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摘帽「教育荒漠」,深圳到底有多拼?

2019-12-01     學術資源大全

來源 | 學術志

作者 | 梆博士

全球標杆城市:教育成為軟肋

2019年8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印發了,這體現了國家對深圳發展新的期待,中央給深圳定位:要建成全球標杆城市!但是,教育與文化卻成為深圳城市發展硬傷。


中國的政治經濟版圖上,北上廣深並列一線城市,在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是中國最重要的城市,而深圳同時又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之一,僅僅建市不到40周年。在取得巨大經濟成就的同時,深圳也被稱為文化和教育上的沙漠,雖然這個稱謂有點誇張,但是也從一個角度暴露了深圳發展過程中的短板。



2017年廣東省高考錄取率是81.9%,而2018年深圳普高錄取率只有 48.71% ,嚴重拖廣東省的後腿了!2019年普高升學率是45%,也就是多一半的孩子無法進入普通公辦高中繼續學習,也無法參加高考。


另外,在對高端人才的爭奪戰中,深圳的教育短板也成為最大的軟肋,四大一線城市中,深圳處於最低的位置,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另外,巨大的競爭壓力也得傳導到孩子身上,同樣的考生內容,卻不得不提高考核標準。


高等教育的短板


在高等教育方面,深圳可能更差,跟北上廣的差距更大,但是深圳的大學「自我產出」大學生的量卻並不高,而根據最新發布的消息來看,位列「北上廣深」四大城市之一的深圳,僅僅擁有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南方科技大學和深圳大學、哈工大深圳校區等三、四所能拿得出手的大學。遠不能跟京滬幾十所大學比,甚至比廣州也差很多,廣州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南方醫科大學等各種級別大學83所,其中本科院校37所。


北上廣深搶人大戰中,每年花近百億資金來吸引人才的深圳,絕對是出力最猛的那一個。


瘋狂從外引入的重要原因,便是內部供給不足。據去年4月數據,人口兩千多萬的深圳,僅擁有不足10萬的在校大學生,是同等一線城市北京、上海的水平的十分之一。據「青塔」發布的2017年中國GDP排名前50名城市的高校在校生數量排行中,深圳居倒數第二,屬於吊車尾水平。


年輕給深圳帶來了巨大活力,也是其顯而易見的短板。北上廣等城市的本土百年名校基礎,是他無法企及的。深圳本土大學屈指可數,或者根本不用數。大學歷史底蘊和教學質量水平自然脫不去青澀那一面。


雖然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實力不斷增強,但是在全國的影響力依然偏弱,缺乏存在感,這也是深圳發展最焦慮的短板,與深圳市大灣區中心城市,先行示範區的定位有一定差距。

高等教育:引進+自建

教育和民生是市民歷來最關注的的兩大社會焦點,看重一個城市的發展性,這兩點也是非常重要的。深圳最為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一線城市,每年都有許多外來人口,不管是過去闖蕩打拚的中年人,還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都希望在這片欣欣向榮的土地拼搏出自己的一份事業。


首先是引進各級各類辦學,吸引國內名校設計校區,進一步充實深圳地方實力,另外就是引進國際教育資源,在與國內合作的基礎上,提升深圳的國際影響力。目前正在已經招生和準備招生的大學、研究機構主要有以下幾個:

中國人民大學(深圳)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北京中醫院大學(深圳)

中山大學(深圳)

北京大學(深圳)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校區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武漢大學深圳

天津大學喬治亞理工深圳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

華南理工羅格斯創新學院

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

在重視引進的同時,深圳還加強自主建設。深圳市出台了《關於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就明確的提出:「深圳今後將重點支持建設保障民生和產業發展亟需的醫學類、理工類學科。新建本科層次應用技術類高校,適時建藝術、體育、師範類等院校(或學院)。引導高校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專業,凸顯學科專業優勢。」 之後之後將建設藝術類、體育類、師範類院校,一切將在籌備之中。


2019年,深圳將鞏固高等教育發展良好勢頭,加快推進一批高校重大項目。


一是加快推進深圳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二期建設,推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


二是爭取深圳技術大學正式去籌設立,2019年正式獨立招收本科生。深圳技術大學是深圳「十三五」期間重點打造的一所本科及以上層次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2017年9月,學校依託深圳大學應用類專業,已實現首批招收226名學生。


三是加快推進與中科院合作共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加快推進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建設,推動與北京大學合作建設深圳校區工作。


四是加快推進天津大學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和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建設進度。


五是加快深圳創意設計學院、深圳師範學院、深圳音樂學院籌建進度。




基礎教育:財+才

在初等教育領域,深圳招聘的大手筆也是不斷刷屏,中小學老師可以拿到30萬年薪,博士還有20萬的獎勵,這個待遇在全國估計是頭一份了。上頭條的這次是深圳龍華教育局對外招聘,今年9月,深圳市龍華區教育局發布消息稱,區公辦中小學面向海內外2020屆應屆畢業生招聘教師約400人。其中給出的待遇是「年薪本科生26萬元以上,研究生28萬元以上,全日制博士獎勵20萬元,優秀畢業生獎勵3-8萬元,博士還有20萬的獎勵……」龍華區教育局曾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知名高校為此次招聘宣講。

10月21日,經過一個多月招聘流程,龍華區教育局官方微信公眾號「龍華教育」發文稱,共吸引海內外超3.5萬名應屆畢業生報考,最後來自全球62所院校的491人入圍體檢。

在入圍體檢的491名畢業生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423人,占比86.2%;博士23人,其中來自國內頂級名校北京大學6人、清華大學5人。A類雙一流院校314人、部屬師範62人、世界排名前100高校61人,占比89%,另有中央美術學院等專業院校26人。

2018年,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學也是刷了屏,不是因為高考成績,也是其公布了其2019年擬招聘的35名教師名單,其中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就有20人,甚至還有1人畢業於哈佛大學,且35人均是頂級名校研究生學歷,其中8人是博士(3名博士後)。這個豪華名單在南方以致全國都引發了熱議。目前深圳中學共有教師400餘人,其中碩士200多人,博士30人。教授、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競賽金牌教練、名教師等40餘人。校方稱,近幾年從哈佛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海內外名校引進了百餘位優秀畢業生,進一步優化教師結構,為學校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雖然也有著關於博士進高中教書是不是浪費人才的討論,但是深圳的做法無疑是快速拉近與其他教育強市的一大法寶。


隨著眾多頂級人才的加盟,深圳在高校和基礎教育領域內都在發力,離著摘掉「文化沙漠」的帽子,也是指日可待。


參考資料:深圳教育、本地寶深圳升學、南方都市報、搜狐教育

本文來源:學術志。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TPOxW4BMH2_cNUgZ8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