約肌、進行凱格爾(Kegel)練習,還有避免便秘、控制體重(孕期體重增加太多也會增加尿失禁的風險)。

7 即使被所愛的人和各種歡樂包圍,孤獨感還是會突然襲來,壓倒一切。

但不要害怕和別人談論這些。

——HAILEY GRAY

很少有人會去談初為人母有多孤獨。被寶寶困在家中的無助,寶寶吃喝拉撒手足無措的壓力,即使有人在身邊依舊感到孤獨,甚至沒有時間和朋友打個電話、喝個咖啡去傾訴這些。

如果你感到孤獨正在吞噬你,就及時向醫生尋求幫助,也可以試著和你的伴侶或親密的朋友談談。

8 每個人都覺著「當媽媽」是個值得喜出望外的事。因為我們有幸成為母親,而許多女性卻沒有機會。對此,我們應該十分感恩並為此欣喜若狂。

但現實是,我們中的許多人卻陷入黑暗、沮喪的境地,不知道該向誰求助。

(關於產後抑鬱)我們談論得還不夠多!

——ANGEL FALKNER

產後抑鬱症發病率,國外報道為3.5%~33%,國內報道為3.8%~16.7%;多在產後2周發病,臨床表現涉及情緒、認識、行為、生活等多個方面。它讓許多媽媽陷入無端的內疚和絕望中,充滿挫敗感。

但是,產後抑鬱真不是當事媽媽可以控制的,更不丟臉。

所以,當你感到沮喪、難過、筋疲力盡、堅持不下去時,一定要去找醫生。對產後抑鬱的患者進行心理治療,甚至藥物治療都是非常重要的。

9 天啊,這不是我的身體。這簡直就像我穿著一件肥大的衣服!

——KEIGHLY LEWIS

「章子怡懷二胎7個月重14斤」、「陳意涵整個孕期胖8斤」、「唐嫣懷孕後腿依舊好細啊」……明星懷孕似乎都只胖肚子不胖手腳,凱特王妃三胎生完都能迅速美美地出現的大眾面前。

遺憾的是,這種「明星式」的懷孕對於大多數人都有點「欺騙」性質,因為懷孕、分娩真的會讓你的身體有所改變。即使你能恢復到孕前的體重,臀部也可能因為分娩而變寬,乳房也會受到影響,還有產後脫髮、腹部鬆弛……

但不要怕,因為這些變化而驚訝甚至沮喪都是正常反應。產後,你需要重新接受自己的「新」身體。同時提醒自己:這些也是榮譽的象徵,你因此給了另一個人生命。

10 這些妊娠紋或鬆弛給我什麼都不換!每一寸、每一磅、每一個標記都是值得的!

——CARISSA-ANN OWEN

漫長的9月懷胎,繼而經歷短則幾分鐘、長則幾十小時的分娩,終於迎來另一個新生命。你完全有理由為你的身體感到驕傲,增加的每一寸、每一磅、每一條紋理都值得驕傲。愛上這個全新的自己!

11 尋找支持?尋找支持……

——AMANDA TATE

有人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成為媽媽意味著你就該什麼都會,時刻精力充沛,如同超人一般。因為「我們當年就是這麼過來的」、「我們就是這麼把你們拉扯大的」……

可是啊,沒有人是天生的媽媽。不懂、疑惑、痛苦、手足無措都是正常的。

當你不知道該怎麼做、當情況無法掌控、當你需要支持時,就直接說出來,讓你的伴侶、家人、朋友知道。

12 當媽最難的是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

——CASEY MUCKLEROY

大多數新手媽媽都會擔心犯錯。

可其實條條道路通羅馬,不用把各種五花八門的育兒書奉為金科玉律,「當媽養娃」這件事可沒有什麼標準答案。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直覺,畢竟你才是最了解孩子的那個人

13 如果你不能母乳喂養或只能短暫母乳喂養,沒關係的!

——SARAH SCHMIDT

「母乳是世界上最好的嬰兒食品,沒有之一。」這句話沒錯,卻也嚇死大半有意願卻沒條件母乳喂養的媽媽了。

請記住:母乳喂養是最好的,但不能母乳喂養也不要內疚。母乳並不是寶寶「唯一」的食物,許多沒有母乳喂養的孩子也健康長大了。

請相信:即使沒有母乳,你和寶寶間的愛也無可替代。

14 你應當時不時地離開家,去呼吸新鮮空氣,去曬曬太陽。

——TAMARA SYKES

新生兒沒有明確的晝夜時相,每天睡16~18小時,斷斷續續,睡醒了就要吃。因此產後剛從醫院回家的一段時間,許多媽媽似乎都主動或被動地和寶寶日日夜夜粘在一起。再加上許多長輩口中的「坐月子不能吹風、不能下床」,媽媽們完全沒機會走出屋子。

