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產生利潤,個人股東「如何分紅」?怎麼做能將稅負降低?

2019-07-24   納稅籌劃小蔣

現代社會,創業過程中經常會發生投資入股、股權分配以及股權轉讓交易,而這些全部都涉及到稅務問題。目前,按照個稅規定,個人股東獲得企業分配的股息、紅利時,依法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因此每次年底股東分紅的時候,表面上數字很可觀,可是扣稅之後縮水卻很大。

那麼,如何來合理進行股東分紅稅收優化呢?

在我國,因為東西部發展不均衡導致很多地區經濟跟不上,貧富差距比較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直是國家的重要戰略目標。一個地區企業的增長數量往往能影響到該地區GDP的增長,對於西部地區而言除了本土企業,涉及到招商外地企業就比較困難,因為當地可能沒有好的資源環境、便利交通、優質市場能夠吸引到企業,這就使得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一直處於一個難以提高的水平。但近幾年,西南地區的政府部門響應國家號召,出台了各項招商引資的政策,其中對於企業稅收來講最重要的就是總部經濟稅收優惠政策

總部經濟稅收優惠政策重點在於對入駐享受政策的企業提供非常好的稅收籌劃環境,幫助企業合理合法減輕稅收壓力。例如在我們園區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即可享受核定徵收,核定所得稅為開票金額的2%,綜合稅率也只有5.15%,是各種缺乏成本費用的服務行業進行稅收籌劃的好辦法;

總部經濟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財政扶持返還(返還地方留存20%~70%)

個人獨資享受核定徵收(服務業10%商貿業5%建築業7%)根據自身公司的情況來進行方案定製


價格轉移模式

假設海南XX公司為一般納稅人(下稱A公司),年收入為2000萬元,費用支出在1000萬,利潤為1000萬元,通過設立個人獨資企業(下稱B企業),將A公司的利潤中的500萬元轉入B企業,具體節稅效果比較如下:

分析:不管B企業為小規模或者一般納稅人,其所承擔的增值稅稅額A公司都可以用來抵扣,等於是A公司應該承擔的增值稅部分的轉移到了B企業,所以B企業實際擔負的稅額只有個稅的10.44,那麼算下來的稅負10.44/500萬=2.1%,B企業相對於A公司節約稅款為:200-10.44=189.56萬元,節稅比例高達:189.56/200=94.78%。

業務轉移模式

假設海南XX設計有限公司為服務業小規模納稅人(下稱C公司),可計算的各項運行成本和費用在200萬,利潤300萬。現在成立XX設計事務所(下稱D企業),並把相同的業務通過D企業來操作,下面來比較兩種方式的節稅效果:

分析:通過計算得知D企業的綜合稅率為:25w/500w=5%,而C公司的稅負則高達:134.56w/500w=26.91%,D企業相對於C公司節約稅款為:134.56w-25w=109.56w。節稅比例高達109.56w/134.56w=81.42%

這就是經過我們的規劃,能節省的稅收比例,你看明白了嗎?納稅籌劃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節約成本方面作用非常明顯。企業或高收入者運用好這些稅收優惠政策不僅節約了稅負,還能提高企業競爭力與經濟活力及個人收入。各股東、高管和財務人員都應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