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辣椒的根系較淺,不耐澇,又怕旱,種植過程中要做到合理澆水,如何合理澆水?農戶朋友經過多年的血與淚的教訓,總結了以下15條,供椒農朋友參考學習。
(1)澆水看墒情
有很多菜農澆水習慣按天數計算,這是不對的,應該看土壤墒情澆水,澆水前要看土地乾濕狀況,確定是否需要澆水。如土壤手握成團落地散開應澆水,落地不散開暫不澆水。
(2)澆水看需要
不同品種在不同生長發育期需水不同,要區別對待。不能看到別人澆水自己就盲目跟著澆。
(3)水量要適當
水的比熱大,冬季澆水過量容易降低地溫,也會使土壤適應性變差,使辣椒受害,如難緩苗、漚根、長勢差、產量低。可以隔行澆,澆小水,適量澆水。
(4)冬澆熱,夏澆涼
冬天澆水要選好天氣,在溫度較高時澆水,澆水後要提高棚溫,藉以恢復地溫。夏天溫度高,要在清晨或傍晚澆水,使地溫不產生大的波動,利於辣椒的生長發育。
(5)以水帶肥
追肥後要立即澆水,以溶解肥料宜於作物吸收,否則燒根、燒苗、肥效不能正常發揮。
(6)澆水太懶,臍腐明顯
辣椒幼果期失水乾旱或控水過度,都會引起臍腐病,造成爛果,所以幼果期水要跟上。如果怕澆早了旺棵子,可單株澆一瓢水或小澆水的辦法,勿使過干,這樣能防臍腐病的發生。
(7)澆水太勤,容易漚根
毛細根變黃甚至爛根。要控制澆水次數過多的做法,冬季尤其如此。
(8)水大水涼,心葉發黃
水量太大,勢必造成土壤中水分過多,空隙度變低,空氣少,根窒息。毛細根受傷後,合成的生長素減少吸收的微量元素鋅、鐵減少,造成葉黃甚至停長。水溫低,傷害根系,葉黃也屬必然。嚴重時地上部萎蔫。
(9)水少乾旱,花果落半
不能及時供水 ,苗老化難高產。成株花果脫落,容易產生多種生理病害。
(10)水多促旺長
水多肥多在溫度較高的春秋季節,辣椒易發生旺長。即營養生長過強,會造成落花落果,果長得慢,甚至光長棵不結果。所以應控水、控氮,降低棚溫,擴大溫差。旺長的可以噴用矮壯素、助壯素等控旺劑解決。
(11)水前先防病
冬季棚室往往因濕度 大造成病害多,如果澆水前不進行防治,灰霉病等很可能會爆發成災。所以在澆水前噴藥防病是很重要的。
(12)水後要提溫
如果水溫太低,尤其是在冬天寒冷的階段,澆水後使地溫下降,根系受到傷害,輕則生長停止、葉發黃、植株衰弱重則爛根死棵。所以要選晴好天澆水,避開澆水後遇上連陰天氣。澆水後的幾天內,把棚溫提高到30度以上,借棚溫提地溫,減輕根系受害。
(13)水後劃鋤好
水後劃鋤既保墒又能避免水大黃葉,減輕水大危害。
(14)不用白水澆
配合澆水按不同時期辣椒的需要,應施用部分肥料,力求做到少量多次,避免一次用得太多。
(15)滴灌質量高
澆水用滴灌的方式,可以避免普通澆水的很多弊端。膜下滴灌不增加棚內濕度,用少量大棚內池中水滴瀧,水溫度高滴瀧以後地溫不受影響,不但有利於防寒而且不會引發生理病害,並可避免澆水對根部病害的傳播。