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受到國防預算經費的限制,俄羅斯海軍近年來除了重點投入興建「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之外,很少有大型戰艦的研發計劃。與此同時,將一批老式戰艦升級改裝繼續服役,也是俄羅斯以小成本投入保持海軍建設規模的一大法寶。甚至在2016年,一艘「百歲祥瑞」老艦也重新加入俄羅斯海軍序列,它就是承載著「十月革命」歷史記憶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1903年就服役的「阿芙樂爾」號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成為了海上軍事博物館。不過,自2014年起,俄羅斯海軍就耗費8億盧布巨資對其進行修復和翻新、升級。儘管這艘老爺爺級的戰艦基本不會再出現在一線序列,但它的回歸,卻讓俄羅斯海軍現役巡洋艦數量達到了8艘,僅次於美國海軍,穩居世界第二!
誕生於沙俄時期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可以說是俄國海軍的功勳戰艦。它於1895年開始修建,1903年服役後正式加入當時的沙俄海軍波羅的海艦隊。這艘巡洋艦長123.7米,寬16.8米,排水量達到了6731噸,航速為20節,標配官兵為670多人。武器系統方面,除了擁有8門152毫米艦炮之外,它還擁有24門75毫米炮、8門37毫米炮以及兩具魚雷發射管。在當時來說,無論是噸位、火力還是防護性,「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都稱得上沙俄海軍的門面戰艦。
早在「十月革命」爆發前,「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就參加了沙俄海軍的一系列重大戰事,其中就包括了日俄對馬海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在1905年5月,「阿芙樂爾」號所在的沙俄海軍聯合艦隊遭遇日本海軍襲擊,這場海上遭遇戰也成為了「阿芙樂爾」號的成名之戰。面對日本海軍多達16艘巡洋艦的攻擊,「阿芙樂爾」號在猛烈的炮火中依然成功脫離戰場。到了二戰時期,「阿芙樂爾」號同樣青史留名。在列寧格勒戰役期間,面對德軍的強大攻勢,「阿芙樂爾」號的艦員直接將艦炮拆除改為陸軍火炮,給予德軍沉重打擊。此後,面對德軍的瘋狂反攻,「阿芙樂爾」號即便傷痕累累,也始終沒有降下代表蘇聯海軍的旗幟。最終,在德軍戰機的轟炸下,該艦艦員們選擇自沉。
當然,對於各國人民來說,對於「阿芙樂爾」號更加直觀的印象來自於「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同樣是這艘功勳戰艦,打響了「十月革命」的第一炮。可以說,在歷史上,「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已經成為了「十月革命」的標誌之一,至今依然被各國人民所熟知。1944年,艦齡近40年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就已經退居二線,成為一座海上浮動博物館。上世紀中期,它被蘇聯海軍改造為蘇聯中央海軍博物館分館,從此一直停靠在涅瓦河畔供遊人參觀。值得一提的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艦首大炮始終指向冬宮方向,也讓這艘戰艦更加增添了傳奇色彩。
在經過了半個多世紀之後,2014年9月,已經114歲高齡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重新引起了俄羅斯海軍的重視。在劃撥了專門的維修經費之後,「阿芙樂爾」號進入喀琅施塔得造船廠進行全面修復。據悉,除了恢復前蘇聯時期的艦貌之外,蘇聯軍方還要求這艘百年老艦能夠重新航行。此外,包括防火系統、信號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在內,這艘戰艦的里里外外都經過了系統化升級改造,除了武器系統之外,已經實現了大變身。在經過兩年多的大修之後,「阿芙樂爾」號於2016年7月正式復出,在完成了規模宏大的交接儀式之後,它成為俄羅斯海軍現役第8艘巡洋艦。
據了解,儘管屬於俄羅斯海軍現役戰艦序列,但修復後的「阿芙樂爾」號並不會被投入使用。目前,它依然停靠在位於聖彼得堡市彼得格勒沿河街畔的永久駐停港,繼續供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參觀,成為俄羅斯海軍歷史傳承的象徵。(舍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