但其實,產後因為臥床休息、食物缺乏纖維素,加上腸蠕動減弱,產褥早期腹肌、盆底肌張力降低,容易發生便秘。所以我們鼓勵孕婦除了多吃蔬菜外,也要早些下床活動。即使是走出來,在門口繞幾圈,對你和寶寶也都是好的。

15 當你懷裡抱著你的孩子時,不要讓別人覺得你崩潰了。雖然這確實並不總是美妙的。

——STEPHANIE DORSEY

誠然,有時候做母親為的是一種純粹的幸福。但終有一天,你抱著孩子更多的是出於責任,而不是某個神聖的理由。很多時候,你只是在努力度過這一天。

所以我們應該勇敢承認,當媽媽的日子並不總是彩虹和高光。未來的日子有許多挑戰,需要你和伴侶、和家人、和寶寶一同克服。

16 面對哭得撕心裂肺的寶寶、手足無措時,你其實可以放下TA,走開幾分鐘,冷靜一下。

——HEATHER WAGNER

很多時候,媽媽們把自己逼得太緊了。寶寶一哭,就緊張、焦慮、心跳加速、坐立難安……恨不得馬上止住這哭聲。但結果呢?可能很多時候都失敗了。

其實,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很多,有時候甚至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只是本能地、簡單地表達自己的狀況。

有時候,最好方法是把寶寶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比如嬰兒床,然後走開幾分鐘,深呼吸、喘口氣,這對你和寶寶都好。

17 再也回不去了,我已經不是原來的我了。

但沒關係,現在我知道了原來我比想像中更堅強、能做更了不起的事。是的,現在的我是一個不同的、全新的我,一個更強大的我。

——DANI TALERICO

當媽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獨立、堅強的一面。

儘可能記住這些美好、自信的瞬間,擁抱「當媽媽」這個讓你變得更好的方式。

18 我花了一年的時間想要解決腋窩出汗的問題,卻徒勞無獲。

——SABRINA DUFF

產褥期,母體會經歷一系列變化。全身器官除了乳腺外想恢復到正常未孕狀態大概需要6周,比如子宮復舊。當然,還有一些可能恢復不了了,比如妊娠紋。有些媽媽因為總是抱寶寶,抱出「網球肘」;有些媽媽沒做好產後康復鍛鍊,產後盆底組織難以完全恢復正常,導致陰道壁脫垂、子宮脫垂……

總之,產後可能會出現各種令人驚訝的變化。如果你有什麼奇怪的感覺或不舒服的症狀,一定要找醫生看看。

19 產假不是度假,事實上,你會比工作時更忙。

——JULIA DUGAS

除了日夜照顧新生兒,你還要抓緊休息、做好康復鍛鍊、從妊娠分娩中恢復過來。你以為可以借著寶寶睡覺的時候休息一下,做點自己的事情?

事實上,這幾乎不可能。

面對睡睡醒醒吃吃的寶寶,止住哭鬧、讓TA入睡是一項挑戰,做完這些事讓自己入睡也是一項挑戰,因為沒多久寶寶就又要醒過來了。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大豬蹄子」一定不能偷懶!

20 回去工作前,必須身心都做好準備。

——SARAH EMERY-HALL

對大多數媽媽來說,從產假回到工作崗位的過渡是極具挑戰性的。尤其是剛剛生下第一個孩子的媽媽,產假似乎再長都不夠用。

過去,國家規定的產假為98天,其中產前15天,產後83天。但現在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產假的天數由之前的98天延長到128天~158天。廣東、甘肅、黑龍江、海南及河南產假接近半年,西藏甚至可休1年。

21 當你有二胎後,你就不能「慢慢來」了。孩子們需要吃飯、一堆衣服需要洗、屋子也還沒打掃……你不能停下來,因為你時刻都是一個「媽媽」。

——KRISTEN LYNN

「媽媽」是個365天全年無休的職業。

如果說一胎時,還能趁寶寶睡覺的空檔喘口氣,那二胎三胎後,就真得忙瘋了。如何在新生兒和其他孩子間周旋是個腦力活,也是個體力活。如果伴侶或其他家人不能在身邊照顧,那就試著找找保姆或朋友來幫忙吧!

22 如果你不想讓別人抱你的寶寶,就拒絕!

——ALICIA NEAL

可愛的寶寶,任誰見了都想抱想親。

但是小寶寶年幼,免疫系統尚未完全建立,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如果周圍的人攜帶病菌,很可能通過密切接觸把病菌傳染給寶寶。尤其是在當下寒冷的季節,感冒、出現水皰、有口腔疾病、腹瀉或濃妝艷抹的人,就自覺不要和寶寶做親密動作了。

23 你和每個人的關係都會改變。

——NIKKI MARIE

有了寶寶後,會改變很多事情。尤其是當你發現「大豬蹄子」比你更自由,發現他下班後沒有馬上回家,而你迫切希望休息時,會更容易抱怨他。

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是,當你感到「不爽」時就開誠布公地和他說。

24 你會和沒有孩子的朋友產生距離。

——CECILE PILLAR

「當媽媽」,既費時也費力,它幾乎壓榨了媽媽們所有的時間。但這個事實對於沒有孩子的人,可能不容易理解。

為了不失去友誼、不失去自我,也為了更好地照顧寶寶,記得抽出時間定期和朋友們聚會哦~

25 「帶貨」時,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你身上:感覺怎麼樣?需要幫忙嗎?

