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傑得手足口病?這種病有啥症狀?寶寶出現這5種情況及時就醫

2019-11-07     醫知袋鼠

11月2日晚,林俊傑在演唱會上透露,前段時間自己生病了,本以為是簡單的感冒,結果得了通常是5歲以下小朋友才會得的手足口病,嘴巴里長了70多個潰瘍。

說到手足口病,相信絕大多數寶爸寶媽們已經不陌生了。但現在正值手足口病的一個小高峰,袋鼠麻麻還是決定再介紹一些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一些新手麻麻。

一、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很常見的兒童傳染病(最常見的是由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引起),但並不是兒童「專屬」,成人過於疲勞、處於免疫力低下期時,也容易感染。不過,相對於兒童,成人患手足口病症狀不是很嚴重,一般不會出現危及生命的情況。

通常來講,手足口病最愛挑5歲以下的小朋友「下手」,1~2歲兒童發病風險最高,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免疫力較低,對病毒的抵抗力較差。

要知道,手足口病可通過感染者的糞便、唾液和皰疹液等廣泛傳播,所以如果幼兒園爆發手足口病,經常是一個班甚至整個幼兒園停課。

而每年的4~7月為手足口病高發期,9~11月還會出現一個次高峰,家長們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

二、如何識別手足口病?

臨床上,手足口病一般以發熱,手、足、口、臀等部位散發性皰疹為主要特徵。

手足口病患兒發病初期常出現發熱、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等症狀。 發熱1~2天後,在舌頭、牙齦和/或兩頰內側等口腔部位出現水皰,痛感明顯,這些水皰初期為細小紅點,後形成潰瘍(部分病例無發熱)。

多數患兒手掌、腳底、小屁屁會出現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癢,不易潰破。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有種新型手足口出沒,病原主要是柯薩奇A6型病毒(CV-A6),這種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主要有以下特點:

1、皮疹分布更廣泛、更密集

傳統型手足口病皮疹一般只出現在手、足、口、臀部位,但新型手足口病皮疹分布更廣泛、更密集,可累及全身,且伴有瘙癢、疼痛感,易潰破。
2、結痂

傳統型手足口病癒合後一般不會留痂;而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治癒後可留下硬痂(數天後自動脫落)。

3、脫甲

約30%的CV-A6型手足口病患兒在恢復期病程2~4周後會出現脫甲;而傳統型手足口病也可能會出現脫甲,但脫甲率通常低於5%。

CV-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因為皮疹嚴重,看起來更為兇險,很多家長很恐慌。大家不必太過緊張,因為CV-A6病毒一般不累及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引起的重症及死亡比例較小。

還有的媽媽問:手足口病的症狀和皰疹性咽峽炎很像,它倆怎麼區分啊?

確實,皰疹性咽峽炎是手足口病的「近親」,臨床表現也有相似之處。

不過想要區分也很簡單:

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只出現在口腔(皰疹的樣子:周圍黏膜是紅色的,中間可以看到明顯白色的小泡泡);

而手足口病的皰疹在手、足、口、臀等部都可能出現。

三、出現以下5種情況趕緊就醫

首先需要明確:皰疹性咽頰炎和手足口病都屬於自限性疾病,沒有特效藥也不需要用抗生素,對症用藥緩解症狀就行:

1、正確退熱

如果寶寶體溫超過了 38.5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燒藥,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此外,這兩種藥物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一定程度上也能緩解皰疹和潰瘍造成的疼痛。

2、咽痛護理

出現咽痛,可以適當吃一點兒冰淇淋或涼的水果、粥等半流質食物給予緩解;如果咽痛嚴重,可遵醫囑用藥,同事注意補充水分。

3、皮疹的護理

皮疹初期,可給寶寶塗爐甘石洗劑;如果皰疹破潰,可塗0.5% 的碘伏,並注意保持局部清潔乾燥。

注意要給寶寶勤剪指甲,以防抓破造成局部細菌感染,並降低傳染性。

從併發症角度來說,手足口病要比皰疹性咽峽炎更危險,尤其是 3 歲以下的孩子,會引起腦膜炎、腦炎、肺出血等併發症,嚴重者危及生命。因此,發現孩子手腳長皮疹後,要密切觀察。

如果發現以下5種情況(包括但不限於),務必及時就醫:

1、持續不退的高熱(39℃以上超過 24 小時,或者服用退熱藥後體溫依舊下降不明顯);

2、精神差、嗜睡、易驚、煩躁不安、哭鬧都沒有力氣

3、頻繁嘔吐;

4、肢體抖動或無力、面色蒼白、呼吸加快等;

5、脫水嚴重(眼窩深陷、嘴唇乾裂等);

(脫水程度判斷參考)

尤其是對於3歲以下的寶寶,如果發熱不退、精神狀態和進食飲水都不理想,或出現其他令家長不安的表現,千萬別耽擱,及時去醫院。

四、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屬於「病從口入」,患兒的玩具、排泄物和破損的皮疹等都具有傳染性,袋鼠麻麻建議家長教導孩子做好以下幾點:

勤洗手、吃熟食、注意孩子用品及環境衛生、疾病高發期儘量少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等。

此外,就是及時接種手足口疫苗。

EV71 疫苗(二類疫苗)對腸道病毒 71 型(也是最危重症的一型)感染的保護率達 90% 以上。疾控中心建議,6月齡~5歲的孩子建議儘早接種EV71疫苗,儘量在12月齡前完成2次接種。

袋鼠麻麻有話說:

寶寶生病麻麻看了揪心,但一定要穩住,千萬別亂了陣腳盲目用藥,科學護理、對症治療,可以幫助寶寶早日恢復健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W9SSW4BMH2_cNUgA0q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