一旦「卸貨」,你就隱形了,所有人、所有事都圍繞著寶寶

——KRISTIN RODRIGUEZ

寶寶一出生,很多人就忘了新手媽媽,忘了分娩是多麼艱難、痛苦的事情,忘了這個時候媽媽們比懷孕時更需要關心和幫助。

26 每次我都告訴自己:快結束了,不會永遠如此。

——MICHELLE GREELEY

從產後康復到照顧新生兒、不分白天黑夜每2~3小時的母乳喂養,再加上照顧家庭,甚至是其他大孩子,每個媽媽產後都累慘了。

因此,你一定要抓住一切空檔好好休息,比如在孩子他爸或奶奶、外婆幫忙照顧寶寶的時候。吃好、睡好,才能更好地照顧寶寶

27 我快困死了。卻又擔心,如果我的視線離開孩子0.5秒會出什麼大事。

——TANESHA SHAYLENE

因為沒有經驗,許多媽媽在照顧新生兒時都是既歡喜又惶恐,寶寶的一丁點變化都擔心得要命。

其實,這其中的許多恐懼都是不必要的。慢慢地,你會適應「媽媽」這個角色,學會從容應對發生在小寶寶身上的這些事。

28 第二次懷孕時,就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了。大家都不再像第一次那麼興奮、那么小心翼翼。

——SAMANTHA LENNON

很多人以為第二次懷孕生寶寶就輕車熟路、簡單多了。但或許正相反,第二次才是最困難的。因為這時媽媽們不止要應對一個孩子,哄完一個還有另一個要哄。而周圍的人可能也不像第一次那麼興奮,為媽媽們提供那麼多幫助了。

所以你一定要學會溝通,及時表達需求、勇敢尋找幫助。

29 這些溫暖依偎的瞬間,畢生難忘。

——CHRISTEN GRIEGO-FULLBRIGHT

儘管產後每天都要應對各種挑戰,但還是有許多溫暖的瞬間值得反覆回味、永遠珍惜。

比如, 寶寶迷迷糊糊被哄睡的時刻;比如,洗完熱水澡後,和寶寶依偎在一起的時刻……

30 最奇妙的時刻莫過於看著她自己解決了一個問題時。

——VICTORIA NAVA

「當媽媽」,最有意義的事情之一就是看著孩子一點點學習、成長。

也許你現在正因為寶寶厭奶、脹氣、反流、吐奶、腸絞痛……而憂心忡忡、手足無措,面對夜奶的漫漫長夜,不知何時是盡頭。但不要灰心,這只是一個小階段,還有很多美妙時刻等著你!

31 寶寶的笑容和咕咕聲真是棒極了!

——ABBEY HUNTER

你還記得寶寶對你露出的第一個微笑嗎?

32 我愛上了上大號的日子。

——MARISSA JANAE ADCOCK

廁所不光是為了上的,還能用來續命,從忙碌的育兒生活中暫時抽離,享受片刻獨處。

33 當寶寶一臉驚奇地看著你,仿佛你是世界上最偉大、神奇的,一切都值了。

——AMANDA CAMARA

沒有什麼比孩子的愛更能打動老母親的心了。看著他們一臉崇拜的小眼神,心都化了。

34 娃在便盆尿了三次,在沙發尿了一次,好開心!

——NICOLE SCHMELZER

隨著寶寶的成長和發育,從翻身、坐著,到逐漸學會爬行、爬起來、站著、跳躍、快跑……他們每達到一個成長里程碑,都讓老母親歡欣鼓舞。

35 不要忘了有孩子之前,你是誰,不要忘了做自己。

——TIFFANY MARIE

全身心地照顧孩子,不是一件壞事。但,你也需要照顧好自己。

「當媽媽」只是你眾多身份中的一個,不是全部。有時,也該騰出時間愛自己。

#成為媽媽後,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麼?#

留言區一起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

1.35 Honest Postpartum Experiences Shared by Real Moms.From https://www.verywellfamily.com/honest-postpartum-experiences-shared-by-real-moms-4686132

2.《婦產科學》第8版

3.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婦科盆底學組。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J]. 中華婦產科雜誌, 2017(5).

4.陳燕傑, 鍾友彬。 產後抑鬱症[J]. 實用婦產科雜誌, 2000, 16(1):13-15.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火鍋

責任編輯:李小榮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WS0724BMH2_cNUgs9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